简介:--------------------我是「赛博整容」的分割线--------------------您看,虽然您的胸肌不够,但是人类的腿部肌肉发达呀,占全身肌肉的76%。这样,我们可以把您腿上的肌肉全部移植到胸口。别说飞了,碎个大石都不在话下!您说腿怎么办?腿还要它干嘛,飞起来徒增重量,累赘!全部切掉切掉,留两根麻杆当起落架就够了。太长了也不行,飞起来影响平衡,对,截掉,截短点……啥?您说身高...
PDF文档翻译神器:fanyipdf.com
关注
「固定翼飞机」,不能像鸟儿一样扑棱「翅膀」,也不会像直升机一样往下吹风。
那升力是从哪来的呢?
我一样一样聊。
古人仰望天空看见飞鸟的时候,他们肯定觉得太神奇了。
天上明明空无一物,它们是怎么做到腾空而起的呢?
实际上,「天空」绝非空无一物。
我们之所以这样觉得,只是因为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如果你能亲眼「看见」空气,立刻就会发现飞行的魔法。
鸟的翅膀向上扇动时,翅膀收缩以减小面积;向下扇动时,翅膀张开到最大。
上下扇动的动作是不对称的,往下扇出的空气多,往上扇出的空气少。
这样每扇动一次,就有一团空气被拍向地面。
鸟儿挥动翅膀的动作,本质上就是把翅膀上方的空气抓一把扔到下方,由此获得的反作用力,就是升力。
如果把翅膀倾斜一点,往斜后方扇动,鸟就会获得前进的动力。
实际上,绝大部分鸟类的肩关节(翅根位置),是和身体锁死成一定角度的,它们只能往斜下方拍动翅膀。
如果把一只鸟关到井里,它会被困住飞不出来,因为它只能朝斜上方飞,无法垂直起飞甚至倒飞。
就凭这看似简单的「一拍一收」的动作,鸟类创造了许多飞行的奇迹。
速度王:尖尾雨燕平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 170 公里,冲刺时速高达 352 公里,和高铁差不多,几乎快赶上了 F1 的速度记录 375 公里/时。
雨燕家族可不是普通的燕子,它们被称为「没有脚的鸟」(修辞手法,脚还是有的),吃喝拉撒睡乃至交配,都在空中完成,除了孵蛋几乎不落地。
高度王:黑白秃鹫可以飞到 11300 米的高空,已经到了民航客机的巡航高度。
这么精确的数字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 1973 年 11 月 29 日,在科特迪瓦城市阿比让上空,一只黑白秃鹫被吸入飞机的喷气式发动机,而这架飞机当时的高度正是 11300 米。
技巧王:蜂鸟拍动翅膀的频率接近每秒 100 次,如此之高的「手速」快到人眼只能看到一片灰影。
最小的蜂鸟身长只有 5 厘米,最大也不过 20 厘米,而如此迷你的体型竟然能飞出 90 公里的平均时速!
蜂鸟也是唯一一种能悬停和倒飞的鸟,堪称鸟类中的「特技飞行家」。
因为它的肩关节是所有鸟类中最灵活的,可以任意变换角度。
耐力王:科学家早就知道,有些鸟类迁徙距离很长,甚至能单次不间断飞行 5000 公里。
然而一只斑尾塍鹬的飞行记录仍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错,就是「鹬蚌相争」的那个「鹬」,看上去挺不起眼的小鸟,身长只有 30 多厘米,最爱吃的当然是贝类。
通过跟踪芯片+GPS 定位,科学家惊讶地发现,2007 年 3 月 17 日,一只斑尾塍鹬从南半球的新西兰出发,抵达中国鸭绿江口,期间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不睡连续飞行,行程高达 10219 公里!
半年后的 8 月 30 日,同一只鸟再次创造纪录。
它从繁殖地阿拉斯加出发回新西兰过冬,横跨太平洋,直飞 11570 公里,脚下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汪洋。
全程连续飞行时间 8 天 12 小时,途中没有停下来吃一口饭、喝一口水!
