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哪些可称得上美艳的欧美女星?

·

简介:关注2004年,时尚杂志Elle做了一项评选:「谁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她以76%的选票获得冠军。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饰演的安妮公主形象即便考虑到东西方审美差异,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和优雅,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人否认。但是,除了「美丽和优雅」之外呢?11929年5月4日一大早,女男爵艾拉感到一阵腹痛,随即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婴。这是艾拉男爵生下的第三个孩子。作为荷兰贵族的后裔,拥有「男爵」头衔的艾...

image.png

历史环游记

关注

盐选专栏名:《历史的温度: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作者:@馒头大师 复旦新闻学硕士

2004 年,时尚杂志 Elle 做了一项评选:「谁是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她以 76% 的选票获得冠军。

image.png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饰演的安妮公主形象

即便考虑到东西方审美差异,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和优雅,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人否认。但是,除了「美丽和优雅」之外呢?

1

1929 年 5 月 4 日一大早,女男爵艾拉感到一阵腹痛,随即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婴。

这是艾拉男爵生下的第三个孩子。作为荷兰贵族的后裔,拥有「男爵」头衔的艾拉之前有过一次婚姻,生下了两个儿子,之后又不顾家族的反对,与英国银行家拉斯顿结婚,然后生下了这个女儿。虽然这个女儿的出生地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但依旧跟随爸爸的英国国籍。

父母为这个女婴取名为奥黛丽·凯瑟琳·赫本·拉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 Ruston),但后人只记住了这个名字的简单版本:

奥黛丽·赫本。

2

很难说赫本的童年是幸福的。

在赫本 6 岁的时候,有纳粹倾向的银行家父亲拉斯顿就抛下她和她的母亲走了。这对一直渴望家庭温暖的赫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在英国继续待了 4 年之后,1939 年,10 岁的赫本随母亲回到荷兰,进入了荷兰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这是影响她一生的一个兴趣爱好。

不过,留给赫本安心跳舞的时间并不多。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已经全面爆发。1940 年 5 月 15 日,面对德国纳粹压倒性的军事打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荷兰宣布投降。此时,赫本母亲的贵族血统惹上了麻烦,因为据说她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结果赫本家里的所有财产都被德军没收,而她的舅舅更被送进集中营后处决。

从小还算养尊处优的赫本开始过上了拮据的生活,「吃饱肚子」成了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她只能吃由郁金香球根和野草混合的「绿色面包」,以及大量喝水——童年的营养不良使得赫本后来终生身材瘦削。

在最艰难的战争时期,赫本做了两件值得骄傲的事:第一,她一直没有放弃芭蕾舞,哪怕条件再困难也在继续练习;第二,她一直通过芭蕾舞的表演为荷兰的游击队秘密募捐,甚至亲自参与情报传递。

image.png

童年的奥黛丽·赫本与母亲在一起

1945 年,战争终于结束了。16 岁的赫本由于贫穷和饥饿,身高 1.7 米,体重却只有 80 斤,而且还身染贫血、哮喘、黄疸等多种疾病。

好在战争后不久,刚刚成立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救援十字会来到了荷兰,为孩子们提供食物、药品和必要的服装。而赫本当时和她的同龄人一样,成了受益者。这不仅让她渡过了难关,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8 年,赫本随着母亲一起从荷兰来到了英国的伦敦,当时她们的全部财产就只有省吃俭用存下来的 100 英镑。赫本一开始想进入芭蕾舞学校继续深造,但在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她被告知因为童年时的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发育,所以她已不适合再做一个芭蕾舞舞者了。

怎么办呢?

