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哪些曾经的悬案但后来被破了?

·

简介:最会讲红色故事的码字匠人关注红军史上曾经把一次重大失败列为悬案,进行数十年追查。这次失败,不仅丢失一省之地,就连省委书记都生死不明、不知所踪。丢失的这一省之地,现在大家肯定也都没听过:闽赣省。这个省的地位极为关键,可以说是中央苏区的门户锁钥。中央派往主政的省委书记,更是一方人杰,能力曾经被毛泽东亲口夸赞。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丢失之地,最后却沦陷敌手;就是这样一个绝不可能失败的高级干部,居然人间蒸发几...

image.png

紫芒果

最会讲红色故事的码字匠人

关注

红军史上曾经把一次重大失败列为悬案,进行数十年追查。

这次失败,不仅丢失一省之地,就连省委书记都生死不明、不知所踪。

丢失的这一省之地,现在大家肯定也都没听过:

闽赣省。

这个省的地位极为关键,可以说是中央苏区的门户锁钥。

中央派往主政的省委书记,更是一方人杰,能力曾经被毛泽东亲口夸赞。

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丢失之地,最后却沦陷敌手;

就是这样一个绝不可能失败的高级干部,居然人间蒸发几十年……

1,一封军报

1935 年 6 月 14 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地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成功会师。

就在红军上下都洋溢在一片喜庆中时,一份紧急军报送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看过后震惊不已,非常罕见的失态。

这份紧急军报的内容简短,是向中央汇报,闽赣边区的革命斗争完全失败,我方非常重要的红色根据地闽赣省已经完全落入敌手,闽赣省委书记下落不明。

中央连夜紧急开会,商量对策,决定派出多路精英人员前往调查。

但还不等中央红军的部署实施,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指挥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遭遇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来不及再对闽赣省重大失败一案进行调查,只能紧急北上。

红军进入陕北,敌我形势稍一缓和,中央就第一时间安排调查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经过多年各方面的调查结果汇拢,大致查清闽赣省丢掉的原因,但此案的一个关键始终没有破解,作为此案的主要涉案人,闽赣省省委书记钟循仁的下落仍旧没有查到。

作为红军丢城失地的第一大案,中央对于钟循仁的查找工作持续进行。

后来我方解放全中国,在敌我牺牲、俘虏等各方面人员中都进行仔细的盘查,也始终没有钟循仁的任何信息。

这个我方的高级干部,如同人间蒸发一样。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令多次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想一切办法找到钟循仁,彻底搞清楚这桩悬案的前因后果,但直到各位首长去世,也没有结果。

闽赣省,很多人应该都没有听过,但这个省存在时的作用极其关键。

20 世纪 30 年代,中央苏区建立后,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管辖着五省之地: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粤赣省、赣南省。

苏区分省图,来源:何方洪谈城市

闽赣省的地域包括闽北、信抚、建黎泰、宁清为主的四块重要苏区占地,面积最大时约 2 万平方公里,管辖过 26 个县,人口 100 余万,其面积和人口都占当时中央苏区的近四分之一。

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闽赣省是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连接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的纽带和通道。

苏区中央局曾作出重要指示:闽赣省是中央苏区战略的门户锁钥,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由于这种重要性,闽赣省建立了健全的各级红色政权,土地革命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红军

中央始终不认为、也不愿意闽赣省彻底丢掉,当时做的最坏预计是闽赣省的革命武装化整为零,依托所建立的良好红色生态,转入地下打游击。

从各方面的条件看,闽赣省都不可能会完全落入敌手。

消失的省委书记:钟循仁

筛查当年的知情人,那时候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日趋恶化,负责领导这一地区的是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是项英、陈毅、贺昌

贺昌同志于 1935 年 10 月在江西会昌河畔遭敌人伏击而牺牲。

项英同志于 1941 年皖南事变后被敌人杀害。

唯一的知情人就剩下陈毅

调查人员见到陈毅同志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肠癌,随时被腹痛折磨,但当听说是调查这起红军丢城失地的第一大案,陈毅同志强忍病痛,讲述了他知道的情况。

陈毅

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分局研究决定,将留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第二十四师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中央分局机关除项英、陈毅、贺昌三人外,其他领导均派往各地以加强领导。