鸟类的飞行本领,令世世代代的人心生艳羡。
免不了有人开始琢磨:既然拍拍翅膀就能飞起来,那我每天苦练上下甩胳膊,有没有可能学会飞呢?
当然不能。
你可千万别尝试,否则把胳膊甩脱臼了可别怪我——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不过这点困难仍然无法阻止某些人继续往下琢磨:甩胳膊不管用,主要是因为人手太小了。
你想啊,鸟的翅膀有羽毛,蝙蝠翅膀有皮膜,为的就是增加面积啊!那我们把胳膊上绑点羽毛,增大扇风面积不就行了?
纵观世界历史,各地都有勇士身绑羽毛跳天台的传说。
平心而论,那些跳天台的兄弟们并没有疯到相信绑根羽毛就能飞起来的地步,他们只是希望用羽毛实现软着陆而已——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发生的无一不是硬着陆。
你尽可以嘲笑古人不懂科学,但你有没有想过,明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凭什么鸟拍拍翅膀就能轻松起飞,但我们人类往死里甩胳膊,哪怕绑上羽毛增大面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也不科学啊!
别忘了,魔鬼都在细节里。
拍翅膀或者甩胳膊能扇风产生升力是不假,但升力大于体重才叫飞,否则充其量只能减少体重秤上的数字。
为了让升力大于体重,鸟类花了 1 亿 5 千万年时间,才完成了全方位的细节优化。
就拿最明显的翅膀来说,表面上它只是一条肉胳膊长了几根毛,暗地里全是细节。
前面提到,翅膀产生的升力,等于向下扇的气流减去向上扇的气流。
向上扇时翅膀会收缩,以减少向上的气流。
但其实,不光翅膀会收缩,羽毛的角度也会微调。
羽毛是从毛孔里长出来的,受肌肉控制。
翅膀向上收缩时,每一根羽毛会恰好转到垂直方向,就像打开的百叶窗一样,让空气无阻力地流过。
也就是说,鸟的翅膀往上抬的时候是漏风的,几乎不会产生向上扇的气流。
而人类就算浑身绑满羽毛,你又怎么控制每根羽毛的方向?
再比如,羽毛和羽毛是不一样的,长在同一个翅膀上的羽毛可以分为几类。
翅尖附近的叫「初级飞羽」,它的特点是羽毛左右两边宽度不对称。
靠近翅根的叫「次级飞羽」,左右大致对称。
同样是向下扇风,次级飞羽主要提供升力,而初级飞羽除了升力以外,还能产生向后的推力。
如果你拔一根羽毛(鸡毛也行)当扇子扇,你会发现羽毛较宽的那一边会产生一股平行于地面的气流。
因为下压空气时,羽毛宽边产生向后的气流更多。
也就是说,鸟只需依靠本能简单地拍打一次翅膀,就能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而且比例恰到好处。
然而翅膀只是鸟能飞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就算把鸟的翅膀安到你身上,你也无力驾驭,因为你的胸肌不够发达。
鸟类的胸肌占体重的 25%~35%,而人类胸肌占体重只有 5%。
按比例算,哪怕你练成健美远动员的身材,你的胸肌都比不上一只走地鸡。
这样说来,胸肌应该是鸟身上最好吃的肉。
但鸡胸肉吃起来却很柴,因为它全是蛋白质,几乎不含脂肪。
不过正因如此,鸡胸肉成了健身爱好者的最爱,因为纯补蛋白质还不长膘。
要想飞,光吃鸡胸肉和健身是远远不够的,您还需要亿点点整容。
没错,这就是我们「太美医美」的专长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每一位客户上天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飞的人!
--------------------我是「赛博整容」的分割线--------------------
您看,虽然您的胸肌不够,但是人类的腿部肌肉发达呀,占全身肌肉的 76%。
这样,我们可以把您腿上的肌肉全部移植到胸口。
别说飞了,碎个大石都不在话下!
您说腿怎么办?
