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为什么中华民国的重工业比清国还落后?

·

简介:知乎新专栏《腾飞的背后》,洪流之下第1-2部完更拿制碱工艺来举例吧。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至暗时刻。因为当时中国实业家不仅要面对西方资本家的围追堵截、暗中操作,甚至还要与本国政府对峙。1.1901年,河北廊坊一支卖洋碱的队伍边走边摇铃吆喝,引来不少百姓围观购买,不多时几担洋碱便见了底。李立德采取「信福音者买一送一」的方式进行售卖,不出数年,使卜内门洋碱行销大江南北,垄断了中国市场。土碱的...

image.png

人间陪审员孙达雱

知乎新专栏《腾飞的背后》,洪流之下第1-2部完更

拿制碱工艺来举例吧。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至暗时刻。因为当时中国实业家不仅要面对西方资本家的围追堵截、暗中操作,甚至还要与本国政府对峙。

1.

1901 年,河北廊坊

一支卖洋碱的队伍边走边摇铃吆喝,引来不少百姓围观购买,不多时几担洋碱便见了底。

队伍的首领是英国人李立德(E.S.Little),他是早年来华的传教士,同时兼任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Brunner Mond Ltd.)中国区负责人。

李立德采取「信福音者买一送一」的方式进行售卖,不出数年,使卜内门洋碱行销大江南北,垄断了中国市场。

洋碱销路好是有道理的,当时中国只能生产土碱,因其多产于张家口一带,也叫「口碱」。

土碱的制作工艺极其原始,把天然碱土放进锅里熬成水,滤去泥沙,等溶液重新凝结成块就成了,碱块中往往含有大量杂质,甚至达不到当时西方国家喂牲畜的标准。

image.png

土法熬碱设备及成品

而卜内门公司生产的洋碱是标准工业制成品,碳酸钠含量超过 99%,结晶均匀,色泽如雪,对土碱可谓降维打击。

洋碱的碾压性优势来自于西方工业革命,1861 年,比利时化学家欧内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发明用氨水制碱的方法,史称索尔维法。这种方法成本低廉,产品纯度高,很快得以大规模应用。

英国卜内门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与德国法本公司并称十九世纪化工业三巨头,它们组成垄断联盟,联手瓜分全球市场。

中国是卜内门公司的势力范围,依靠垄断优势,卜内门攫取大量财富,白花花的洋碱流进来,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英国人赚得盆满钵满,李立德乐得合不拢嘴。

中国人望洋兴叹,没办法,谁让咱造不出纯碱呢!

就在索尔维发明制碱法的前一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圆明园。次年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夺权,开启老佛爷四十七年的统治生涯。

此后的历史令每个中国人刻骨难忘,战败、割地、赔款……洋务运动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中国人第一次现代化尝试遭受重挫。

当西方世界在工业化道路上飞奔时,中国被远远甩在后面,远得令人绝望。

说回到碱,纯碱号称「工业之母」,是极重要的工业原料,离开纯碱,肥皂、玻璃、印染、纸张……数不清的行业注定无法发展。

随着近代工业萌兴,碱成为死死卡在中国人脖子上的一道锁链。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要想走向工业化,必须打破洋人垄断,自主造出高纯度碱!

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在民生凋敝的旧中国,没钱,没技术,没人才,道道门坎高得令人绝望。

民国初年,一位葛姓实业家在山东创办鲁丰制碱厂,想与洋碱掰手腕,因为技术差距太大,很快败下阵来。

创业失败不丢人,失败的战士远胜完美的苍蝇,可耻的是某些同胞的嘴脸,他们落井下石,对先行者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

有人说,搞工厂是西洋邪术,违背祖制破坏风水,活该倒楣!

有人说,中国人就该老老实实织布种地,用丝绸茶叶换洋碱,谁也不吃亏,这叫现代化分工。

还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将来世界大同,造不如买,人家洋碱质量好价格公道,大火轮运进来,要多少有多少,干嘛非得自讨苦吃?!

