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购车前准备:决定买车成败的关键步骤很多消费者在买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的话,直接走进一家4S店,我们问这车多少钱,销售就会报出一个数字,我们再问这是什么型号,销售又报出一个配置名称。看似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但其实又对我们的购车决策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价格是可以浮动的,配置名称又是品牌方的主观命名,作为消费者,即使知悉了这些也是没有概念的。价格谈判是消费者和汽车销售之间的心理博弈...
张凝澈 等
购车前准备:决定买车成败的关键步骤
很多消费者在买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的话,直接走进一家 4S 店,我们问这车多少钱,销售就会报出一个数字,我们再问这是什么型号,销售又报出一个配置名称。看似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但其实又对我们的购车决策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价格是可以浮动的,配置名称又是品牌方的主观命名,作为消费者,即使知悉了这些也是没有概念的。
价格谈判是消费者和汽车销售之间的心理博弈,当我们想拿到更多优惠的时候,先决条件是了解这款车的大致行情。如果连行情都不了解,也就不知道还有多少优惠空间可以谈,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很多人还出现过这种困扰:买车前劳心伤神,买车时心情激动,等提车之后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要么有很多配置功能根本用不到,要么是空间大小不符合家用等情况,所以,明确自己的购车需求非常重要,不然就很有可能花冤枉钱。
有的买主看车、提车、上户整个流程把自己折腾到身心俱疲,因为每一个环节都好像不在自己掌控中。
还有些朋友,买车前后都很迷糊,最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在 4S 店买的车,等需要保养维修的时候,被告知提车门店并不具备售后服务。虽然车子一样能享受全国联保,但打听之下只在隔壁市才有 4S 店,顿时对后期的用车生涯产生了怀疑。
……
诸如此类问题,不一一列举。所以在购车之前,我们做一些准备工作,那么就会在后期避免很多问题。
准备到店看车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1. 查询拟购车型的指导价、配置型号、颜色分类等
简单说,就是确定车辆的官方信息,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指导价+型号名称可以 100% 锁定一款具体车型,从而避免到店看车的时候,面对几十台「外观长得一样」的车辆对不上号。
而另一个意义更在于:如果汽车经销商报出来的指导价或者型号并不符合官方信息,那么说明这款车极有可能不是原厂原版车,而是经过后期改装/加装的车辆。
2. 打开意向品牌的官方,查询代理商
4S 的定义是「整车销售、售后维修、零配件、信息反馈」。
车企将销售口交给代理商,代理商既是车企的销售渠道,也是资金、库存、消费纠纷等压力的分摊者。
销售、维修一体化,零配件供应及一定程度的服务理念,为的是让用户购车、用车、养车都足够便捷与顺利,统一 VI 标识、展厅布局的形象店,为的是让客户获得良好甚至优秀的 MOT(Moment Of Truth)体验。
信息反馈则是将 4S 店、消费者、车企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用户在 4S 店处买车,4S 店的车辆来源是车企,信息系统保证了车辆来源的可靠性,用户信息经由经销商录入信息系统,并入车企的数据库,用户群体就是厂商最大的财富,用户售后三包、维修,由车企经由信息系统提供判定和记录,既保证了用户权益也降低了经销商独立判定的风险。
任何汽车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即为 4S 店,同时品牌官方会对其经销商进行信息公开,这也就侧面说明了,如果一家号称是 4S 店的经销商没有出现在其代理品牌的官网上,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
不是 4S 店;
已经退网,和品牌终止合作的 4S 店。
能查询到的经销商,我们就可以在官网拿到这家店的电话和地址,既确定了是否正规 4S 店,也获得了联系方式。
为什么在确定购车意向后,要先找 4S 店,而不是其他的汽车销售机构?
因为目前只有 4S 店和新能源汽车直营店能提供较为全面的线下体验服务,比如车型备货量大可进行配置对比,可试驾,可咨询基础的车型问题和购车流程问题等。
所以即使最终不打算在 4S 店购车,初期依然有必要到 4S 店处了解更详细的车辆信息。
3. 了解意向车型的参数信息
在决定购车的初期,通常我们只对这款车有大致的了解,比如具有哪些功能,车型级别是什么,但这些印象的来源无非是官方广告和周边亲戚朋友的自有车型,而前者往往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区别高低配置,而是直接把所有亮点表达出来,后者又很有可能不是最新款车型。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从品牌官网下载产品手册,再到汽车门户网站查询具体参数。
品牌官方的产品手册,重在表达产品卖点。
汽车门户网站(汽车之家、易车网、太平洋汽车网、爱卡汽车等)则可以查询到具体参数数据,同时具有配置差异对比的功能。
通过产品卖点和参数来确定这款车是否符合自己的选购需求,是最稳妥的前期工作。
4. 了解拟购车型的大致行情价
传统 4S 店由于受到品牌厂家的价格管控,通常对外公布的优惠幅度都不是真实行情,所以无论是在汽车之家/易车网看到的优惠还是通过电话咨询的优惠幅度,都不够精准,前者网络后台受到厂家监控,后者电话也会有录音监控,同时还会有不定期的抽查以确保汽车经销商不能违规报价。
如下图的红框处价格,和真实的成交价依然存在出入。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 4S 店在广告宣传时为了吸引用户,特意露出夸张的「综合优惠」,综合优惠通常比真实优惠幅度大,但实际上并不是纯现金优惠,而是利用装饰、礼品、保养等项目进行优惠促销包装,所以不具备参考价值。
如果消费者直接相信了这些综合优惠,在致电询价确认优惠幅度的时候,销售也会含糊其辞的表示:是的,就是这么多的综合优惠。这其中就有一个心理误导问题被刻意隐藏了——用户本意理解的是「现金优惠」,而销售用「综合优惠」来替换概念。
到了这个环节,可以利用一些汽车资源 APP 来查询车辆的大致优惠幅度,但是由于这种 APP 上几乎 90% 都是汽车资源商,报价通常会比在 4S 店拿到的价格还要低一些,但其中既有可能存在水分,也有可能存在交易风险。
所以这里建议,汽车资源 APP 的价格仅作为参考,可以尝试搜索不同的地区优惠幅度来进行中和,以掌握大致的优惠范围,要比对价格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去 4S 店谈判更轻松。
买车之前先试驾
不管是在网络上看多少数据资料和讲解视频,一款车到底感受如何,依然需要自己去切身体验才稳妥。
有很多初次购车的消费者觉得如果反复试驾又不买会不好意思——其实试乘试驾没那么可怕,这仅仅是在汽车选购过程中,进行切身体验的一个环节。