腿还要它干嘛,飞起来徒增重量,累赘!
全部切掉切掉,留两根麻杆当起落架就够了。
太长了也不行,飞起来影响平衡,对,截掉,截短点……
啥?您说身高?
嗨,我说您都飞到所有人的脑瓜顶上了,还要身高干嘛呀?
接下来您只需要减点肥。
啥?腿都没有了还要减肥……哎呀不行哪,您现在的身材还是太臃肿啦!
您看我给您算:您现在 70 公斤,要想飞起来,需要安一对翼展 7 米的大翅膀[1],不要太威武哦!
但是呢,这么大的翅膀,怎么也要二三十公斤了。
还有您移植出来的无敌大胸肌也有二三十公斤,加一起怎么也 50 公斤了吧?
剩下所有器官,最多 20 公斤。
没办法,我看看哪里还能优化吧!
对了,骨头!
人的骨头太重了,占体重 40%,得减。
你看鸟的骨头都是空心的,只占 5% 的体重。
想当鸟人,就要全方位向鸟儿学习啊,骨头先掏空[2],然后塞点泡沫塑料当填充物,不行再做点支架在里面……
咦,您这关节也太多了吧?
光脊椎骨就有 32 节,太复杂了吧?
鸟的脊椎骨都愈合成几节了,要不我帮您简化下,做个一体式骨架……
弯腰?
亲,您高高在上还用得着弯腰吗,脖子能转就行了。
我可以帮您做个猫头鹰那种 360 度转的颈椎。
不过,得加钱!
脑袋也得减……放心,我们不动您聪明的大脑子,我们就是把颅骨削薄点。
人类厚实的头骨是在地面上进化出来的,防止您一跤摔成脑震荡,上天了没用!
恕我直言,您在天上要么不摔,要摔就摔成渣。
还有这口大板牙也用不着了吧?
您在天上看到一只胖虫子在树叶上蠕动,飞过去呲溜一口,就解决一顿饭哪!
嗯,您的心肺功能不错,不过心脏还得改大些。
飞行可是剧烈运动啊,新陈代谢极快,飞起来体温 42 度,发烧级运动,可得配一颗大心脏!
另外可要提醒您了,高空空气比较稀薄,含氧量低,要不给您加几个气囊?
麻雀都有 9 个气囊,瞧您这结实的身板,怎么着也得配上 18 个吧,量大还可以打折哦~
最后让我看看您的下水——我是说消化系统。
嗯,消化道能短则短,大肠和膀胱这样的存储器太占地儿了,不要了吧……
拉稀?大小便失禁?
大小便失禁有啥?
您在天上,那全世界不都是您的厕所,想拉就拉呗!
生殖系统也得改,您看鸟的卵巢只剩一个,啥突出的器官都没有,统一成泄殖腔了,大小便和生殖细胞从同一个口出,交配时间只需 3 秒……
哎呀,为了实现您飞行的梦想,牺牲一点幸福算啥呀!
您说最终效果呀?
来,看这张图——
不好意思拿错了,这是我们的反面教材。
虚假的鸟人长得就像这样:瘦弱不堪的胸肌,臃肿累赘的大长腿,毫无必要的高颜值……好莱坞就是用这种东西,天天忽悠你们的!
而我们「太美医美」整出来的鸟人,那才是真正的鸟人:雄壮的胸肌,苗条的双腿。
那叫一个优雅,那叫一个性感~
图源:《和动物交换身体》
--------------------我是幽默感的分割线--------------------
没错,如果你想像鸟一样飞,你就得变成一只鸟。
谁让鸟已经进化成地球上最适合飞行的身材了呢?
如果你又想飞,又不想长成这样……
那对不起,接下来,请动动你那聪明的大脑子,研究一下空气动力学。
谜之升力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鸟为什么会飞,三岁小孩都能大致明白;
飞机为什么会飞,30 岁的成年人大多都不明白。
然而他们丝毫不会对坐飞机产生任何困扰。
当然,我说的「飞机」不包括直升机、无人机。
它们的飞行原理不难理解,就像大号电风扇,旋翼转动产生向下的气流,反作用力使飞机上升。
最难理解的是,固定翼飞机为什么能飞?