考虑到闽赣省的重要性,选择的派往的领导,中央分局非常谨慎,经过多番人员调研和筛查,都没有好的人选。

向中央汇报后,中央没有直接给答复,而是发来一封之前颁布过的嘉奖令,这个人选当即确定下来。

2,兴国模范县

这封嘉奖令,陈毅同志的印象很深,是嘉奖当时的兴国县为苏区模范县。

颁布嘉奖令时,兴国县的县委书记是钟循仁

1933 年春,兴国县在钟循人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极好,被评为中央苏区模范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毛泽东对于钟循仁非常赏识,在颁奖大会上,曾很难得的亲口夸奖:「兴国模范县,事实上是在钟循仁手上创造出来的。」

由这些可以看出,钟循仁不仅不是什么庸才草包,还是能力非常出众,极为难得的人才。

那后来为什么会在他出任闽赣省委书记期间,直接让闽赣省落入敌手?

对此陈毅也不清楚,他也非常希望知道原因。

调查到此不能再继续下去,陈毅几经思索,想到一个人,于是给调查人员写了一封介绍信,让调查人员去找这个人了解。

3,临危受命

这个人叫方志纯,是著名烈士方志敏的堂弟。

调查人员经过层层申请才联系上方志纯,但他之前遭遇了多年的迫害,戒备心非常重,始终不愿意相见,直到「四人帮」完全被粉碎后,方志纯才主动联系上调查人员。

方志纯

调查人员立即带着陈毅的介绍信前往,这时的陈毅已经逝世,看到介绍信后,方志纯泣不成声,情绪平复了一段时间,才讲他知道的情况讲出来。

长征开始后,反动派对于苏区的攻势很强,游击战取得的战果并不大,为应对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央分局决定调钟循仁前往福建,接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务。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

钟循仁一到省委机关,就及时找干部们谈话,听取汇报,了解情况。

很快,钟循仁就意识到闽赣省委机关存在一个极其严重的大问题:枪杆子不听党指挥。

矛盾的主要症结在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参谋长徐江汉三人身上。

闽赣省机关

闽赣省军区宋、彭、徐三人负责我方的军事力量,是苏区中央局在第五次反「围剿」匆忙而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安排。

这三人都属于典型的「带病上岗」干部,对党并不忠诚,都存在严重的军阀作风、山大王思想。

他们掌握军队后,一向不把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负责人放在眼里

几个月前由于方志纯对省委和军区领导人在工作上提出过批评,被省肃反委员会当做反党分子抓了起来,一再受到审问和严刑拷打。

不仅如此,宋清泉三人多次主张处死方志纯。

钟循仁没有批准,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钟循仁给出的说法是,如果贸然批准,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误杀过好同志,发生过很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如果不批准,钟循仁对方志纯的过去全不了解,原肃反委员会的其他领导同志也不好表态。

在钟循仁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是方志纯本人提出要求,在处决之前将他的情况给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发个电报。

项英

钟循仁这才意识到应向中央分局汇报,遂答应了方志纯的要求,立即派人发电报告诉项英。

项英很快回电,明确指出方志纯是个好同志,不是反党分子。

钟循仁批示将方志纯释放并重新分配了工作,方志纯也因此得以免死,并很快离开闽赣省委机关驻地。

至于后来闽赣省如何丢掉,钟循仁的下落,方志纯也不知道,但是以他对钟循仁的了解,那是一个革命信念非常强、忠诚度很高的同志,肯定不可能叛变,很可能是已经牺牲。

同时,方志纯也指出钟循仁存在的一个问题:对革命的认识过于理想化,想要和和气气的解决遇到的问题,性格上有些优柔寡断。

要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

作为主政一省的高级干部,缺乏对革命烈度的意识,是肯定不行的。

距离真相最近的一个知情人方志纯都不清楚情况,调查再一次停掉。

在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确实有很多同志,在不被人所知的时候牺牲,在祖国大地的某一处地方化着一堆白骨,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找到的可能。

就在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方志纯的一句话,让调查人员一下找到新的调查方向。

4,两人已处决

方志纯向调查人员说,如果钟循仁同志已经牺牲,可以从那些可能加害他的人着手调查,这些人可能是反动派,也可能是我方的自己人。

于是调查人员开始筛查在这起悬案中可能加害钟循仁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和钟循仁存在矛盾军区宋清泉、彭祜、徐江汉三人。