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天真的傻子,要么是跟在英商屁股后拣剩饭的买办。在列强主导的丛林体系里,哪有什么公平分工?弱国只能沦为强国的倾销地,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靠出口茶叶丝绸挣银元,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国门后,煤油、肥皂、洋火、洋布……大量制品涌入中国,疯狂收割财富。

1856 年,中国对外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此后清政府的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走出一条陡峭的曲线。

image.png

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顺逆差对比(1870-1930 年)

1919 年,时任美国驻华商务参赞安立德(Julean Arnold)统计了当时中国出口欧美的 16 种大宗物品,分别为猪鬃、贝壳、牛肉、狗皮、鸡蛋、鱼类、羽毛、野禽、野兽、人头发、火腿、皮革、兽角、马匹、小肠、象牙。

在任何贸易模式中,掌握稀缺性的一方永远占据上风,农产品原材料到处可得,工业品则必须仰仗西方国家供应。

列强利用剪刀差肆意操纵市场,把中国牢牢锁在原料输出国的角色上,洋商呼风唤雨日进斗金,中国人终日辛劳,却只能在赤贫线上挣扎求生。

公平吗?当然不公平,可这就是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直到今天依然没变,只不过从洋油、洋碱,变成精密芯片、核心工业软件等新剪刀罢了。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货运渠道受阻,卜内门公司立刻宣布存货涨价,碱价几天内翻了数番。穷人重新吃回黄泥巴一样的土碱,刚建好的工厂断了原料,不得不关门停工。

一战结束后卜内门洋碱卷土重来,销量比以前更好,李立德已经懒得摇铃铛了,他得意洋洋地向总部汇报:上帝的福音和洋碱依旧可以占领中国,我看不到任何改变的迹象。

然而就在此时,在天津塘沽的盐碱滩上,一个瘦削的身影迎风独立,他向大海发出誓言:中华同胞多努力,立志造出中国碱!

在呼啸的海风中,近代东西方第一场工业品战争缓缓拉开序幕……

2.

这位中国人名叫范旭东,几年前他刚解决了中国人吃精盐的问题,现在,他又把目光投向市场更广阔、对工业影响更大的纯碱上。

范旭东 1883 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受维新思想影响,他早年留学东洋,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就读化学专业,立志实业救国。

image.png

范旭东(1883-1945 年),原名范源让,字明俊,后改名范锐,字旭东

1911 年,辛亥革命的炮声传入东瀛,已留日十年的范旭东欣喜若狂,当即携新婚妻子整装出发。

回故土,报国家,办工厂,兴中华!

1914 年,范旭东排除万难,主持创建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久大生产的海王星牌精盐质优价廉,很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此刻范旭东非常清楚,造碱不比造盐,现代化碱厂对工业基础水平要求极高,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死死攥在欧美巨头手里,造碱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荆棘之路。

但中国人别无选择,如果把现代工业比喻成一座城堡,碱就是守城大门,不通过这道关卡,搞工业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

西方人严防死守的大门不会主动敞开,想进去只能硬攻。

范旭东像将军一样反复筹算,他想起两千年前的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自恃武艺高强,亲自冲锋陷阵,兵败身死留下千秋遗恨。刘邦擅长任用人才,尽管数度濒临绝境,却总能转危为安,最终成就大业。

一定要找到能力出众的同仁,合力攻克制碱大业!范旭东暗下决心。

可他举目四望,祖国大地满目疮痍,通晓现代化学工业的人才寥若晨星,去哪里寻找同道呢?

正当他为人才发愁时,1917 年初冬,一位来自苏州的年轻人敲开范家大门,正是为制碱事业而来。

此人名叫陈调甫,几年前,当地一家汽水厂老板苦于洋碱供应不稳定,给陈调甫投资一笔钱,委托他研发现代制碱工艺。经过不懈努力,陈调甫掌握了不少索尔维法的要领,可就在试验即将取得突破时,经费花光了。

纯碱制备是大工业项目,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汽水厂老板无力支撑。陈凋甫舍不得项目夭折,他走出实验室,四处拜访有实力的投资人,其中包括大实业家张謇。

张謇没有出资,不过他推荐了范旭东。于是陈调甫与范旭东,一南一北,中国最有志于造碱的两个人相遇了。这场相遇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无数热血志士以身报国大背景下的历史必然。

陈调甫初次见到范旭东,不禁有些紧张,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咱们都是做事的人,我就不客套了,请问陈先生的制碱研究进展如何?」范旭东开门见山。