无论是常见的民航客机,还是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发动机都是向后吹风,获得向前的速度。
它们也不会像鸟儿一样扑棱翅膀,也不会像直升机一样往下吹风。
那么垂直向上的升力是从哪儿来的呢?
翻遍了科普书、百度百科和 B 站视频,我看到的最多的一种解释,是「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在研究水管子的时候发现,液体在管子里流动的时候,流速越高的地方,压力越低。
就比如下面这个家用喷雾器。
当活塞从左向右匀速推动时,由于从位置 1 到位置 2 的管道变细,导致途中交通堵塞频发,压力增大。
液体在压力作用下加速运动,到 2 时速度最大,此后速度不会再变化,加速度为 0。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受力才有加速度,没有加速度说明不受力。
也就是说,位置 2 是整个管子中压力最小的地方。
不要忘了,杯子里的液体也是受到大气压的。
位置 2 压强小于大气压,意味着大气压,会把杯子里的液体,压得从下往上流入细管,像吸管吸水一样进入位置 2,最后喷出来雾化。
下图这个日常小装置,用的就是伯努利原理。
流速越高,压力越小。
水是流体,空气也是流体,伯努利原理对空气同样适用。
伯努利原理是这样解释飞机升力来源的:
机翼的上下两边是不对称的,底面较平而顶面凸起。
迎面的气流被机翼前端分成上下两股,最后在机翼后方汇合。
在相同的时间内,上方的气流走的路程,走过的路程比下方气流长,所以上方气流速度更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的流速越快,压强就越小。
机翼底面压强不变而顶面压强减小,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
清晰易懂是不是?
很遗憾,这个「路程差理论」是错的,而且错了不止一处。
首先,
上方气流毫无理由要和下方气流汇合。
现实中的飞机,机翼上方的气流确实比下方气流速度快,而且快得多。
不信你看,下图是机翼在风洞测试的实验结果:
对于真实的飞机,当上方气流到达机翼末端时,下方气流可能连一半都没走到,上方气流根本不会停下来等它「汇合」。
上方气流速度更快,并不是因为要和下方汇合。实际上,如果上下两边气流真的汇合,两者的路程差很小,上方气流只会比下方气流快一点点。靠这点压力差,飞机根本飞不起来。
其次,这种解释认为,机翼剖面的不对称形状是升力的来源。那你怎么解释下面这种上下左右完全对称的菱形机翼:
按照路程差理论,这种机翼应该根本飞不起来,因为上下气流走过的路程完全相同。
但这种机翼,其实是超音速飞机的专属,不仅能飞,而且飞得很快。
还有这种上边平坦、下边凸起的机翼:
按照「路程差」解释,这种机翼应该往下飞才对,因为下边的路程更长,因此速度更快、压强更小。
而实际上,这种机翼叫「超临界机翼」,是 40 年前才发明的科技。
当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它能有效减少激波的产生,从而降低阻力。
国产大飞机「运-20」用的就是这种机翼,不仅起飞毫无压力,还能带着 220 吨的载重一起飞。
同样,「路程差」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飞机能倒过来飞。
特技飞机倒飞时,机翼凸面向下,飞机非但没有一头栽下去,还能稳稳地保持高度。
而且,「路程差理论」还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机翼是平行于前进方向的。
然而现实中的机翼是略微向后仰的,它与前进方向的夹角称为「迎角」或「攻角」。后面你会看到,这个「迎角」极为重要。
伯努利原理没错,但是路程差理论把伯努利原理用错了,飞机的升力无法用伯努利原理来解释。
如果飞机在一根大管子里飞,伯努利原理倒真是会导致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变大、压强变小,准确地说,是在机翼凸出的那一点上压强变小。
我不知道这点压力差能否支撑起几十吨的飞机,但我知道这种情况对于正常的飞机根本不成立。
因为在开放空域中,气流只会从机翼上下两边绕过去,并不存在变窄的管道,又哪来的速度变快、压强变小呢?