这和手机店会提供样机用以试用,买衣服可以试穿,超市也时常有食品试吃都是同样的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
试乘试驾必须遵守交通、注意安全,如果没把握、状态不好、着装不符,就不要轻易尝试。
买车之前进行试乘试驾,是一个同时被消费者和 4S 店都接受的行为。消费者需要试乘试驾来对目标车型有进一步感知、体验。4S 店希望通过试乘试驾来稳固用户购买信心、增加留店时间。
去 4S 店试驾要注意携带驾驶证(驾龄至少 1 年以上,最好 2 年以上),轻便着装平底鞋,新手司机最好只试乘,不要试驾。
另外还需要注意两件事:
向 4S 店确认试驾车辆是否检查完好
签署试乘试驾协议书
进入车内后,第一时间不必马上行驶,而是先了解功能、配置,感受座椅舒适度、各部位空间。
一个完善的试乘试驾流程是先由 4S 店试驾专员驾驶,用户试乘,到达既定的换驾点,双方交换位置。
那么静态试乘阶段需要做的是:
上车系好安全带,调整座椅。
自行体验/或请销售讲解音响、车联网、语音控制等功能。
请销售讲解换挡方式、驾驶模式、多功能方向盘等驾驶中需要使用的配置。
上路行驶后,试驾员会结合行驶的路况,演示一些相关功能,并进行讲解,比如行车辅助系统、车身稳定系统、涡轮介入转速等。
换驾之后,就是用户自行体验的过程了,也有一些项目会是在试乘阶段重复过的。
驾驶姿态:车辆的配置多与寡,决定了驾驶者的享受范围,而功能配置的布局是否合理,更是决定了驾驶安全性。
低速起步:油门轻踩 1/3,时速从 0 到 40 公里左右,体验加速性,同时感知在加速的同时,车身是否平稳。
中段加速:油门浅踩 2/3,时速从 40 达到 80 公里左右,体验动力输出是否给力,油门反馈是否及时。
高速驾驶:在中段加速的前提下,油门继续轻踩下去,达到时速 100 公里左右(以上),体验车身稳定性和隔音效果是否达到心中的标准。
弯道驾驶:进弯减速,弯心不踩刹车,保持油门时速 40 码,方向 1/4 幅度,体验操控性,但是千万注意安全。(没把握就不要尝试)
紧急刹车:60 公里时速下,线性急踩刹车,操作前先告知车内乘客,尤其是你的女朋友,在安全系统的辅助下,车身姿态和行驶轨迹没有出现变化和晃动,更没有发生车内人员较大的惯性前冲就视为合格。
起伏路面:80 公里时速通过,体验车辆的滤震效果,如果有同行伙伴坐后排,试驾结束后交流感受。
通过台阶:直接上马路牙子,如果是轿车,提前确认一下离地间隙是否合适,体验车辆的通过性,进一步也可以感知车身刚性强度。
颠簸路面:60 公里时速快速通过,也是感知车辆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检测出内饰装配工艺的水平。(异响谁受得了)
倒车入库:体验倒车舒适度,同时考察倒车影像、倒车雷达等功能,同时感受倒车视角是否适合自己。
明确自己的选购标准
1. 要买一台什么价位的车?
打个比方,你是要买一台落地 10 万以内的车,还是提车价 10 万以内的车?
落地 10 万的话,除去保险和购置税等一些费用,那么需要在 8 万左右的区间去选择。
提车价:指这款车经过最终优惠后的价格,比如指导价 12 万,优惠 2 万,那么提车价就是 10 万,此后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车主还需要支付保险、购置税、上牌费才可以完成上户手续。
落地价:指购买一款车的全部开销,已经包括了提车价、保险、购置税、上牌费等。比如一款车指导价 12 万,优惠后提车价 10 万,那么购置税的简单计算方法是车价除以 11.3,得出 8850,保险 4000,上牌费 125,那么最终落地价则为 100000+8850+4000+125=112975。
备注:通常都是建议主险(交强、三者、车损+个人需求险种)
2. 需要一台什么类型的车?
笼统来说,最起码要知道自己想买两厢轿车、三厢轿车、SUV、MPV 等其中一种。其实,这些类型不分好坏,只看喜好和需求。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喜好,那就从需求出发。
比如,单身妹子,选择一台两厢轿车就挺好。
比如,三口之家,一台三厢轿车足够,夫妻双方坐主副驾驶,孩子坐后排,三口之家平日里不管是购物还是出行,所购/需物件不多,轿车的后备箱足够用。
比如,节假日喜欢带上爸妈出门游玩,那 SUV、MPV 就会比较合适。这类车型的特点则是空间大,甚至座位多,适合一家老小集体乘坐。
以上无绝对,但是当我这样向咨询者表述意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在一瞬间突然更加明确自己的需求。
比如,我说单身妹子买台两厢小车吧,她突然说:哎呀,我好像不喜欢太小的。
比如,我说三口之家买台三厢轿车吧,他突然一拍大腿吧,夏天总下暴雨,城市积水,我觉得 SUV 更方便一些吧。
这样的购买决策转折,并不是消费者突然明白了自身的需求,而是选择难做,但排除法不难做,很多人在购车期间会不知道自己都需要什么,但他们往往会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
上文举例提到的单身妹子购车,在听到两厢小车的建议时,表达自己不喜欢小车,那么就有效排除了一个车系。而三口之家购买一台轿车也是常见的决策,但在因人而异的情况下,比如个人喜好更大的车型、城市容易积水等问题,也就使得用户在设身处地思考用车场景时进行了排除法。
所以说,如果真的是汽车小白,不要不好意思去咨询,因为大家都是从小白过来的,没人会笑话你不懂,反而在一些意见整理中,能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车型。
选择自己的购买途径
购车的主要途径分为三种,分别是:4S 店、汽贸以及当前小部分的在线下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4S 店肯定就是首选购车渠道。
4S 店的优势是:品牌一级代理,更方面流程正规。
4S 店的劣势是:运营成本高,一般情况下需要留住更多利润,售价略高。
那么,也就衍生出了很多汽贸。
汽贸,顾名思义,汽车贸易机构,具体解读如下:
(1)二级代理:直接跟 4S 店签协议合作,相当于分销商,能拿到较低的价格,但是卖价有时候会受 4S 店管控。
(2)车贩子:类似黄牛,没有和 4S 店签订书面协议,但是经常介绍客户,也存在了一种合作关系。
(3)资源公司:有实力的可以一次性全款购买 4S 店的一批车,小点的公司基本类似中介。
汽贸要买车,依仗的都是价格优势,但是服务可能不会像 4S 店一样健全。
但是要明确一点,汽车都是由厂家生产的,无论从哪个渠道购买,都依法享受全国联保。
最近几年新能源直营品牌崛起,也逐渐有了第三种购车方式:在线下单。
这种购车行为其实依然依赖于实体门店以供消费者进行车辆了解和体验,但由于其全国统一售价,无捆绑销售等特点,用户在产生购车意向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提交订单,都会享受到同等的价格政策,也就打消了「网购汽车」的疑虑。
买车前还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1. 买车到底有没有区域限制?
至今还有很多人问我,「我从外地提一台车回来,能上牌吗」?
答案是:能。
只要是在中国范围内,你从任何省市买一台车,都可以回家上牌。
只要你的车是正规渠道的新车,那就百分百没问题。
而「区域限制」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是来源于品牌主机厂对 4S 店的管理。A 市的 4S 店不得将车卖到 B 市——这是一种内部的商业规定。
所以区域限制是用来限制商家的,如果 4S 店能把车子卖给异地客户,那么这台车就一定能办理上牌手续,而如果 4S 店拒绝销往异地,那也不是消费者个人的问题,而是品牌厂家管控力度太大。
2. 合格证为什么会押在银行?