「范先生,索尔维制碱法原理不难,难在具体生产流程,洋人一直严格保密,不过通过这几年反复尝试,我们取得一些进展。」说到技术陈调甫马上有底了,他从皮包里取出笔记,纸上密密麻麻记载着实验数据,「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实验环境……」

「不必担心,包在范某身上。」范旭东大手一挥,「如果陈先生愿意,即日起便可入职久大精盐公司,负责制碱实验室工作,缺什么直接和我说,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

这就是范旭东的办事风格,他一眼看出陈调甫的研究方向对路,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陈调甫火速就职,范旭东把实验室设在自家后院,他要时刻了解工作进度。

只要陈调甫提出条件,范旭东毫不犹豫照办,所有设备精确按图制作。提供碳酸气体的石灰窑高高竖起,反应釜和管道一件件安好,至于制碱所用的原料粗盐,盐厂马上送来几大车。

三个月过去了,范家院里热闹非凡,这天是腊月二十八,实验设备迎来首次开炉,闻知消息的各路记者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陈调甫强抑激动之情,亲手打开炉门——

雪白的碱末出现在众人眼前,尽管只有区区 9000 克样品,它的意义重大,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利用索尔维法造出工业纯碱。

人群陷入沸腾,掌声经久不息,实验成功的快讯像雪片一样飞出,成为街头巷议的新鲜事儿。

灯笼照红大年夜,范家这几天门庭若市,大老板、银行家、议员纷至沓来,他们可不是来拜年的,自主制碱试验成功无疑是个巨大的风口,谁都知道发财的机会来了,猪抢对位置也能飞上天!

对这些贵客范旭东笑脸相迎,他倒不是见钱眼开,数年来艰辛办厂早已让范旭东脱掉书生意气,在那个官匪一家的时代,想干点事业必须有大佬充当保护伞,否则寸步难行。

举个例子,张作霖手下的军阀李景林曾经把范旭东「请」进军营,张口索要二十万大洋,最后盐厂出了八万元,不少政界名流出面说情才把人保下来。

军阀混战的年代,自强自立振兴民族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想让大佬们出力帮忙,必须把他们和碱厂的利益绑在一块儿,每年丰厚的分红就是硬道理。

连日来范旭东沉浸在兴奋的忙碌中,他一边忙着会见各路神仙,调和利益纠葛,一边筹划碱厂建设事宜。

新工厂选址在天津塘沽,此地面朝渤海背靠铁路,海陆交通便利。塘沽本地盛产粗盐,一百多里外的唐山有煤矿,再往东不远的滦县产石灰石,是办碱厂的绝佳位置。

范旭东为工厂取名「永利」,他希冀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制碱事业能大吉大利永远顺利。

image.png

左为久大精盐厂海王星标识,右为永利碱厂红三角标识

在范旭东力主下,永利碱厂章程里写明,股东仅限于中国国籍者,洋人想进来捞钱?对不起,没门儿!

叮铃铃铃——范旭东案头的电话响起,听筒里传来别扭的中国话,范旭东眉头一皱,是卜内门公司的李立德。

「恭喜范先生实验成功,不得不说比我想像中快得多呀。」李立德阴阳怪气地问候。

「谢谢李先生,我可不觉得快,而是太慢了。」范旭东不动声色。

「哈哈,」李立德干笑几声,「碱当然很重要,不过以中国目前之条件,现在办厂还为时尚早,依我看晚三十年再办也不算迟。」

「我的看法正相反,中国落后太久,我只恨没早办三十年。」

「好吧,我不想争论,只是善意提醒,大英政府绝不会坐视卜内门公司利益受损,办碱厂一事还请三思而后行!」

「本人随时奉陪!」

挂断电话,范旭东紧攒双眉,英国人的阻挠在意料之中,只是不知他们要搞什么把戏?

3.

范旭东坐等英国人上门交锋,狡猾的李立德却另有打算,他向万里之外的伦敦拍封电报,走出一招釜底抽薪的狠棋。

与此同时,一些靠卜内门挣钱的华人买办公然恐吓,扬言谁敢断他们的财路,他们就砍谁的脑袋!