并没有因此被击倒的赫本,开始转职做兼职模特补贴家用,并开始参与歌舞团的演出,同时参加一些电影的演出。

那一年,奥黛丽·赫本 19 岁。

一条她从未想过的道路,正在前方不远处等着她。

image.png

练习芭蕾舞的赫本

3

最初,赫本当然是以「跑龙套」的角色登台的。

从负责讲解的空姐到瑜伽女学生,从女店员到电话接线员,赫本在电影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直到 1951 年,22 岁的她接到了犯罪电影《双艳姝》的拍摄邀请——那是她第一次以女主角的身份出演电影。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对奥黛丽·赫本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过往的点滴,都是成功的序章。

因为主演《双艳姝》,有了一定知名度的赫本随后接演了电影《蒙特卡洛宝贝》,在赴法国拍摄取景的时候,她意外被看中成了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这部剧在美国百老汇连演了 219 场,赫本更是因为自己的表演才能获得了托尼奖(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但这并不是全部。

image.png

赫本正在帮自己的舞台剧张贴广告牌

因为主演《双艳姝》,赫本被这部电影的导演狄金森推荐给了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惠勒在看了赫本的试镜表演之后,觉得她非常适合主演自己即将开拍的那部浪漫轻喜电影。那部电影的名字,叫《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的故事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即将继承王位的欧洲某国公主安妮(赫本饰)出访各大城市,受到热烈欢迎。在最后一站城市罗马,觉得受到束缚的公主悄悄在晚上溜了出来,结果遇到了一位美国记者乔(格里高利·派克饰)。乔试图用偷拍曝光一个关于公主的大新闻,但两人却阴差阳错地在罗马度过了开心而又浪漫的一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终,必须要回到王室的公主和良心发现的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互相不认识,握手告别。

image.png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饰演的安妮公主形象

image.png

《罗马假日》让罗马的这个景点成为热门的游客打卡地,把手伸进去假装被咬成了拍照的标准姿势

在这部电影中,安妮公主这个角色似乎是为奥黛丽·赫本度身定做——美丽、优雅、天真、善良、活泼,赫本几乎只要本色出演,就将一个高贵雍容又美丽率真的公主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结果当然是一炮而红。在 1954 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罗马假日》获得 7 项提名和 3 项大奖,其中,赫本摘取了分量最重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那一年,赫本才 23 岁。

成为奥斯卡影后的赫本自此开始片约不断,她陆续接演了《龙凤配》(第 27 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黄昏之恋》、《翠谷香魂》、《修女传》(第 32 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等一系列电影,知名度大大提高,片酬也一路看涨。但真正让赫本继《罗马假日》之后在电影史上奠定地位的,是她在 1961 年主演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

赫本在这部电影中一举打破了自己以往塑造的清纯美丽形象,扮演一个渴望通过钓到「金龟婿」而跻身上层社会的应召女郎霍莉。

这部电影的原作小说作者楚门·卡波特其实一开始并不认为奥黛丽·赫本是最佳选择,他心目中的女主角位置是留给玛丽莲·梦露的,因为他觉得赫本并不具备那种「特质」。

image.png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形象

然而,赫本的演出却让人眼前一亮,重新赋予了那个一门心思钻营甚至偷窃的「霍莉」一个全新的内涵,也让影片男主角保罗无法抵御霍莉的魅力变得真实可信——谁能抵御这种让人窒息的美丽呢?

而《蒂凡尼的早餐》对赫本而言,还有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她成了时尚界的一个标杆。在这部电影中,奥黛丽·赫本穿的那条纪梵希小黑裙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事实上,赫本和纪梵希的合作从《龙凤配》就开始了。当时由于纪梵希并没有时间接待赫本,她自己去纪梵希的仓库中挑选了三件上一季的衣服作为戏服。那三件衣服其实并不符合当时时尚搭配的主流审美,但经赫本穿上身后,却大放异彩,不仅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服饰设计奖,而且成了万千女性选择搭配的标杆。

image.png

时尚界后来多了一个名称:赫本裙

《蒂凡尼的早餐》帮助奥黛丽·赫本获得了第 34 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她的声誉和成就在好莱坞乃至整个欧美影坛已经毋庸置疑。