一查,果然发现问题。

宋清泉和彭祜二人在当年都叛变投敌,并先后被我方查出来后处决。

两个最有可能知情的人都已经被处决,调查人员只拿到一些他们的供述材料。

调查的重点放到了仅剩的徐江汉身上,没有查到他被处决或者后续踪迹的情况,这个人很可能还活着。

比对各种信息后,依旧没有发现徐江汉的相关线索。

调查人员只好仔细翻看已死两人的供述材料,从其中确实发现一些当年的情况,最关键的是,还从彭祜的供述材料中发现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徐江汉当年是和彭祜一起被俘,不过他没有配合反动派写自首反共文章,于是被反动派关在福建反省院「感化」了三年,后于 1937 年释放。

那么这个徐江汉被释放后去了哪里?

调查人员破费一番周折,找到当年的反动派福建省反省院的档案,从其中果然找到徐江汉的材料,不过材料也就记载到他离开。

材料中记录了当年徐江汉被俘后,被反动派各种威逼利诱,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反动派阵营,徐江汉一直没有同意,还将他之前在反动派中任职时知道的反动派情况和他后来在红军中任职后知道的情况进行对比。

他认为反动派如果不抗日,还继续搞内战,是肯定要失败的,不是败于红军,还会败于别的武装力量。

反动派福建反省院多次用酷刑「感化」他,徐江汉也没有松口,后来一些反动派军官念看和他有些交往,为他求情,反省院也发现从他身上获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于是将他释放,暗中安排人监视。

之后红军长征,被反动派各种围追堵截,反动派认为一定可以消灭红军,也就不再关注徐江汉。

1938 年后,再无徐江汉的消息

得,线索到这里又断掉,不过考虑到后来也没有徐江汉死掉的情况,调查人员就将徐江汉的照片发送各地机关,请求协助调查。

各地反馈来很多情况,调查人员分组前往核对,都没有太大价值。

其中一组人员在前往天津调查时,在列车上对着徐江汉的照片一筹莫展,列车上突然发生一起小偷事件,调查人员挺身而出协助处理,将小偷抓获后,把小偷按到桌上,他的脸正压在徐江汉的照片上,小偷于是大喊大叫,说他倒了大霉,中了圈套。

调查人员疑惑他为什么这么说,小偷就说那照片的人就是他在上车时遇到的一个车站领导。

找来跟来的乘务员核实,也表示照片上的人和车务处的副处长很像。

一问名字,副处长的姓名是赵宁都,并不是徐江汉。

5,北京铁路分局车务副处长

手上目前还没有其它线索,调查人员于是买票掉头,回到车站,找来赵宁都副处长核实情况。

没想到,一见到照片。

赵宁都马上承认,他就是徐江汉。

1927 年在徐江汉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中任职,1931 年 12 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后到红军学校第五期上干军事班学习,因为属于红军中比较少有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红军一直重用他,一路升任到闽赣军区参谋长,闽赣省丢掉后,他在福建反省院被关了三年

反省院

释放后,他得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消息,于 1938 年化名赵宁都前往延安,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历任抗大教员、大队长、步兵科主任、东北铁路吉林站军代表。解放后先后在天津、北京铁路分局任车务段长、车务处副处长。

调查人员于是就闽赣省如何丢掉、钟循仁和杨道明下落两个急需调查的真相问他,徐江汉一开始闭口不言,甚至还找机会寻死。

一个调查员把从福建反省院找到的材料给他看,首先是对他在最后时刻也没有实质性的变节表示钦佩。

然后向他抛出尖锐的问题——是不是他或者宋清泉等人将钟循仁和杨道明杀害。

徐江汉立即表示不是。

在仔细翻看他当年在福建反省院的记录材料后,他当场痛哭流涕,随后交代了自己知道的情况——

由于在处理方志纯同志的问题上,宋清泉三人没有达到目的,由此对钟循仁更加不满。

政军不和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钟循仁来到闽赣根据地后,省委和军区领导所属的红十二、十七、十八团,坚持在清流、宁化、明溪之间辗转进行游击斗争,给当地的反革命势力以沉重打击。