各路魑魅魍魉张开血盆大口,扑向襁褓中的永利……

生产碱需要用粗盐做原料,中国不缺粗盐,永利碱厂旁边就是长芦盐场,原料有的是。

关键是价格。

粗盐一担不过几分钱,但加收的盐税比成本高得多。范旭东早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办厂之初便同政府谈好条件,给予永利三十年免盐税优惠期限。

就在这个不起眼的环节上,英国人卡住永利的命门。

财政部盐务署出其不意发来一纸公文,不仅废止此前财政部答应的三十年免盐税条件,还明文规定永利碱厂用盐一律每担纳税二角。

制一担碱要用两担粗盐,如此算下来,永利每产一担碱,原料成本凭空高出四角,根本无法与洋碱竞争!

若不是公文上盖着鲜红大印,范旭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马上抄起电话,一番询问后方搞清来龙去脉。

事情要推回袁世凯主政时期,袁大头曾向英国为首的五国银团借款两千五百万英镑,实付两千一百万,这笔借款年利息 5%,以中国盐税作抵,不足的时候拿关税凑,这个屈辱苛刻的条件为日后埋下伏笔。

为了监督款项按期偿还,北洋政府同意由英国人担任盐务署下辖机构盐务稽核所的会办,即首席行政长官,名义上盐务稽核所比盐务署低一级,实际上收多少盐税全由稽核所会办说了算,相当于盐务署的太上皇。

稽核所会办是英国人丁恩爵士(Sir R.M.Dane),当年就是他促成五国银团借款,袁世凯对丁恩感恩戴德,把中国盐税命脉交在他手上。在卜内门公司游说下,英国政府指使丁恩涨税,北洋政府无权干涉,只能干瞪眼。

祸不单行,试验车间那边也亮起红灯,生产原型机故障频发,工程师团队连轴奋战几个星期,装置始终达不到正常生产标准。

范旭东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他态度坚定,开弓没有回头箭,制碱事业不能停。至于对策,范旭东决定兵分两路。

一路留在国内全力解决盐税问题,盐务稽查所归根到底由财政部统管,范旭东决定动用全部人脉关系猛攻财政部,实在不行就把消息捅到报界,用舆论压力倒逼政府行动。

另一路去美国考察技术,当时美国大学里拥有世界领先的化学专业,还有几家现代化碱厂,这些工厂远离卜内门的势力范围,或许有合作空间。

事不宜迟,范旭东马上委托正在美国出差的哥哥范源濂帮忙联系设备制造商,同时派陈调甫到美国取经,他自己则镇守国内,啃最硬的衙门骨头。

范旭东马不停蹄地拜访各路高官,一遍遍讲述自主制碱对国家的重大意义,简直磨破了嘴皮。经过多方斡旋,英国人终于松口,答应永利投产后可享受一年免税待遇。

范旭东长出一口气,他激动地拍越洋电报催促同事,快,快把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带回来!

4.

美国 纽约

陈调甫风尘仆仆地奔向电报局,他要把一件大事汇报给范旭东。

这一年来陈调甫不敢有半分松懈,他先在大学化学系进修,很快发现课程知识学起来太慢,等米下锅的永利没法坚持那么久。

那些失败的实验场景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陈调甫向教授们请教,可老先生们远离生产一线,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要是能进入美国碱厂,看看人家的解决方案就好了,陈调甫向几家碱厂提出参观申请,回复全一样:No!

制碱是高度保密行业,别说进厂参观了,连制碱生产线图纸都是机密文件,外人休想接触。

碰壁中也有收获,陈调甫结识了数位留学美国的年轻人,其中一位名叫侯德榜,福建人,曾在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拿过十门功课 1000 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此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

此时侯德榜已经拿到几份美国大学和大公司的 offer,经过一番促膝长谈,侯德榜毅然决定回国加入永利。此后他以著名的「侯氏制碱法」震惊世界,成为化工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那是后话了。

前面说过范旭东的哥哥范源濂在美国公务考察,从他那边传来消息,范源濂见到一位旅美华商李国钦,李国钦祖籍湖南,在美国经营矿业,生意做得很大,而且富有爱国心。

经范源濂介绍,陈调甫与李国钦搭上线,果然有收获。李国钦帮忙找到一位美国工程师,此人名叫孟德(W.D.Mount),有碱厂从业经验,最关键的是,他能搞到一套完整的索尔维法生产线图纸。