有的用户会说:那某某 4S 店的合格证都押在银行里,有猫腻,是不是快倒闭了要跑路。
其实不是的。
这项业务叫做:三方融资。(厂家-银行-4S 店)
因为汽车销售是很占资金的生意,所以各个品牌的厂家都会提供三方融资业务,用来缓解 4S 店的进货压力。
第一步:4S 店支付保证金。(通常 20%-30%,也有固定额度的)
第二步:银行授权可用额度。
第三步:4S 店拿银行授权的额度凭证,去找厂家进车。
第四步:厂家发车,车发到 4S 店,合格证发到银行。
第五步:4S 店将车卖出,用车款的一部分去向银行申请解押合格证。
第六步:将解押出来的合格证交给客户。
目前为了避免 4S 店恶意拖延客户的合格证,银行都会委派监管员,4S 店一旦卖车,监管员则会要求一天内打款解押合格证。
3. 生产日期过了多久算久?
通常来说,热销车的生产日期在一个月内的很多,两个月内也算正常。但是有的用户会以为像汽车这么大件的商品,生产日期早个一年半载不算什么。
其实不是的。
虽然不同的品牌管理制度不同,但是一旦车辆在库超过 3 个月,那么很多店都会重点关注这台车,想办法尽快出售。很多厂家会取消超过 6 个月在库车的一部分返利。在库超过 1 年那就妥妥的算是滞销车。
所以,一般亲朋好友找我帮忙看车的话,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生产日期尽量在本月。如果该车不太好找,或者属于冷门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库时间略久不代表车子就会有问题,但是不建议用正常新车的价格去购买一台超过 6 个月库存的车辆,这种情况 4S 店是应该针对在库时间久的车给予一定额外优惠的。
4. 保修是有分类的
我们常听到的类似「三年十万公里保修」,并不是全车都保。最长的保修期指的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大件。
而其他的部件会在保修手册上有明确的区分,比如下图的部件保修期只有七天。
所以说,买了车之后,先看使用说明书和保修手册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5. 正确认识试乘试驾
买车之前先试乘试驾是有必要的,你可以用最直观的感受去体会这台车。而很多人注重试驾,而忽略了试乘。
试驾是主观去感受,而试乘是由 4S 店的专业人员带你体验各项功能和卖点。两者结合才算对一款车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以建议各位准车主,以后去 4S 店试车,要试两圈,一圈试乘,一圈试驾。
备案号:YXX1zn8M41GT9kxKaltwl8x
编辑于 2020-12-14 15:36 · 禁止转载
车型分类与使用场景:轿车、SUV、MPV 的分类和适用人群
在车型选择方面,我们通常会提到「小车」、「大车」、「轿车」、「SUV」等名词,这些既是口语化的车型分级也是分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场景。
在汽车爱好者眼中,车型分类已经是信手拈来的常识,而在不懂车的普通用户眼中,最基础的车型大小、空间、排量的区别也基本是能够感觉到的。
但了解是一回事,选购又是另一回事。
国内的消费意识中,消费者们很喜欢「大车」,不管是其他国别的车型引入国内做长轴版本,还是 SUV 在国内多年持续热销,都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早年的实际销售过程中,往往会见到很多用户选择了大一些的车,后期使用却遇到了烦恼,理由很简单:和自己的用车场景乃至真实需求并不匹配。
曾经有一位女性朋友,她的购车需求仅仅是上下班和接送孩子上下学,平日里 90% 以上的时间都是个人用车,结果却因为单纯喜欢「大车」而买了一台中型 SUV。后期用车情况可想而知,不管是上下班的早晚高峰,还是接送孩子学校周边拥堵的路段,都给她带来了诸多不便,长期下来,没有利用到 SUV 的多功能性,加油钱却不少花。
因此,本节除了简单普及车型分类分级的定义,重点则是给予大家贴合实际的选购建议。
当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会有所差别,所以并不会明确定义哪种用车场景就一定要买哪种车,而是希望能提供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参考价值。
车型的分类
很多人并不清楚,不管是「A00、A0、A」的英文+数字组合级别定义,还是「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这样的中文定义,都不是国内官方明确的分级标准,这只是业内多年以来的最常用的标准而已。
由于汽车工业依然在持续发展,用轴距+车长+排量的分级标准能定义大部分车型却不能定义所有车型,因为不同品牌的研发多元化发展和差异化战略,现在往往能看到有些车型宣传「A+」、「B-」,顾名思义,A+就是轴距/排量介于 A 级车和 B 级车之间,B-同理。
在业内,表述轿车的级别,更常见的是英文字母的表达方式,而表述 SUV 则是中文更常见,这里放一个级别划分对应表。
对照这张表,会更容易理解汽车分级内容
再次提醒,车型级别的划分并非业内统一的官方标准,所以很有可能在面对某些车型的时候,人和人的认知存在差异,这都是正常现象。
A00 级轿车
代表车型:宏光 MINIEV、欧拉黑猫、小蚂蚁
早几年的时候,A00 级轿车市场还被燃油车占据着,像老奥拓、比亚迪 F0、奇瑞 QQ 等,这些名称大家一定耳熟能详,甚至也一度成为街上常见的代步车。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汽车消费意识成熟,人们对于一款车的需求也不再仅是代步而已,所以,A00 级车型受限于空间小、排量低、安全性一般等因素开始慢慢淡出市场,当然,这也和国内消费者追求大车的心态有关系。
所幸,在当前市场中,A00 级车型又有了新的出路——新能源。
推动新能源发展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方向,当我们看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品牌已经冲入传统热销车型领域中时,还有一些老牌厂商在抢占低价位区间的产品空缺,毕竟价格越低,门槛越低,普及率就会越高。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目前新能源车型集体占领 A00 级别的市场。
这类车型的特点很简单,价格低廉、外形可爱,适用于女性、老年人的城市内日常通勤代步,小巧灵活、停车方便、养护费用低,不建议高速行驶、长途驾驶,也不适合长期多人乘坐。
由于主要车型全部都是新能源,限行城市则更受欢迎一些,但是家用充电环境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A00 级轿车并不适合作为整个家庭的第一台或者唯一一台车,因为家庭用车对功能性需求更多,比如空间、装载、舒适、经济性等,这类车型更适合已经有车的家庭增购,给年轻子女、老人作为日常轻度使用。
A0 级轿车
代表车型:飞度、polo、致炫/威驰
三款代表车型不用多说,都是在国内销售很多年依然有热度的小型车。
值得一提的是,polo 目前都是 plus 版本,相较于老款空间变大,价格上涨,在刚上市的初期还曾经对标过高尔夫,不过从销售数据来看消费者不太买账。
致炫和威驰更像是一对双胞胎,分属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品牌车系,这种现象在丰田本田产品序列中很常见。
飞度则是在网络上一直被称作「神车」的存在,真实情况当然没有那么夸张,但确实是一直被年轻人喜爱,相较于 polo 和致炫/威驰,飞度的男性车主比例确实略高一些。
和 A00 级轿车不同的是,A0 级别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代步属性,发动机排量也普遍在 1.5L 区间,属于满足中度用车的情况,高速路上的驾驶体验也就更好一些。
各个品牌旗下如果有 A0 级车型,宣传思路都不会像 A00 级一样表达「经济实惠、小巧可爱」,而是把产品定位放在无拘无束的年轻人群体中,更多的是在表达「驾驶乐趣、改装乐趣」等。