反动派第三十六师宋希濂部和第五十二师卢兴荣部奉命进入宁化、清流一带「围剿」这支队伍。

宋希濂

1935 年 2 月,红十七、十八团在明溪的盖洋、夏坊、水口一带与敌第三十六师遭遇。

一场激战后,红十七、十八团迅速向黄天岭转移。

一直随省委工作团和军区机关行动的红十二团,这时在泰宁的龙安与敌第五十二师交上了火。由于敌强我弱,红十二团被迫撤往将乐、泰宁、明溪之间的垄洒山,后又转移到沙县的夏茂。

我方各部都随时可能被敌人消灭,中央分局也联系不上,没有什么支援的消息,军心动摇得很厉害。

3 月上旬,当钟循仁率领省级机关干部和红十二团行至将乐县境的一个村庄时,总算联系上中央分局,收到一份中央分局的电报,但就是这封被所有人看成希望的电报,一下彻底让所有人绝望。

6,一封电报

收到中央分局电报后,各部都很振奋,都希望得到中央的支援,没想到电报的内容却是:因为形势恶化,中央分局今后不再用电报与闽赣联系,闽赣根据地的斗争必须独立自主地坚持下去。希望全体同志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将这场游击战争坚持到最后。

面对中央分局这最后一份电文,省委工作团及军区的领导无不忧心忡忡,都为这支队伍的前途担忧。

宋清泉、彭祜、徐江汉等人的思想更为动摇。在这种情况下,钟循仁决定立即召开省级机关和红十二团全体干部战士大会。

这次大会开得比较成功,在场的指战员从钟循仁的讲话中受到很大鼓舞。

会后的第二天,为摆脱国民党军第三十六、五十二师的合围,钟循仁决定率部队离开闽赣根据地,开往闽中地区。

红十二团进入南平、顺昌附近时,乘敌军在闽中兵力空虚之机,接连攻占了江记、溪口、峡阳、五台、元坑、汉布、郑坊等地,一路上打土豪,筹粮款以充军需,并袭击敌军的汽车,截断顺昌至将乐、南平之间的交通。

取得这些胜利,一定程度上重振了军心,但也引来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反动派增加数倍兵力,调集第五十六师一部、第七十五师一部,兵分几路向顺昌县境猛扑。

由于敌军十倍于己,红十二团及省委工作团、军区机关立即转移,于 3 月底回到将乐的白莲和明溪的御帘等地。

4 月初的一天,当部队行进到明溪的沙溪宿营时,遭到敌第五十二师三一一团的突然袭击。时已夜晚,红十二团与省委工作团及军区机关正分别宿营在溪流的两岸。

战斗打响后,由于国民党军炮火异常猛烈,加上夜间看不清,彼此无法联系,只能各自为战。为保存实力,省委工作团及军区机关连忙撤出阵地,但红十二团去向不明。

天亮后,钟循仁派人四处寻找,毫无结果。

为避敌锋芒,不得不自行北撤至龙湖。

考虑到红十七、十八团在此之前已分散行动,而且已被国民党军分割,一时难以集结,红十二团又失去联系等情况,为便于指挥和加强队伍的战斗力,省委工作团与军区主要领导人研究决定,将军区直属队与各机关工作人员合编,组成赣南省新编第一团,下辖 3 个营,由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兼任团长。

就是这个决定,让本来就对胜利不抱希望的宋清泉一下彻底掌握了整支部队,也为后来的叛变埋下了隐患。

7,叛变

整编工作就绪后,钟循仁等即带着队伍向沙县方向行进。

队伍来到沙县尤溪镇渡河南进时,遭到敌第五十二师特务营的伏击,队伍被打散了。

经过一番努力,将冲散的指战员集拢,但行进到德化水口时,又先后与德化的地主武装和敌军第九师一部遭遇。

红军部队已无法继续南进,只好在永泰县伏口就近渡过大樟溪,登上紫山。

紫山位于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处的戴云山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队伍上山后,钟循仁立即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研究部队的行动方针。

由于国民党军第九师、五十二师已尾追而来,而仙游等地的反动民军也对紫山形成了包围态势,因此,钟循仁主张转移到闽西坚持斗争,而宋清泉等则表示反对。

会后,宋清泉和徐江汉等人策划了以一个团的名义投敌的行动。

他们先派指导员杨良生去仙游县民军司令部谈判。

省委扩大会议的第二天,仙游县民军司令部派了一个姓陈的人到山上去,声称要见军区负责人。

宋清泉等背着省委与其进行了密谈。此人下山时,碰巧被杨道明看见,他立即将情况报告了钟循仁。

钟循仁一边找宋清泉等人开会,一边让队伍向山顶转移。

5 月 7 日,宋清泉派杨良生下山与仙游县民军谈判的当天下午,仙游县民军一名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抬了一头大肥猪到山上来。