当然,孟德不是洋雷锋,他张口索要两万美元设计费,这个数目着实不小,约等于今天两三百万美元。

如此大的款子,陈调甫不敢做主,他马上给范旭东拍电报,忐忑不安地等待消息。

回复很快飞来:若图纸可用,不计代价买下。随信说明两万美元支取方式。

陈调甫的心脏难以抑制地嘭嘭狂跳,他十分清楚,范旭东已然押上全部家底,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

在孟德家里,陈调甫反复查看图纸上的每处细节,这可是中国人的血汗钱呀,出不得半点差错。

全套图纸有上百张,上面密密麻麻标注图表参数,虽说陈调甫有过制碱经验,实验设备毕竟与生产线规模相差巨大,很多细节一时难以理解,他提出进工厂现场核实,遭到断然拒绝。

「美国工厂严禁中国人进入,能买到图纸已经是你的幸运了。」孟德连连摇头。

见此情景,陈调甫无计可施,只能如数付款拿图。

根据范旭东的指示,他和侯德榜迅速组织一群留学生研究图纸,结合永利碱厂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凡中国能生产的设备在国内制造,中国造不出的找美国工厂订购。

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图纸研究工作告一段落,陈调甫把设备制造事宜安排妥当,随即与几名技术骨干登船回国。

船停靠在天津码头,范旭东已久候多时,几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值得纪念的时刻,风云际会,主角们集体亮相,他们即将在荒滩上奏响一曲强国战歌。

荒凉千载的碱滩上热火朝天,新式厂房高大宽敞,来自纽约和上海的机器设备源源不断运进来,宿舍房、食堂、洗澡间……各种新鲜玩意儿让周围农民啧啧称奇。

image.png

1920 年代永利碱厂厂景

在范旭东看来,硬件不是最重要的,这批人才是宝贝疙瘩。范旭东坐镇中军,麾下大将个个能征惯战,陈调甫、侯德榜自不必提,还有留日归来的电气化学专家李烛尘、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孙颖川、美国皂碱专家 G.T.Lee 等等,兵强马壮,何患制碱大业不成!

话虽如此,从无到有建设一座现代化制碱厂,工程量浩大无比,那些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管道看得人头晕眼花,何况还要培训一大批技术工人,一直干到 1922 年,大部分机器设备才开工试车,正式投产又等了两年。

1924 年 8 月 23 日,永利碱厂张灯结彩,各路名流齐聚一堂,迎接激动人心的开炉仪式,在热烈喧腾的锣鼓声中,总工程师侯德榜拉下手柄,炉门缓缓打开。

噫——所有人齐声惊呼,锣鼓也停止奏乐,现场陷入一片沉寂,众人目光齐刷刷盯在那炉碱末上,它本当洁白如雪,可如今却红黑参半。

出碱失败了!几年时间,二百余万两银元,无数工业人的心血,换来的就是这种劣质碱!

就像报道几年前那场成功一样,记者争相把失败的消息刊登出去。舆论大哗,狂怒的股东围堵范旭东的办公室,英国人喜不自胜,永利碱厂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怎么办?中国人的制碱梦还要不要做下去?已经花出去的投资如何收回?

范旭东仿佛一夜间苍老十岁,他哑着嗓子劝慰股东,「如果就此罢手,前面的投资就算彻底没了,不如继续生产,边干边找原因,或许尚有一线生机。范某恳求各位再给永利一次机会!」

股东们相视无言,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但钱不会再投一分,此后生产费用由永利自行筹措。

那段时间里,沉闷压抑的气氛笼罩工厂,不管如何调试,碱品质量始终上不去,红碱以低价处理,换一点宝贵的流动资金。

1925 年 3 月,四台最主要的生产设备——从美国进口的干燥锅全部烧坏,连红碱也无法生产,永利不得不全线停工。

最后一线生机,断了……

5.