还有一种不那么「主流」的解释,认为飞机升力是空气在机翼底部反弹形成的反作用力。空气分子就像乒乓球一样,沿水平方向撞击机翼底部后,反弹到斜后方。
「反弹论」不仅可以完美解释风筝的原理,而且还得到了物理学祖师爷牛顿爵爷的背书。
没错,300 多年前的牛顿,在物理学开山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用这个方法详细计算了机翼的升力和阻力。
然而「反弹论」仍然是错的——或者说,大部分不对。
确实存在气流被机翼底部反弹而形成升力,但这点升力远远小于真实的机翼升力。
莱特兄弟第一次成功试飞的飞机重达 300 多公斤,按反弹论计算,机翼升力和迎角正弦的平方成正比,反弹得到的升力只有 10 公斤。
也就是说,单靠反弹空气,让风筝飞起来是没问题的,把几十吨重的铁疙瘩送上天是不可能的。
还有个问题:按反弹论计算,机翼迎角 45 度时,升力应该最大。
然而真实的飞机,迎角不超过 20 度。
再大就有「失速」的风险,也就是飞机会突然失去大部分升力。
不过,反弹论至少搞对了一点:机翼和气流之间必须得有一个角度。
只要有了这个「迎角」,甭管机翼形状,哪怕你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当机翼,都能上天!
门板空气动力学
这是一块门板制成的机翼。它的横截面看上去是这样的:
一块平板而已,没有任何凹凸,一看就不像是正经的机翼。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如果这块板瞬间向左移动一个身位,在它的右侧会发生什么?
会出现一片真空。
因为当板「瞬移」的时候,板左边的空气被压缩了,右边的空气还没来得及动,于是中间区域就出现了真空。
但现实中这块真空并不会出现,至少对于飞机这样的「低速」物体不会出现。
因为大气层讨厌真空。
在海拔为 0 的高度,每平方米面积受到的大气压超过 10 吨。你头顶着 1000 多公里厚的大气层却浑然不觉,是因为人体内也有空气,内外相通,压力对冲。
如果你去问生活在海底的一条深海鱼,它也会一脸惊讶地反问:我怎么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虽然无感,但是大气压对人还是有影响的。
人体 75% 是水,每增加 1 个大气压,水的体积会被压缩 2 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大气层的压迫下,你比真实状态瘦了……2 万分之一不到。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压力并不能帮你减肥。
在大气的压力下,当机翼向左移动时,周边的空气会迅速填补「真空」区域。如果仰角较小,这块区域将由上方的气流来填补。所以,机翼上方的气流会贴着平面流向斜后方。
如果机翼是水平的,所有气流都是直线流动;如果机翼稍稍仰起一个角度,形成「迎角」,那么机翼上方的气流将被弯折。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不会平白无故地改变运动方向,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原本笔直的气流被掰弯了,说明它受到了外力,而这个外力只可能来自于机翼。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力的时候,它会给对方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如果说机翼把气流往下拉,那么气流也会把机翼往上提。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思路:假如你坐在飞机内部向外看,你会认为飞机本身是静止的。风从水平方向吹过机翼,最后向斜后方排出,等价于机翼在往下吹风。
机翼表面气流运动模拟
当一架飞机起飞时,如果你能用肉眼看到空气的流动,你将看到惊人的一幕:
机翼后方正在向下喷出巨大的气流,而且几乎是垂直向下!这就是 「下洗流」。
如果在飞机跑道上放一座秤,理论上,它可以称出飞机的重量,只不过当它称出重量的时候,飞机早已不在秤的上空了。
所以当飞机起飞时,绝对不要站在飞机下方的跑道上,虽然那里看上去只是一片空地,但其实,重达几十吨的下洗流正在轰击地面。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见无色透明的空气,但空气中的云雾可以让我们间接看见气流。
下图是一架塞斯纳私人飞机掠过云层,正下方产生的下洗流把厚厚的云层冲出了一道沟,眼见为实:
机翼一边前进,一边把沿途从上表面经过的空气拽下来往地面扔。这,就是飞机升力的来源。
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反,飞机并不是被刮过机翼底面的风托起来的,而是被顶面的风「吸」起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引擎、油箱、战斗机的导弹架,全都挂在机翼下面,东西再多也不敢往机翼上面放,否则就会失去大部分升力。
轰 6K 挂载的弹药,注意机翼上方没有任何挂载
另一个反直觉的事实是:升力并非均匀分布在整个机翼上,而是前 1/4 的面积集中了一半的升力。
因为大部分的升力,都集中在气流弯折的那个「拐点」上。
明明一块门板就能上天,还偏偏要把机翼设计成前凸后平的奇怪形状,就是为了增大这个拐点。
上表面的气流贴着机翼向斜下方流动,只有迎角较小的时候才有这种好事。如果角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突然间,气流不听话了,径直向原来方向走去,机翼瞬间失去大部分升力!