钟循仁见此心急如焚,马上找到宋清泉等人,并通知杨道明和保卫局局长陈常青,召开紧急会议。

为制止这一即将公开的叛变行径,钟循仁对宋清泉等人作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和义正词严的批评,敦促他们悬崖勒马。

杨道明等也相继在会上发了言,表明自己的立场,规劝三人尊重并执行省委的决议。

晚上,宋清泉等人把队伍拉下山叛变投敌。

宋清泉拉队伍的时候,和徐江汉、彭祜商量,准备将钟循仁、杨道明等省委工作团的高级干部抓捕后带下去交给反动派请功,徐江汉当即表示反对,彭祜则是不发一言。

最终宋清泉没有下手,只是派出一个传令兵去告知省委工作团他们要下山投敌的情况。

徐江汉等人并没有加害钟循仁、杨道明等省委工作团的同志,后来反动派搜山,也没有听说将他们击毙或者俘虏的消息。

调查到这里,彻底搞清楚当年闽赣省丢城失地的案情,只是还是没有查到钟循仁和杨道明的下落。

8,何去何从

从各方面梳理线索,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要查到钟循仁、杨道明两人的下落已无可能,不过从各方面的情况汇聚,以及徐江汉的供述,他们肯定没有变节投降,很大可能是已经牺牲。

调查到此告一段落,调查组返程,经过兴国县的时候,其中一个调查员提出应该去兴国县走访一下。

这是钟循仁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建功的地方,更是他被毛泽东称赞的地方。

兴国县

一番走访后,和钟循仁有关的很多家属,都已经参加红军,大部分都牺牲。

兴国全县二十多万人,参军参战的九万多人,为国捐躯五万多人,姓名可考烈士达 23179 名,一县之地,出了 56 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兴国县遭到了反动派惨无人道的报复,桩桩件件听来,让人不忍落泪。

为了避免家人被迫害,很多兴国籍的红军将士,一般都不联系。

调查人员甚至在当地都了解不到钟循仁离开兴国县后的情况,只好作罢。

将要离开兴国县时,一个兴国县的做香火生意的商贩,找到调查组人员反馈了一个情况:

几年前,他到福建做生意,给永泰县一间叫闇亭寺的寺庙送香火,离开的时候,寺里的一个老和尚一听他是兴国县人,问了一些钟家的情况,还拿出一封信让他送给钟家人,但他要离开的时候,老和尚又把信要回去了。

调查组的人听出这其中有蹊跷,当即调转方向,赶往闇亭寺,赶到地方后,调查员中有人来过。

在最早调查时,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陶铸听归队的同志报告钟循仁、杨道明可能没有牺牲,曾派人到闇亭寺一带寻找钟循仁。

当时调查过这间寺的和尚,和尚们都表示寺里没有俗家姓钟和姓杨的人。

了解到这一情况,调查人员们心里都凉了大半截,但来都来了,还是决定调查一下那个老和尚为什么一开始让商贩带信,后面又要回去的事。

几番打听后,找到当时准备让商贩带信的馨扬老和尚,见面表明身份后,老和尚问了很多问题,直到搞清楚原来解放军就是红军后,老和尚当场就嚎啕大哭起来。

万万没想到,馨扬老和尚就是杨道明。

我方的一个高级干部,怎么成了一个老和尚,调查人员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等杨道明情绪稳定后,他说出了当年的事。

宋清泉等人率大部投敌后,紫山上只剩下省委工作团的二三十人。

钟循仁急忙找到杨道明商量,当即决定从永泰突围。当天晚上乘天黑摸下山,刚过了大樟溪,队伍就被永泰保安团打散。

只有钟循仁、杨道明等七人突围出来。

反动派已经开始设卡搜山,情况万分危急,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决定的问题是,到哪里去。