适用于 A0 轿车的群体有很多,除了覆盖 A00 轿车用户以外,还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新婚家庭、男女车主比例不会过于失衡,单人或者双人乃至一家三口用车都可以基本满足。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者刚结婚的小两口,由于年轻且资金积累不多,往往也会把 A0 轿车当做个人/家庭第一台车,用车若干年后,年龄、收入增长,家庭成员增加、父母需要照顾等因素随之到来,也就顺势可以考虑换购或者增购,实现比较顺畅的用车切换。
A 级轿车
代表车型:奥迪 A3、思域、轩逸、卡罗拉、高尔夫
到了 A 级这个紧凑型车领域,就成为了各大汽车品牌的必争之地了,强如传统豪华品牌 BBA(奔驰 A 级、宝马 1 系、奥迪 A3)各自也都有对应的车型来抢占市场。
同时 A 级轿车也是可以初步满足家庭用车需求的产品定位,除了上方列出的几款代表车型外,还有很多品牌车型是大家所熟知的:朗逸、速腾、宝来、英朗、雷凌、福克斯、昂克赛拉、领克 03、逸动、帝豪等,甚至在全国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A 级轿车直接占去 6 个名次。
A 级轿车往往可以作为家庭用车很长时间,即使新婚家庭在后期有了孩子,或者日常需要带家里老人出行都可以满足。
A 级轿车的选购规则,建议按照自己的预算来做初步决定,不管是国产还是合资品牌,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车型,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车型历经市场多年检验,可以稳定使用;
销量大、门店多,保养维修方便且便宜;
热门车型的保值率稳定,换车时出二手也更简单。
B 级轿车
代表车型:雅阁、凯美瑞、宝马 3 系、君威、Moldel 3
B 级轿车往往也会成为各个品牌的主力车型之一,就像帕萨特/迈腾之于大众,凯美瑞/亚洲龙之于丰田。在豪华品牌中,奔驰 C 级、宝马 3 系、奥迪 A4L、凯迪拉克 CT4/CT5、沃尔沃 S60、红旗 H5、马自达阿特兹,都能成为自己品牌的代表车型。更不用说目前以新能源车型身份吃掉传统燃油车市场的特斯拉 Moldel 3,自从国产化来就一直持续热销,当然,其突兀的价格调整策略也是车主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以 B 级轿车作为个人/家庭首台车的话,说明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其中以年轻人为主;而如果是在增购或者换购的时候选择 B 级车,说明车主本人至少有一定的用车基础,也具备比较成熟的用车理念。
虽然 B 级轿车的整体销量不如 A 级轿车,但是其关注度和可选择的车型品牌却非常多,如果说 A 级轿车依然存在相当比例的工具车属性,到了 B 级轿车这里就完全可以强调一下享受类的需求了,无论是空间、配置、科技化等,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B 级车的选择范围很广,BBA 的价位区间普遍在 30 万上下,而凯迪拉克和沃尔沃这类非一线豪华品牌虽然 B 级轿车的定位也在 30 万区间,但是优惠幅度比 BBA 更大,落地价格也就更低。
更为常见的则是大众、日系三品牌(丰田、本田、日产)、别克等,期间韩系也能略占一席之地,到了这个价位区间,自主品牌车型就变得少见,而不像 A 级轿车领域一样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
C 级轿车
代表车型:宝马 5 系、奥迪 A6L、奔驰 E 级、雷克萨斯 ES、比亚迪汉
随车价位区间的进一步提升,到了 C 级轿车这个领域,谈论车型时很难再绕开 BBA 三个豪华品牌,哪怕它们的价位相比其他 C 级轿车依然是偏高的。
这是因为 C 既轿车的主要属性已经不再以经济实惠、通勤代步为标签,选购 C 级轿车的理由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消费能力足以支撑用户去满足一些自己的偏好需求。
比如有人在意品牌、有人在意豪华感、有人在意更好的动力,甚至这个级别的车型已经可以初步反映社会身份,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面子。
在豪华品牌扎堆的 C 级轿车中,代表车型里提到了比亚迪汉,这也是一款新能源车型。
比亚迪汉的上市被寄予了太多期望,上市后产品力表现也并不差,但却因为服务费和产量问题一度被推倒舆论风口,而关于购车中的收费现象,之后也会有具体的内容分享。
C 级轿车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部分车型被称作「行政级」,其中以奥迪 A6L 最为出名。而低调沉稳的 C 级轿车也确实很适合执行公务接待等工作。
D 级轿车
代表车型:奔驰 S 级、宝马 7 系、奥迪 A8、保时捷 panamera
D 级轿车的售价和目标定位就完全不是普通用户群体了。
国内消费市场很大,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买不起这个级别的车型,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像高端手表等于奢侈品一样,高端汽车的属性也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甚至工具性已经是最低的产品意义了。
在 C 级轿车部分提到过「面子」这个词,其实到了 D 级轿车范围,面子确实已经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属性,很多人在意它,很多人唾弃它,但它往往确实能给需求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尤其是在社交、商业行为中。
D 级轿车用于商务接待,没有人会觉得不妥,如果是奔驰 S 级,则更加明显。
SUV 车型
上文的轿车级别中,我们使用了最常见的「A00、A0、A、B、C、D」英文级别名称,但国内对于 SUV 车型,则更习惯使用「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的中文级别名称。
小型 SUV
代表车型:领克 06、C-HR/奕泽、探歌、XR-V/缤智
其实,小型 SUV 在整体 SUV 体系内并不算吃香,原因很简单:太小了。
选择 SUV 的人都比较在意空间,而小型 SUV 限于轴距、车长等因素,并不能满足用户对空间的需求。所以在这个级别内,各个品牌的策略也很一致,就是把车子外观、内饰乃至功能性做到好看、年轻化。
空间再小,一个年轻人开也足够了不是?况且它还如此吸引眼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小型 SUV 从设计元素来说都不错,甚至还有很多车型提供双色车身、套件选装,目的就是突出年轻活力这个标签。
小型 SUV 和 A0 级轿车的功能性是相似的,即满足刚毕业比如社会的年轻上班族,或者作为家庭第二台代步车。
紧凑型 SUV
代表车型:哈弗 H6、本田 CR-V、长安 CS75 plus、丰田 RAV4 荣放
提到紧凑型 SUV,永远绕不开的车型就是哈弗 H6,这款车也是经常霸占国内 SUV 销量排行榜第一的车型,往往还能和第二名拉开巨大差距。
紧凑型 SUV 的定位更偏向家庭属性,可以基本满足家庭日常用车需求,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目前只有一台紧凑型 SUV 也足够应对大多数场景。
自主品牌在 SUV 市场中的影响力是完全超过轿车市场的,各个自主品牌大多数也都不会在意小型 SUV 市场,而是集中在紧凑型 SUV 领域发力。成果自然有目共睹,在销量排行榜中,前五名就被自主品牌占去三席。
这个级别的 SUV 对于车主年龄段覆盖面也最广,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男女车主比例差距也不夸张,所以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紧凑型 SUV 是家庭购车决策中比较稳妥的选择。
中型 SUV
代表车型:汉兰达、奔驰 GLC、奥迪 Q5L、宝马 X3
汉兰达是怎样一款车?