因为气流贴着机翼走的目的,是为了填补机翼上方的空白。
迎角小的时候,上表面气流只要顺路稍微拐个弯,就能轻松完成任务。如果角度太大,气流发现自己根本来不及拐弯,它干脆不拐弯了,爱谁谁去,反正我不去。
那么这个坑谁来填呢?
没办法,虽然效率很低,但这活只能由机翼后方的气流来干了。前方被挤压的空气从机翼底部绕了一大圈,从后面填充到空档处:
这股气流和上表面气流的方向相反,形成了旋涡,所以……
这时,机翼后方会形成「涡流」,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是从后往前流动的。如果把机翼上贴满小纸条,从舷窗望去,一开始所有的小纸条都被风吹得向后飘。
但是当机翼迎角过大时,会出现一种诡异的现象:机翼后方的小纸条,竟然变成向前飘了!
这种现象就是「失速」的前兆。
「失速」不仅是飞机失去速度,而且是失去升力。我强烈建议,除非你是专业飞行员,否则千万不要出现在一架即将失速的飞机上,后果很严重。
为了尽可能避免发生失速,为了让气流拐弯拐得更舒服些,设计师把机翼头部做成一个圆滑的钝角,喜欢直来直去的上表面气流,才不会因为角度过于刁钻而转不过来弯来,一言不合就和机翼分手。
当你明白了机翼的原理,你会恍然大悟:
空气动力学其实无处不在,它就藏在你身边!
土豪的快乐
王总快乐的一天,从这颗小球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高尔夫球上有这么多小坑?
做成光滑的圆球不香吗?不仅球的制造成本降低了,还能减少风阻,让球打得更远。
然而反常识的是,有坑的球比光滑的圆球打得更远!
其实,高尔夫球原本就是光滑圆球。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磨损的球居然性能更好,这才想到在球上挖坑。
那么,为什么有坑的球比光滑的球反而飞得更远呢?
表面粗糙不平,不应该比正常的球受到空气阻力更大才对吗?
这就得有请空气动力学再次登场了。
一个光滑的小球在空中飞行,和机翼同理,气流同样会贴着球表面流动。但球面的弧度太大了,气流还没跑到球面的一半,就拐不过弯来了:
紧贴球表面的气流分离之后,在球的尾部,会形成一个布满旋涡的湍流区。用飞机的话说,这就叫「失速」了。
虽然我们并不关心球失去升力,反正这种完全对称还没有迎角的「球形机翼」也不可能产生升力,但打高尔夫球的土豪担心的是,球失去速度!
因为湍流区的气压比正常气压低,所以光滑的高尔夫球实际上是顶着气压差前进。
现在让我们换成有坑的高尔夫球。
每一个小坑就像马路不平一样,让气流颠簸起来,形成了无数小旋涡。但神奇的是,这些旋涡的能量更高,它们给原本过早分离的气流补充了动能,推迟了分离的位置。
所以,在球尾部的低压区更小了。
虽然这些坑增加了空气摩擦产生的阻力,但它们同时也减少了前后气压差产生的阻力。一正一负,算下来还是赚的,而且赚的还不少。
有人做过实验,光滑圆球一击之下飞出 65 米,而坑坑洼洼的高尔夫球能飞出 275 米!