然而,一些质疑也随之而来。

4

对赫本来说,她那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典雅魅力,有时成了一把「双刃剑」。

《罗马假日》上映的 20 世纪 50 年代,恰逢二战结束,美国刚刚开始进入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变得富足的时代: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讲究礼节,追求优雅。所以奥黛丽·赫本的清新典雅形象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期待,被认为这就是「女性应有的样子」。

但在经历了超过 10 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美国人的审美开始出现了转弯,在「嬉皮士运动」的助力下,涉及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电影开始受到欢迎,而对电影女主角的评价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如果你只会展现「美丽」或「优雅」的一面,会被不少人认为「演技单一」,甚至是「花瓶」。

但这并不能说是奥黛丽·赫本的错。尽管她演的任何角色,都会有「赫本的影子」,但她的那种优雅和魅力确实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是出于本性,而不是矫揉造作故意演出来的。

其实赫本也一直在尝试做突破和探索。

1967 年,奥黛丽·赫本主演的惊悚电影《盲女惊魂记》上映。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盲女苏茜(赫本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到了一个装有毒品的玩具熊,在她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前来寻找的毒贩冒充她丈夫的朋友闯入家中,不断套取玩具熊藏在哪里,孤身一人的苏茜与匪徒不断周旋,经历无数次凶险之后最终化险为夷。

image.png

凯瑟琳·赫本是和奥黛丽·赫本几乎同时代的伟大女演员,因为有同样的姓氏,所以她们两人一直被拿来做比较。当时舆论认为凯瑟琳·赫本「演啥像啥」,所以她才是演技派的代表

赫本在这部惊悚电影中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她为了能扮演好盲人这个角色,在拍摄中甚至可以保持全程不眨眼。而这部电影也为她带来了第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image.png

《盲女惊魂记》的剧照

但是,又一个颇为尴尬的现象发生了:尽管赫本在角色定位上做了大胆的突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相当一部分观众却对此印象并不深刻甚至视而不见,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赫本就应该是《罗马假日》中那个样子,那个永远光彩照人,甚至令人不敢正视的清新典雅女神。

在《盲女惊魂记》上映的这一年,奥黛丽·赫本 38 岁。那是一个作为成熟女演员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赫本似乎也证明了她有能力做到。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赫本宣布息影了。

5

赫本之所以选择告别影坛,是因为爱情和婚姻。

赫本的第一段感情发生在她 21 岁的时候,当时她的男友叫詹姆斯·汉森。在赫本主演的《金粉世界》音乐剧巡演进行到第四场的时候,她宣布将在巡演结束后和汉斯结婚。然而之后由于《罗马假日》大获成功,赫本开始片约不断,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赫本的母亲极力反对这门亲事,最终,赫本宣布与汉森解除婚约。

赫本的第二段感情发生在 1953 年,对象是《罗马假日》中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介绍的美国剧作家梅尔·费勒。当时赫本 24 岁,而费勒已经 36 岁了,之前还有两段婚史。但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赫本迷上了具有成熟男人气质的费勒。一年多之后,两人在瑞士结婚。

赫本一生渴望家庭生活和亲情,所以她为这段婚姻注入了所有感情。由于童年时营养不良造成的体弱多病,赫本经历了两次流产,终于在 1960 年生下了儿子西恩。

然而,由于两人在事业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相对默默无闻的费勒开始从「慈父」角色向「严父」角色转变,过问赫本在演艺事业上的各个环节,这渐渐让赫本难以接受。尽管《盲女惊魂记》是费勒担任的制片人,但就在这部影片结束拍摄之际,两人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image.png

在生下儿子后,赫本与费勒的合影

为了处理家庭、爱情和事业中的矛盾,也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赫本选择放弃事业——宣布息影。但这一切努力并没有换来回报,1967 年 9 月 1 日,赫本与费勒正式宣布分道扬镳。