几乎很少有人说这车外观好看,内饰更是普普通通,但因为其实用功能强和定价精准,上市多久就热销了多久,甚至不是在加价就是在评价销售。
这款车出现在自己媒体宣传上的次数要远远低于出现在竞品宣传稿件中,任何一款家用中型 SUV 在上市的时候几乎都会来碰瓷汉兰达。
汉兰达的用户群体以零售类个体生意、工程类老板居多,这也决定了车子不仅要能乘坐,还得能拉货,能跑得了高速下得了工地。
而同一级别中的 GLC 则不尽相同,用户群体以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在意品牌和汽车的驾驶体验,但极少有把 GLC、X3、Q5L 当做半个工具车的用车方式。
GLC 也是国内 SUV 销量排行榜上唯一一款豪华品牌车型,其售价是远超前十内其他车型的,也就说,但从中型 SUV 产品力来说,奔驰 GLC 确实超越了宝马 X3 和奥迪 Q5L。
除此以外,探岳、途观 L、冠道、昂科威、XC60、XT5 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车型,在街上见到的概率也不低。
中型 SUV 的 5 座版空间非常充足,通常情况下按照座位坐满人也不会拥挤,但 7 座版车型的第三排则普遍比较狭小,至多适合乘坐儿童或者搁置一些随车物品。当然,如果是一家老小集体出行,7 座版又实现了很好的空间布局,所以具体选购方案,要结合自身家庭常用车人口来判定。
中大型 SUV
代表车型:宝马 X5、探险者、途昂、路虎揽胜
从普通家庭用车来看,探险者、途昂的价格更契合,而宝马 X5 和路虎揽胜价格不适合普通消费者。
早几年,路虎揽胜一度是企业投资人钟爱的座驾,但是近几年市场竞争压力大,用户消费选择范围更大了,品牌力也不如 BBA 更稳定。
作为对标 C 级轿车的级别,中大型 SUV 通常也不仅仅作为家用车,而是兼顾了更多其他用途,比如较为频繁的长途游玩出行、企业接送客户等,同时如果一个家庭人口较多,日常出行也会考虑 30 万价位区间的中大型 SUV。
当然,如果还想筛选出价格更亲民的,哈弗 H9 算一个,但起售价依然在 20 万区间。
买中大型 SUV 的用户群体,首先具备一定的收入水平,其次对乘坐空间要求较高,兼顾户外出行的场景,不仅限于市区代步。
大型 SUV
代表车型:雷克萨斯 LX、奔驰 GLS、宝马 X7
三款代表车型都是百万级的价位区间,买的人少,将它作为闲暇之余的谈资的很多。
和 D 级轿车一样,这类定位车型,已经脱离了常规代步工具的用途范畴,属于购买力和特定需求相结合的选择,特定需求可以是商务用途、品牌倾向、彰显实力等。
即将上市的红旗 E-HS9 将是一款大型新能源 SUV,从价格定位和产品定位来说很有话题性,但具体表现就要看上市之后的反馈了。
MPV 车型
与轿车和 SUV 相比,国内的 MPV 市场份额并不高,相关产品也不如前两者丰富。从功能性来说,轿车可以从微型起步,SUV 则需要从小型起步,而 MPV 更加务实,基本是从紧凑型起步的。
紧凑型 MPV
代表车型:宋 MAX、宝骏 730、别克 GL6
紧凑型 MPV 的用户群体大致分为三种:
作为半个工具使用的个体生意人,他们需要一款车能同时满足家用和货物装载需求,如果想契合这种需求,SUV 和面包车往往都不太合适。
传统二胎家庭,包括老人可能会是一家六口,恰好选择 6 座 MPV 的话,年检也比 7 座版省心很多。
喜欢经常出行游玩的用户,往往家中会有其他代步车,但考虑出行还要带很多户外装备,MPV 就比较好用。
中型 MPV
代表车型:奥德赛、艾力绅、途睿欧
由于 MPV 市场中整体产品偏少,竞争也就没那么激烈,不过早期奥德赛和艾力绅却是一对常年竞争的对手,原因也很简单,既是同一个级别,也是同属于本田阵营,甚至价格也在同一个区间。
在奥德赛刚更新了混动版本而艾力绅没有反应的时候,奥德赛着实在中型 MPV 领域中「无敌」了一把,甚至一度加价销售。不过在艾力绅也有混动版本后,双方又开始新一轮竞争。
这个级别的 MPV 用户特点是:男性车主占比很大,家中往往还有其他车辆,平日里集体出行又不想分两台车驾驶,所以有一款 MPV 是最合适的。
当然由于 MPV 的功能性,也有大概 30% 的比例是用于商务接待。
中大型 MPV
代表车型:别克 GL8、传祺 GM8、丰田埃尔法
GL8 在整个市场的中大型 MPV 中属于独一档的存在,甚至把所有级别的 MPV 放在一起,依然无法撼动 GL8 的地位,别克品牌的旗下车型动辄优惠好几万,而 GL8 却是唯一可以理直气壮无优惠却依然被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车型。
埃尔法最出名的恐怕是去年某 4S 店售价 80 万加价 80 万的消息,一度被称作「明星保姆车」。
这个级别的 MPV 在绝大数情况下都是商务用途或者部分培训机构用于接送学员,同样不适合单纯的家庭出行代步。
由于大型 MPV 市场过于冷门,不管是仅有的几款产品鲜为人知,用户反馈也很少有采集,所以在此不再进行描述。
了解了汽车的分级标准和常见用车人群和场景,对照自身需求就可以解决很多选择性问题,至于如何深度剖析自己的用车需求,后续将会详细解读。
备案号:YXX1Q3LgLPmiz94D2RiM4Lz
编辑于 2020-12-14 15:49 · 禁止转载
用车需求分析:如何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车
买车是一件自由度很高的事情,因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竞争激烈,各类车型中都有大量产品可以选择。
同时买车也是一件很看需求的事情,最常见的是限定预算、限定品牌、限定车型大小等,其实,由于不同品牌车型的特点不尽相同,每个用户的需求都是可以进行深度挖掘的。
在多年的汽车经销商从业生涯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想象:
在选购车阶段的用户,往往对自己的需求并不完全了解,而且也不容易表达出来。这个时候汽车销售人员就会通过各种引导和提问的方式让用户来回答问题,从而找到切入点。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销售的产品推荐往往都是有倾向性的,很容易发生自卖自夸的情况。所以不如我们来深刻了解一下自己的购买动机,对自己的用车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购车需求里的「冰山理论」
挖掘自身购车需求,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冰山理论」: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显性需求:用户自己知道的,并能表达出来的,或者可以轻易获取的信息。
隐性需求:用户潜意识中有需求或对自己的需求很模糊,甚至不愿意讲出来,但却是最本质的需求。
车子买来是谁在用?