在球上挖坑其实不是降低风阻的最佳方法,最好是把球做成水滴状的流线型,这样不仅尾部的湍流区更小,迎风面的阻力也更小——
当然,这种形状的高尔夫还怎么打,我可就管不着了。
虽然王总的高尔夫球没法做成流线型,不过王总的车库里,停满了流线型:
跑车做成流线型当然是为了减少风阻,但紧接着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这个车身形状就是低配版机翼,它同样会产生升力!
汽车「飞」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事。轮胎抓地力会减小,不仅速度上不去,而且会导致失控。
所以跑车尾部通常会装一块倒过来的机翼,以抵消流线型车身产生的升力,这就是「定风翼」。
F1 赛车不仅尾部装有定风翼,连前面都有定风翼。注意下图中赛车鼻子两侧的部位:
而贫寒如我,只能买得起这样的车:
虽然没有上面那些车开起来速度快,也不用担心飞上天,但我同样受到了空气动力学的困扰。
就像高尔夫球那样,车尾部的大块湍流区形成了巨大的负压风阻(也称为形状阻力),不仅让我本来就不怎么快的车速雪上加霜,关键是费油哪!
所以我在车上贴满了这样的小片片:
效果立竿见影。
它就像高尔夫球上的坑一样,通过主动产生小旋涡,来给层流提供能量,使得车尾的湍流区更小。
表面上这些小片片增加了一点点风阻,但它让车的形状阻力减少得更多。这就是「涡流发生器」。
汽车的形状阻力可能比你想象得大得多,约占所有空气阻力的 55%~65%,而空气摩擦阻力只占 5%~10%。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高速行驶下的空气阻力都会消耗巨大的能量。时速 120 公里以上,汽车为克服空气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占总功率的 60%。
当然,流线型的车身可以大大减少空气阻力。但有些车偏偏不可能做成流线型,比如拖集装箱的大卡车。
所以在卡车上加装涡流发生器,已经成了老司机人尽皆知的省油攻略。
便宜又好用的小片片,汽车都用上了,飞机还会不用吗?在飞机的机翼、机尾、机身、发动机上,涡流发生器随处可见:
如果你平时喜欢 DIY 电脑的话,你不妨留意下,连散热风扇上都有涡流发生器。注意看扇叶边缘上的一道道凸起物:
风扇上用涡流发生器,是为了减少湍流产生的噪音。不过,只有在某些高端品牌上,才会看到这样的设计。
为了避免打广告之嫌,什么牌子我就不说了。可以给你个小提示:这个品牌的 logo,是一种飞起来最安静的鸟。
高尔夫和豪车的快乐,对王总来说,实在是太朴实无华且枯燥了。有时候,王总也会找点刺激,来场「一颗赛艇」的运动:
倒霉的是,今天,他碰上了逆风。
不过空气动力学告诉我们,哪怕是逆风,没有任何动力的帆船,依然有办法顶风航行!
只要把帆挂成这样的角度,它就像机翼一样会产生升力,只不过这个升力作用在船的侧面方向,指向图中右侧。
不过船并不会被拖向右侧,因为船体在水中受到巨大的阻力,阻力作用于船体指向图中左上角方向。这两股力产生的合力,正是船的前进方向。
当然,逆风行驶的帆船,速度远远比不上顺风,因为逆风仍然会造成和前进方向相反的阻力。但只要风帆的角度合适,产生的「升力」足够大,帆船就能成为顶风前进的「逆行者」。
空气管理大师
当人类为发现空气动力学的秘密而沾沾自喜之时,赫然发现,鸟类正笑而不语。
我们通常以为,鸟是靠拍打翅膀飞翔的,不过这并不是鸟类唯一的飞行方式。在高速飞行时,鸟会把翅膀固定成一个迎角,利用和机翼类似的原理产生升力。
这时,鸟翅膀不动,也能「躺飞」。
滑翔中的燕鸥,注意它的翅膀迎角
有的鸟甚至会主动增大迎角引发失速,利用失速来实现快速降落。谁敢说鸟儿不懂空气动力学呢?