永利绝不能趴下!这不仅是范旭东的想法,也是所有永利人的信念。

冷清的车间内,侯德榜等人连日测量数据,他们面容严肃,眼睛熬得通红,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查明原因,变红碱为白碱。

范旭东则要面对另外一个对手。永利试产失败时,卜内门公司英国总经理尼可逊(Nicholson)正好在上海视察,凭借商人的嗅觉,他感到这是吞并对手的绝佳机会。虽然尼可逊和李立德一样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纯碱,但趁火打劫乃是大英传统艺能,岂可白白错过。

商谈地点设在大连,一方得意洋洋,一方不卑不亢。

尼可逊率先提出收购要约,他认为永利此刻弹尽粮绝走投无路,而中国境内唯有卜内门有兴趣也有财力接收那堆设备,与其亏光血本,不如及早变现。

出乎他的意料,该提议被中方拒绝,范旭东表示永利是非卖品,绝不考虑出售。

英商转而寻求合作,永利品牌仍归中资所有,卜内门公司注资占股,同时派驻工程师进厂解决生产问题。

中方则引用永利公司章程中「股东仅限于中国国籍者」条款,再次婉拒英商提议,谈判无疾而终。

范旭东十分清楚尼可逊的算盘,一旦被英商插手永利,无异于引狼入室,等洋人把中国人的底牌全部看清,那就真的别想再翻身了。

等范旭东从大连回到天津,几名主管依次向他汇报,坏消息接踵而至。

财务方面,永利碱厂成立时本金为四十万银元,花销已超出五倍有余,账面亏空甚大,资金枯竭,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了。

人力方面,工人们情绪不稳,有人要求讨薪回家,也有人尚在观望。

生产方面,孟德提供的图纸有不少地方被验证出缺陷,此外经工程师们检查,干燥锅开裂断面颜色不一,有拼接痕迹。

「什么意思?」范旭东疑惑的扬眉。

「说明锅体由生铁和熟铁混杂制成,二者膨胀系数不一样,经长时间高温后必然破裂。」

范旭东牙关紧咬,美国佬欺人太甚,不仅提供劣质图纸,还卖我们劣质设备!他竭力把火气压下去,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所有永利人都在瞧着主将,不能自乱阵脚。

老规矩,召开骨干会议,在会上范旭东宣布三条应对措施。

第一, 资金方面,由久大精盐厂向永利输血,另外向金城银行借款,确保工厂渡过难关。

第二, 即日起派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再度赴美考察技术,找出失败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 为节约开支,全厂裁员一半,不论去留,工资均足额发放。

这三条措施及时有力,马上稳住军心。当第一笔救命资金到位后,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员工转而安心工作,美国工程师 G.T.Lee 此时三年工作合同期满,他主动续约留在永利团队。

风风火火,争分夺秒,侯德榜团队从美国传回消息,问题症结查清了,孟德给的图纸严重过时,半圆形干燥锅效率低下,铸铁管道易将杂质混入产品中,导致碱品变红。这种设备在欧美早已淘汰,因为中国人没经验,被美国人狠狠摆了一道。

G.T.Lee 火速赶赴美国,与侯德榜一同改进方案,他们订购更先进的滚筒形干燥锅,关键部位使用不锈钢管道,经反复测试可达到欧美先进水平。

对了,这时 G.T.Lee 已经有了中文名字「李佐华」,是范旭东帮他取的,「佐华」见证了中美工程人员并肩战斗的情谊,不管政客资本家如何鼓吹仇恨,对精诚做事的人而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26 年 6 月 29 日,永利碱厂的生产线再度轰鸣,这次没有锣鼓没请记者,工作人员屏息凝视,心提到嗓子眼儿,直到看见雪白的碱末流出炉门,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水准,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泪水肆意流淌。

中国人的漫漫造碱路啊,终于熬到了曙光!

裁掉的几百名工人陆续回到岗位,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碱品质量优异,复产时恰逢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红三角碱代表中国出征,荣获金质奖章,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image.png

红三角纯碱 1926 年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奖章及证书

image.png

红三角牌纯碱 1930 年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证书

英国人坐不住了,还记得此前他们玩过的盐税阴招吗?丁恩依然把持盐务稽核所,英国政府命令他重施故伎,给予永利的一年免税期已满,即日起恢复征税。

这次老天没站在英国人那边,1925 年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中国工人的怒火吓坏了洋人资本家。丁恩断然不敢玩火,他默默把期限延长五年,至于五年后怎么办,让后面的人解决吧。

见此计不成,尼可逊又生一计,他指示李立德打价格战,卜内门家大业大,用钱砸死永利!