购车人往往不一定就是用车人。曾经有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 35 岁左右的中年男性为老婆购车,因为这位先生本身是个汽车爱好者,又独独偏爱手动挡,在看车的时候一边表达对手动挡车型的喜爱一边罗列了大量手动挡的驾驶乐趣,他老婆想要自动挡的需求也被直接驳回。
几个月后回店保养,闲聊之下听说这台车他老婆就没开过几次。
同类型的案例有很多,比如给子女买车,不顾年轻人的喜好;给老年人买车,不顾使用便利性;甚至给自己买车,单凭个人倾向不顾家庭情况等。
所以,明确需求的首要条件,是要考虑到实际用车人的个人需求,否则很可能导致钱花了,却没有物尽其用。
对车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每个人的用车需求都会有所区别,所以精准分析所有用户的需求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整体而言,也遵循着一个普遍的规律。
其中低/中/高端车型类别,指的是价位区间,也就是常见的「我要买一台多少钱的车/我的钱够买一台什么样的车」,而标/中/高配车型,则指的是同款车型配置的选择,比如已经锁定一个品牌车型,要买哪个价位的配置,这个规律适用于任何价位的车型。
1、会在什么时间段,什么情况下用车?
在汽车经销商内部给新销售培训的时候,也会经常提问一下具有开放式答案的问题,便于汽车销售分析用户的需求,比如:
一名女性用户,购车用途是上下班和接送孩子,哪种车型适合她?
分析:
用户为女性,可能更在意外观、内饰等观感上的体验,所以车型内外设计要好看;
上下班和接送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段集中在早晚高峰,城市拥堵,所以小巧灵活的车型会更方便;
仅用来上下班和接送孩子,说明很大概率家庭中已经有一台车使用,而本次则是增购行为,适用的车型可以尽量偏向个人喜好而不用顾及整体家庭使用。
——那么初步结论,A0 级、A 级的两厢轿车和小型 SUV 会更匹配一些。
当然,消费行为原本就存在差异性,当以上案例的用户直接购买了大型车也不必过于意外,这就属于个人偏好的范畴,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偏离既定需求分析程度过大,在后期用车的情况下很可能遭遇一系列苦恼,比如大型车在上下班、上下学的路段拥堵期间,而大多数时间都是单人用车偶尔接送孩子的话,又浪费了大空间,同时也提高了用车费用。
2、最多的用车环境是哪里?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特定人群的用车规律,比如:
做个体生意的人,喜欢购买空间大的车型,因为在兼顾家用的同时可以适量装载货物;
经常下工地的人,喜欢购买有「皮实耐用」口碑的车型,比如汉兰达、欧蓝德等;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喜欢购买低调内敛的车型,外观内饰不会太浮夸,但舒适度和功能性又能满足所需;
刚步入社会的单身年轻人,喜欢购买个性、颜值高的小型车,满足自己喜好就行;
……
在用车偏好之外,用车环境同样是自己应该考虑的标准,假设一个经常下工地的人买了台低底盘的小钢炮车型,又或者做生意的人买了一台空间小的车型,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反而会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需要再额外增购一台车才能解决问题。
3、为什么决定买车了?
决定买车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上下班代步、接送家人、跑业务需求、婚嫁陪送、单纯喜欢车等,当自己产生购车想法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应该分析后期会在哪种情况和场景下用车,综合判定后再挑选车型。
当然,往往也有暂时不建议购车的情况,比如:
目前单身,上下班公共交通便利,现有资金不多,那么其实完全可以维持现状,等后期出现刚需再购车;
又或者,目前没有代步困扰,欲购车型又超出预算太多,金融按揭利息/收费太高,同样也没有必要马上购车。
——还是那句话,需求分析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按照既定框架理论去决定购车行为,而是在购车之前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做一个系统化的分析。
「5W2H」
以上分析法其实有一个相近的分析法:5W2H,这也是汽车行业经常应用于用户需求分析培训的技巧。
5W2H 分析法又叫七问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WHY——为什么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没有替代方案?
WHO——谁?由谁来做?
WHEN——何时?什么时间做?什么时机最适宜?
WHERE——何处?在哪里做?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是什么?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结合购车行为灵活运用后,可以生成以下信息点。
接下来,我们笼统列举一些需求类型,不一定每个人都适用,但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参考,以便于对号和反驳。
(注:这里的「反驳」,是方便大家发现不符合既定人群案例时,进一步清晰地了解自身用车需求)
(1)刚毕业/单身/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这类用户的购车需求 80% 是日常上下班代步,市区通勤最多,用车场景大多数是自己一人,偶尔周末外出游玩、逛街,车内偶尔会乘坐亲戚朋友,但是承载人员一定不会超出核载标准,所以对汽车的空间需求不大,首要选择是两厢或者三厢的轿车。
由于这类用户 90% 的首台车购买费用都是家人出钱,同时刚步入职场收入并不算太多,也没有存款积累,所以建议尽可能的不要在购车这件事上花太多钱。
对于年轻人来说,在驾驶生涯中,还会换好几台车,第一台车只是满足基本需求,后期更车就可以结合自身收入和生活场景需求进行选择了。
(2)已婚年轻家庭
以家庭为单位的购车方向,通常都会注重空间的选择,同时新婚夫妻在第一台车的生涯中会迎来自己的孩子,婚后双方各自的亲戚也几乎多了一倍,逢年过年走亲访友,家庭日常出行,同时更需要照顾到孩子或者老人的乘车需求,所以这里给出的购买建议分两种:
由于汽车需要非常贴合家庭刚需,同时安全性和空间都是重要标准,在购车这件事情上,可以在保障正常生活且有备用应急资金的情况下,提高购车预算。
如果家中做个体生意,对现金流有使用需求,可以考虑分期购车。但是分期购车的依据在于:务必选择免息产品,务必评估贷款额部分对生意创造的收益相较于全款购车的多余支出是否占优。
(3)事业稳定的中年用户
这是最难以分类的一个群体。
事业稳定,收入可观,有所积蓄,整体生活压力较小,所以喜欢车的人会在这个时期去考虑入手一台心仪已久的车型,这款车型往往又会是占据自己积蓄 50% 以上的,所以即使有能力购买对应的车型,也要考虑费用开销是否会对自身造成压力。
还有一类人是同样产生了购车意向(或者增购),但是依然会考虑满足家用而不占用太多资金。
这两种购买心理都属于「圆梦型」,但只限于对应的用户阶层: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懂得剖析自己的需求,购车费用不会拖累家庭开支,同时家庭中至少已有一台车在使用。
(4)重度汽车使用者
比如经常跑高速或者大部分工作和生活场景需要驾车购车者,这种用车情况已经和家庭(个人)收入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创收的主要载具。
那么,购车预算完全可以放开,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留下自行评估可应急的一笔钱,其他的费用按需求支配即可。
因为此类情况,买车并不是以享受、代步为标准,而是能为家庭创造价值的投资行为,如果用相近的案例来解释,那么可以参考货车、卡车、面包车等,其创收意义远远大于交通代步的意义。
(5)老年汽车使用者
人到老年,对用车的需求会变得更加纯粹。
这个时期,家庭中儿女辈基本都会有车,而自己或许也有一台老车,不管是为了出行代步还是接送孩子,都需要一台可靠的车型。
这台车不需要太高的配置,因为老人也不习惯去用,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因为集体出行不会由老人开车,但是一定要省心,故障率低,最好还保值。
虽然以上 5 点并不能全面覆盖所有的购车用户特点,但是思路都是一致的: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用车场景去分析购车需求。
品牌选定后的车型抉择
此外,如果已经选定品牌车型,而在各个配置之间做抉择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哪种情况买低配车型比较合适?