再比如,猫头鹰的飞行噪音远低于其它猛禽,那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上装了涡流发生器,而且装了两道。
猫头鹰的翅膀前后两端,各有一层像梳子一样的凸起,气流经过时产生细小的涡流,让气流紧贴翅膀曲线运动,不容易分离产生湍流。
鸟类是当之无愧的「空气管理大师」,飞行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人类千辛万苦攀上空气动力学的山巅,却发现鸟类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唯一的问题是,鸟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顶,已经不知道怎么下山,也不知道如何登上更高的山。
虽然鸟可以用固定翼飞机的姿势滑翔,但它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姿势飞行,因为生物无法进化出类似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的推进结构。生物也无法利用物质大规模剧烈燃烧的能量,只能通过缓慢水解蛋白质产生能量[3]。
1 亿 5 千万年的进化,让鸟类成为地球生物中最懂飞行的空气管理大师,也成为它们无法挣脱的局限。
乔布斯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
如果把地球上不同生物的运动效率(移动 1 公里消耗多少能量)做成排行榜,那么人类在这份榜单上排名倒数,TOP1 是秃鹫。但只要人骑上自行车,运动效率就变成了正数第一,把第二名秃鹫远远甩在身后。
飞机和电脑,都是人类的自行车。科技让人类超越了进化的局限,让人类登上一座又一座更高的山。
虽然鸟、翼龙和蝙蝠在亿万年前就学会了飞,但只有人类重新发明了飞行。
被现代科技加持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创造的奇迹。
如果我告诉你,我两条胳膊加起来只有 20 斤的力气,却能提溜着一袋 70 斤的大米健步如飞,你肯定以为我在吹牛。
但是飞机却可以。就拿最常见的民航客机波音 737 为例,它的两个引擎加起来只有 20 吨的推力,却能载着 70 吨的机身翱翔蓝天。
因为飞机的升力并非来源于推动空气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是来源于大气压!
别忘了,每平方米的大气压强超过 10 吨,只要机翼上下产生 1% 的压力差,几十吨重的飞机就能轻松腾空而起。即使明白个中奥妙,每当想到这一点,我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这种奇迹,只能在大气层内发生。
在接近真空的宇宙空间,任何使用空气动力学魔法的飞行方式,都将无用武之地。
如果要飞出地球,我们需要一种自带动力、可以在空中持续做功、而且不能借助空气的飞行机器。
不知为什么,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一首歌:
昨晚她帮我收拾起飞前的行李
发射时间是上午九点
那时我会飞得很高
像风筝一样
我会想念地球,和我的爱妻
太空中很孤寂
在这无尽的飞行
注:
[1]根据统计,鸟类体重大致和翼展长度的平方成正比。此外还有现成的案例作为参考: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是安第斯秃鹫,翼展超过 3 米,体重 10 公斤;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大的鸟是生活在 600 万年前的阿根廷巨鹰,翼展 7 米,体重超过 70 公斤。
[2]绝大部分鸟类的骨头是空心的,除了一种鸟:企鹅。中空的骨骼会产生浮力,为了方便潜水,企鹅进化出了实心的骨骼。
[3]准确地说,蛋白质水解后先变成氨基酸,氨基酸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有氧或无氧呼吸合成 ATP(三磷酸腺苷),这才是生物体能直接利用的能量货币。
备案号:YXA1vRr9KK1Tw89jEpCNAra
来自「盐知识」专栏《逃离地球表面:从地球大炮到火星探索》
继续阅读下一篇:火箭男:如何自己把自己丢出地球查看本专栏全部4篇
编辑于 2022-12-13 18:19・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