1968 年秋天,剪去一头长发的赫本独自到希腊旅行。在那次旅行中,她认识了一位叫安德烈·多蒂的意大利心理医生。多蒂彬彬有礼,风趣幽默,一路上对赫本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赫本当时可能不知道,多蒂在 14 岁时第一次看《罗马假日》后就对自己的妈妈说:「我长大要娶这个女人为妻。」

image.png

赫本与丈夫多蒂一起送孩子上学

可能是对家庭生活太过渴望,刚刚从一段失败婚姻中走出来的赫本,在 1969 年 1 月,再次穿着纪梵希设计的粉红色针织连衣裙,与多蒂出现在了教堂之中。

已经息影的赫本这一次更全身心地投入婚姻中,她陪丈夫逛街,送孩子上学,并且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卢卡。有一次,在一位伯爵夫人家中,赫本发自内心地说:「我又在爱中,又幸福了。……我已嫁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愿意按他的日程表生活了。为什么还要重新去工作?去过那种我不想过的生活呢?」

然而,赫本又一次失望了。

在婚后规矩一段时间后,多蒂最终还是露出了花花公子的本色。他与各类女演员、女模特甚至应召女郎在夜总会、脱衣舞俱乐部中被拍下的照片,经常被登在报纸的醒目位置——因为他是「女神」赫本的老公。赫本后来才知道,丈夫在自己待产期间就已经开始恢复猎艳生活了。

这对一直希望从家庭获得安全感的赫本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她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能付出的一切,但最终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赫本曾经试图挽救这段婚姻,她尝试自己隐忍,将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甚至和丈夫去了一次夏威夷度二次蜜月,但最终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两人开始分居。1981 年,赫本与多蒂低调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一生渴望家庭但无法获得的赫本,终于还是对婚姻感到失望了。在此之后,赫本遇见了荷兰演员罗伯特·沃德斯,两人彼此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最终住到了一起。此后 10 余年,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彼此珍惜,赫本称沃德斯是自己的「灵魂伴侣」。

只是,赫本最终没有再选择结婚。

image.png

赫本与沃德斯在一起

6

1975 年,46 岁的奥黛丽·赫本宣布复出影坛。

8 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电影界已经天翻地覆。很多赫本熟悉的拍摄流程、导演要求、演员技巧都已经跨越了一个时代,整个电影制造产业变得更紧凑,也更趋向流水线化。赫本还是很快适应了这一切,她主演的《罗宾汉与玛丽安》《血统》《哄堂大笑》等电影,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但晚年的赫本,已经找到了一件她认为更有意义的事。

1988 年,59 岁的奥黛丽·赫本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童年受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帮助的事情,她一直记得。对于赫本来说,那绝对不是一个虚荣的头衔,她真的为此付出。她开始不定期地举行一些音乐会和募捐会,为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募资。

而赫本更愿意亲身到贫困地区去。没有专机,没有车队,没有浩浩荡荡的随从,赫本曾坐在货运飞机里的米袋上,辗转十几个小时,飞到充斥着战火与传染病的埃塞俄比亚,去看望那里的孩子,真心地拥抱和亲吻每一个孩子。她曾说过:「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有些明星去贫困地区慰问时,都要特地关照摄影师精心修剪那些拍摄的照片,而赫本却让助理关照摄影师:「告诉他们别动我的脸(上的那些皱纹),那些都是我的收获。」

1992 年,赫本去了兵荒马乱的索马里。当她看到大批因传染病和饥饿死去的儿童像牲畜一样被装在卡车上运走时,她实在忍不住了,不顾被传染的风险,爬上卡车去查看会不会还有幸存的儿童。

其实那个时候,赫本自己也在忍受病痛的煎熬。而且她自己也没有想到,1992 年的索马里之行,是她的最后一次慈善行程。

image.png

1992 年,奥黛丽·赫本在索马里

1992 年 11 月,长期忍受腹痛煎熬的赫本去做了一次检查,她的腹腔内被检查出了癌细胞。经过几个月的化疗之后,癌细胞还是扩散了。

7

1993 年 1 月 10 日,赫本最后一次走进自己家的花园。

在自己的灵魂伴侣罗伯特·沃德斯的搀扶下,赫本依依不舍地抚摸着花园里的每一株植物,仔细告诉沃德斯不同的养护要求。因为赫本自己也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她无法亲自完成这个任务了。

在最后几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守候在床边的儿子问赫本:是否还有什么遗憾?