有很多品牌的车型,低配是为了拉低指导价而存在的,这类低配车型的特点是厂家生产不多,4S 店不主动推荐。再细分的话,这种低配车型有的会明显体现出性价比,而有的车型和中配的价格差距不是很大,这样一来,前者可以购买,后者就是用来转化客户意向而存在的。
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款低配车型的配置功能满足日常所需,后期可能会考虑加装但加装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低配。什么是加装难度不大?比如导航。而当用户特别想要带天窗的车型,低配又没有的情况下,总不可能去考虑改装个天窗。
2、哪种情况买中配车型比较合适?
对自己购车需求不是很清晰,或者购车理念比较随性的情况,可以考虑中配,这种用户群体的特征是不会局限于一款车,会用不同配置对比其他车型。
对汽车配置有一定需求,后期懒得折腾,平时又不会使用大量辅助功能的用户,选择中配的会比较多。
在品牌明显有意主推中配车型的情况下,买中配也算是半推半就,毕竟如果品牌厂商打算这样运作,那么低配肯定是很低,高配肯定会和更高级别的车款有冲突。
3、哪种情况买高配车型比较合适?
明确锁定了车型,不再考虑其他,同时喜欢用车、体验各种科技功能的情况下,买高配的用户就比较多。这类用户还有个典型的特点就是预算充足。
在一个车款优惠分阶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高配车型。大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时候我们问:某某车优惠多少钱?销售往往不会直接回答优惠幅度,而是会反问你在考虑哪个配置。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有些品牌的车型,优惠幅度是根据车价的百分比来让利的,比如买低配优惠 1 万,中配优惠 2 万,高配优惠 3 万,这样的情况下,高配车型的优惠幅度更大,也就可以考虑入手。
备案号:YXX1Xzbwxapi8zkpOwCljbx
编辑于 2020-12-21 11:06 · 禁止转载
拒绝被坑:价格谈判技巧及提车注意事项
本节要谈到的两部分内容,也是购车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分别是:
怎样在价格谈判过程中占据主导,掌握行情信息;
除了价格谈判,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
怎样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车?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产生了购车意向,哪怕品牌明确、车型明确甚至配置都明确,在这里依然建议大家多看多逛,即使你内心已经认可该车型的价格。
理由有两点:其一是价格可能还有下降空间,其二是给自己一个心情缓冲期,避免因为提车的兴奋而导致忽略其他细节。
如果同城有多家同品牌 4S 店,可以逐个询价(到店/致电),最好拿到报价单,即使拿不到报价单,也要了解清楚各项收费明细;
如果同城仅有一家意向品牌的 4S 店,可以向当地的汽车综合经销商询价,也就是我们在第 1 章中提到的汽贸/二级经销商,采取同样的价格对比思路;
如果当地 4S 店/汽贸店很少,那么同样可以在咨询清楚价格的情况下,致电周边城市的同品牌店。
这其中还有个小技巧,致电过程中可以要求加汽车销售的微信进一步沟通,因为大多数 4S 店的销售服务热线都有监听录音,汽车销售遵守报价规范也不能给出最真实的优惠。
在询价过程中,我们有两个参考工具可以使用:汽车之家/易车网这类汽车门户网站的报价展示和车行 168/车镇这类汽车资源 APP 的行情展示。
在汽车门户网站中,可以清楚查询到每一款在售车型的指导价和配置型号名称,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过,指导价+型号就可以精准定位到具体车型,也就不会造成询价过程中信息错误的情况出现。
资源 APP 则是方便我们去初步查询一下意向车型的大致优惠行情,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类资源 APP 受到的监控较少,其中水分也比较大,所以最好只作为样本数据参考,而不能盲目信任。
这个流程通俗来说依然是「货比三家」的道理,它有三个意义:
可以通过四处询价,判断出意向车型的大致行情;
收集报价信息,从中不仅可以明显找到最低报价经销商,还能从收费项额度的不同判断是否还有还价余地;
当用户进入多方询价环节,也侧面说明购车意向很大,这时候接待过你的汽车销售同样会有紧迫感,为了不让用户流失,会加大政策吸引力和价格竞争力。
车价放到最低就是真的底价了吗?
并不是。
在传统汽车销售行业中,多年以来利弊均有,利是 4S 店+二级分销模式解决了最初品牌扩张和用户体验的问题,但弊端就是品牌无法对经销商做到统一步伐的管控,这其中各式各样的收费名目就是最刺痛消费者的产物。
那么有哪些花费是原本不该存在的呢?