命运多舛的中国碱刚刚见到一线阳光,乌云排山倒海压顶而来。

范旭东冷笑一声,来吧,中国人既然已经站起来,就绝不会再跪回去!

6.

卜内门的降价潮来势汹汹,各大商埠码头均挂出洋碱大减价的招牌。

红三角马上跟进,范旭东筹备了大量资金,不管英商如何降价,中国碱永远更便宜。

八折、六折、四折!轰轰烈烈的价格大战难解难分,李立德百思不得其解,中国人在搞什么名堂,难道他们不怕赔光本钱吗?

他不知道范旭东的目光已经投向海外市场,就在卜内门玩命降价时,永利秘密接触日本三井商会,授权三井在日本代销红三角碱。

日本市场也是卜内门公司的势力范围,向来由三菱商社负责销售,三菱因此赚了大钱,三井垂涎已久,二话不说与永利签下合同。

红三角碱迅速进入日本,质量好价格低,像一条凶猛的鲇鱼搅动市场,英国碱只得跟着一再降价。卜内门公司慌了手脚,他们生怕中国人去其他国家复制这套打法,如果被拉进全面降价的泥潭,英国人的损失只会更大。

一番权衡后,卜内门公司主动举起白旗,1928 年,英国人与范旭东再次坐到谈判桌前,只不过这次条件由中国人制定。

双方约定,中国纯碱市场由卜内门和永利共同开发,份额上永利占大头,卜内门最多只能占到总销量的 49%。此外未经永利同意,卜内门公司不得随意调整价格。

关于日本市场,永利同意由卜内门公司代销红三角碱,价格不得低于洋碱的 95%,相当于老牌英国霸主给中国对手当经销商,虽然卜内门在其中有利可图,但对独断专横惯了的英商来说,着实有些灰头土脸。

范旭东和同伴们并没有停歇,他们乘胜追击,不断创造辉煌。

1930 年,红三角碱荣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证书;

1934 年,范旭东在南京创建永利硫酸铔(即硫酸铵)厂,这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肥厂,也是亚洲最大、水平最先进的化肥厂;

1935 年,范旭东创建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试炼出中国第一块金属铝样品。

…………

范旭东开创了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为我国化学工业培养出半壁江山。

1945 年 10 月 4 日,范旭东因急性肝炎病逝于重庆,享年 62 岁。正在和谈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中断公务,一同前往范宅凭吊。

毛泽东亲笔写下挽辞: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充分概括范旭东伟大的一生。

image.png

左图为毛泽东挽辞,右图为蒋介石手书题词

斯人已去,功业长存。截至 1979 年,永利碱厂共生产纯碱 873 万吨,烧碱 59 万吨,为中国近代工业腾飞立下汗马功劳。

而中国也早已不是任人欺凌的弱者,如今我们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若范旭东泉下有知,他定当含笑宽慰吧。

百年后回顾永利的奋斗史,这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与西方巨头硬碰硬取得胜利。永利碱打破了洋货无敌的光环,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此后大量民族品牌崛起,奠定中国工业的基础。

一百年后,中国再次面临西方制裁,先进光刻机被禁运,华为等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超级大国带头围追堵截,形势令人担忧,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走得通吗?

范旭东那一代人早已用行动给出答案:放弃幻想,投降只会让对手更加瞧不起,唯有自力更生不懈奋斗,一切困难都挡不住中国人攀登的脚步。

过去是这样,未来也必将如此。

谨以此文纪念为中华崛起奉献终身的伟大前辈们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永利碱厂与英商斗争记》

《范旭东传——化学工业的先驱》

《范旭东在苦海盐边创业纪实》

《侯德榜博士生平事略》

《我在永利碱厂五十年的见闻回忆》

备案号:YX11dXmAAxv

来自盐选专栏《腾飞的背后:近代中国的危局与变革》

继续阅读下一篇:铁拳打虎:上海经济保卫战始末查看本专栏全部2篇

邓宁格在《工会与罢工》总结过一段话,后来被马克思引用到了《资本论》中: 只要有 10%的利润,它(资本)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 20%,就会活泼起来;有 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 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 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解放前夕上海发生过的一段风波,就充分诠释了这段话。 就在建国之前的 11 年里,上海的物价曾上涨过 600 多万倍。 究竟是谁扰乱

发布于 2022-05-11 21:15・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