赫本说:「没有,没有什么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1993 年 1 月 20 日,奥黛丽·赫本因为结肠癌病逝,享年 64 岁。

在她的葬礼上,和赫本结下一生友谊的纪梵希成了抬棺人,而当时已经 77 岁的格里高利·派克也专程赶来,与当年的女搭档含泪告别。

赫本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全世界各地的影迷都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他们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悼念活动,哀悼他们心目中永远的「天使」离开了人间。

而有一座城市,更是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来到了河边,点上了蜡烛,放上了鲜花。

那一座城市,是罗马。

image.png

奥黛丽·赫本的葬礼

————

馒头说

我相信,赫本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且是「完美女神」。确实,无论是从东方审美还是西方审美的角度,赫本留下的一系列荧幕和平面形象,都是那么光彩耀眼,可能再挑剔的人都很难找出毛病。

然而,世间又哪有「完美」二字?

以「美丽」和「优雅」著称的赫本在初入演艺圈的时候,被人评价「脸大,腮长,腰太细,腿太短」,并不是一个「美人胚子」。

很多人很羡慕赫本永远能保持一副瘦削的身材,但大家未必知道那是因为她从小经历战争而造成营养不良,落下了一身的疾病。

一向「本色出演」的赫本,最初曾因为无法在电影中流泪而被导演批评,在《罗马假日》的那场流泪戏中,最后被导演狂骂「浪费胶卷」,才紧张委屈地掉下了眼泪。

赫本相信爱情,渴望亲情,愿意为家庭付出一切,甚至付出息影的代价,但两次婚姻都让她伤痕累累。

大家总是觉得赫本是「美丽优雅」和「雍容华贵」的代名词,但其实她一直在尝试突破和创新,就连《罗马假日》,她其实演绎的也是「落跑公主」的角色,只是因为她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以至她的转型一直艰难无比。

其实,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会选择性地忽略,因为我们只需要一个「完美」的奥黛丽·赫本,那是大家心目中一个人应该有的完美样子。然而,加上这些细节和血肉之后,奥黛丽·赫本其实从平面走向了立体,并且无损她的形象。

更何况,她最终把自己的小爱升华成了大爱,让世界认识到了一个美丽的人应该具有的魅力——当然不只是容颜。

经历过战乱,体会过饥荒,为了家庭而甘愿牺牲事业,受过伤害却依旧相信感情,最终愿意为世界奉献爱,这很可能就是奥黛丽·赫本至今仍能给我们留下一个完美形象的重要原因。

在经历了生活的痛苦之后,依旧相信生活,热爱生活,这是最宝贵的。

曾经沧海仍为水,天使依旧在人间。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奥黛丽·赫本的生平简介》(人民网,2019 年 8 月 1 日)

2.《奥黛丽·赫本:高雅女神的另一面》(李夏至,《北京日报》,2015 年 4 月 7 日)

3.《奥黛丽·赫本父母经常争吵 父亲对其冷漠》(《武汉晚报》,2014 年 6 月 5 日)

4.《天使睡去 15 年》(《竞报》,2008 年 1 月 21 日)

备案号:YXA1NdenQvQfMrezbPsJ2en

来自「盐知识」专栏《历史的温度: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继续阅读下一篇:自然的抗争查看本专栏全部42篇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被视为万物之灵长。  然而,我们真的是这个星球的主宰了吗?真的是不可击败的吗?  在地球这个大自然生态环境中,有些生物灭绝人类的手段,其实比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还要高明得多。  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尤其值得我们感慨和反思。

发布于 2021-02-19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