其中五人提出回老家赣东北去,钟循仁表示同意,并督促他们立即动身。

但他和杨道明家是不能回的,因为他们都是出了名的「共匪」,此时回去只能是自投罗网。他们原准备寻找党组织,可是从 3 月初就已与上级失去了联系,连中央分局现在何方也不知道。

杨道明正患肺病,无法长途跋涉,钟循仁搀扶着杨道明背向反动派的方向逃走,两人都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夜黑看不清路,后来摔进一条山溪中,抱着一截枯木漂了一段时间,快要脱力沉水的时候,被河边打水的人救起。

1935 年 5 月 14 日,救他们的人是秋垄九座寺的和尚,和尚将他们带到寺中栖身。在寺中时,钟循仁化名黄家法,杨道明化名谢长生。

后经方丈妙智法师介绍,他们到远离永泰县百里之遥的闇亭寺剃度当了和尚。

钟循仁法号妙圆,杨道明法号馨扬。

钟循仁几年前,因病医治无效,已经在闇亭寺去世。

杨道明对钟循仁的下落作了证实:「……我交代太迟了。我年逾 80 岁,如不向组织交代,我死后就没有人知道钟循仁就是黄家法,出家当和尚,法号妙圆。钟循仁死的前一天,还告诫我不要向他家里通信,也不要向上级反映。今天我把他的两张照片、一封家信,他写的一本书和诗词,原物交给组织保管。」

这些东西都被交给了福建省委组织部办公室,红军丢城失地第一大悬案,由此告破。

杨道明、钟循仁

调查人员提到之前曾经到寺里找过两人,杨道明回忆,当时杨道明因肺病外出就医,寺中和尚只知道他们的俗家化名,所以错过。杨道明非常失落:「这真是天大的遗憾。失之交臂,错过那次机会再也无法和组织联系上了!

南京军区原顾问钟国楚少将(曾任闽赣军区第十八团政委),专程驱车看望杨道明。杨道明对这位阔别了半个世纪的老部下说:「岁月流逝,人世沧桑,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苏区的斗争历史,经常夜里梦醒,秉烛独坐,怀念那些朝同事、夜同床、情同手足而为革命光荣牺牲的同志,常常泪湿枕巾,彻夜难眠。

1999 年 5 月 14 日,在当年钟循仁二人被救到九座寺的同一天,杨道明在福建永泰下傺寺病故,终年 90 岁。

徐江汉被查清叛变投敌历史后,被从北京铁路分局撤职,念在他当年的投降并未对我方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安排到天津车务段工作。

闽赣省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闽赣省苏区独立团、游击队、赤少队竭力打击地主武装刀团匪,阻击国民党军的进犯,钳制和分散敌人的力量,进行赤色戒严,坚壁清野,打扫战场等等,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武装的进攻,对保卫苏区起了重要作用。

在武装英勇保卫苏区的同时,还大力扩红支前和保障供给。动员了一切力量投入革命战争,特别是扩红支前、筹粮筹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闽赣省苏区的后期斗争,当主力红军处在即将撤离中央苏区的关键时刻,闽赣省军民阻敌、扰敌、牵制敌人,使敌人力量被分散和削弱,主力红军的行动得到更便利的条件。为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争取了时间,对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所以,在主力红军大转移前的准备阶段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闽赣省苏区直接为大转移的红军提供了各种支援和掩护,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就会明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

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参考资料:

①《江西社会科学》 1986 第 05 期

②《福建党史通讯》1986 第 09 期

③《福建党史月刊》1990 第 03 期

④《党史博览》2012 第 07 期

备案号:YXA16EX3ALjTPNz4pBtz4Xo

来自「盐知识」专栏《红色硬核狠战:土法里有真智慧》

继续阅读下一篇:奇迹物流战:百万巨款西运案查看本专栏全部4篇

洗钱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但屠龙者必须掌握比恶龙更强的能力。 我方在革命时期,就具备很厉害的「洗钱」能力。 1937 年,中央收到一笔「天使」资金,这笔钱,可以让我方在陕北稳稳地站住脚。 为了阻止我方获得这笔钱,反动派开始从各个方面阻挠、破坏。 为的,就是把我方困死在陕北。 (1)一笔越运越多的巨款 1935 年,中央红军历经长征千难万险,成功进入陕北,但所面临的情况依旧非常危急。 首要的问题就

编辑于 2023-01-09 17:04・IP 属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