去 4S 店买车,理论上除了车子本身,其他都是不必要花费。
1、保险
不同地区不同公司的保险返点也不一致,经过前段时间银保监会的费改,保险行业内部返点一度大幅度减少,但时至今日又达到了 10%-30% 甚至更多,也就是说除去车船税,1 万块钱的保险能获得 3000 左右的纯利润。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4S 店通过和保险公司合作,获得保险公司的送修车,进而提升售后产值。
即使在强制捆绑保险的 4S 店中,保险项目也是可以谈的,不仅可以尝试要求自行选择购买的险种,比如除了交强险之外,三者险、车损险、车上人员等自由组合,还可以用买车还价的方式去针对保险谈价,因为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针对新车保险也是有折扣的,而这个折扣在 4S 店的出单系统中是一个可调节的值。
2、金融服务费
金融服务费可能已经成为全网声讨最多的一个费用,目前的情况确实还普遍存在。
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绝大多数的品牌厂家对待自己经销商收取金融服务费这种行为,是不支持不反对或者轻度管控的状态,所以金融服务费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收费项目,而是汽车经销商自行设置收取的标准,如此一来,同样也就有谈判空间。
由此可见,在购车过程中,不要仅仅着重于谈车价,一切 4S 店的盈利项目都可以好好聊一聊。
3、出库费
这个收费项目,听起来不交这个钱,付了款的车子就出不了库似的。如果非要评比一个最巧立名目的收费,就是出库费。
这是 4S 店借鉴了主机厂的一个政策名词,用站不住脚的说辞去收费。费用不仅可以谈,甚至同行之间提车都不会有这个费用。
其实出库费是品牌向 4S 店收取的类似于运费的项目。
某品牌商务政策中的公式
另外 180 块的出库费,在全行业品牌中也都是相差无几的,而市场面有些 4S 店动辄向用户收取 1500/2000 的出库费,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由于这个收费项目最站不住脚,所以也是最容易谈下去的费用。
4、上牌费
这里建议任何一名车主都自主去上牌。
车管所里各项流程都有引导,即使没有也可以咨询工作人员,整个上牌过程只是排队时间占比大一些,并不会身心俱疲,况且上牌也只需要 120 元左右(视地区不同略有浮动)。
而 4S 店代办上牌最少要收 500 块,甚至价格较高的车型收到 3000 上牌费也时有见到。
4S 店对上牌的捆绑消费并不如保险那么强势,所以能自己去就不要 4S 店代办。
5、装饰
汽车经销商通过装饰获利的花样有很多,比如:
留够利润,赠送装饰
给到低价,捆绑装饰
预先加装,整车销售
装饰捆绑存在于中高端的强势品牌,普遍度低于保险捆绑,然而无可奈何的是,如果 4S 店明确出了捆绑装饰的要求,那么就很难规避。
——不是没办法不要装饰,而是不要装饰可能车价不够划算。
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二选一」语言陷阱,经历来自于一位私信我的朋友,他在购车过程中咨询优惠幅度,4S 店给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优惠 12800,加装 3000 装饰,等于优惠 9800,得到导航和倒车影像。
方案二:优惠 10000,无导航和倒车影像。
那么普通用户在面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时,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方案一,因为潜意识计算出:多花 200 块,能获得导航和倒影。
其实这就是交易行为中常见的「封闭式」提问/选择,这家店的销售故意把方案二设定的不够划算,从而让用户更加倾向于方案一。
但当我们跳出这个思维模式后,其实完全可以不理会销售给出的两个方案,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价格谈判。
除去上文列举的花费外,还有一些不常见但也实际存在的收费项目:档案管理费、抵押费、价格调整基金,其实都是非正规的收费项目,甚至不如保险、按揭、装饰收费来的靠谱,毕竟后三项还会有实质的服务或者实物。
到店看车+询价,其实包含了很多流程:切身体验实车和试乘试驾,了解现车信息,咨询价格等。
之前有两个准备买车的朋友一直在购买过程中咨询我的意见,他俩有一个共同点:没有急于第一时间入手。
其中一个人定金交的有些早,不过在后期谈判中,销售一度想将定金退给他。谈判僵持阶段,也都有过烦恼,感觉买台车咋就这么费劲,其实到了后来就可以发现,之前做过的功课都是有意义的。
判断价格是否合适,需要多次验证,除了多方询价外,还有上文重点提及的其他各项收费项目的谈判。
购车咨询清单
这里还有一份问题清单,可以用来咨询汽车销售。
——咨询的意义是解决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而不是逐条宣读,这份清单更像是一个备忘录,提醒大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咨询准备购置的配置、颜色、选装包等有没有现车,如果有,是否在本店,如果没有,订车周期是多久。
有些 4S 店在其他地区开设了二级网点,所以部分属于该店的现车资源,有可能放在二网,而不是主店内,所以要提前咨询好,同时这里延伸出几个问题:
(1)如果车在二网,能否调回?是需要交了定金才调回,还是可以免定金调回以供用户看车?
(2)回调车源采取哪种方式?驾驶员开回来还是板车拖运回来?注:前一种往往是无牌行驶,违法,且会拔掉里程表线/ABS2 保险以让里程数不动。
(3)如果没有现车,那么 4S 店会从厂家进货,还是周边同品牌经销商协调车源?注:这里可以提前声明是否接受协调而来的车源。
2、这车的价格是多少,优惠是多少,配置都有哪些?
即使指导价和配置在到店看车之前就已经了然于胸,建议大家还是要再咨询一遍,意义在于:核实网络指导价和配置是否与 4S 店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要搞清楚是年款不同,还是型号不同,是网络信息有误,还是 4S 店对车型进行了改装。
延伸的问题有:
(1)如果 4S 店的现车加装了配置,咨询是否可以另行提供一台纯原版配置车型。
(2)优惠幅度是否还能再谈?
(3)新款上市的情况下,是否还有老款现车?4S 店着重销售老款的时候,是否可以选择新款车型?
3、如果购车的话,还有哪些附加项目?
这句话问出口,销售明白咨询的是什么,所以需要告知消费者,是否必须在本店买保险,是否要捆绑装饰,是否收取上牌费,这些常见项通常都不会落下,但是还有一些项目,如果销售没说,买车的小伙伴们也记得确认一下:
(1)是否收取 PDI 检测费?
(2)是否收取出库费?
(3)是否收取档案管理费?
(4)是否收取续保押金?
以上几项全部都是乱收费,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咨询是否可以免除,如果不可以且整体附加费用较高,建议小伙伴们换一家店看车。
4、能否试驾?试驾需要符合哪些标准并提供哪些证件?
试驾是买车过程中的一个体验环节,有人直接跳过,也有人非常重视。但是整个 2019 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 4S 店的试驾事故,不管原因如何,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在试驾之前要咨询一些细化问题:
(1)刚拿到驾照半年,可以试驾吗?
(2)没带驾驶证,带了身份证,可以试驾吗?
(3)穿了拖鞋、高跟鞋,可以试驾吗?
以上三点如果答复是可以,那么说明这家店对试驾安全没有基本的重视,直接转移话题放弃试驾。
(4)试驾路线是怎样的?提前咨询清楚,可以在心中评估是否满足自己的路况需求。
(5)驾驶环节都可以测试哪些功能?有些安全系统的功能测试可以直接拒绝掉,比如主动刹车系统这些。
(6)试驾车是哪个配置,和自己准备购买的车型有哪些配置区别,尤其是动力系统方面。
5、保险项目都有哪些?是否可以自主购买?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已经接受了店内购车店内买保险的情况,但是往往消费者只知道要在店里买保险,却不知道具体的险种还怎么划分,其实目前很多 4S 店,包括 BBA 这种高端品牌,都是可以让用户有一定的选择权。
比如:
(1)是否可以只购买主险,即:交强、车损、三者、不计免赔。
(2)三者的默认额度是多少,是否可以自己调整保额?
(3)保险公司是哪个,是否可以自主选择保险公司?
6、金融分期是厂家金融还是地方银行金融?具体相关明细都有哪些?
金融这一块也是最容易把消费者搞糊涂的服务项目,因为其中包括了贷款公司多样化和 4S 店自主制定收费标准的差异化。
所以需要咨询的问题也很多:
(1)分期是否有免息政策,如果有,首付额度最低是多少,还款期数最高是多少?
(2)分期是否有服务费,服务费的额度是多少?能否减少?注:服务费是可以谈的。
(3)分期的保险险种增加了哪些?理论上只需要增加盗抢险。
(4)是否捆绑分期年限期间的保险,是否有保险押金?
(5)车贷到期还清后,解押流程是否顺畅,是否会被为难,是否会被巧立名目收费,4S 店工作人员是否同行协助解押?
(6)是否有提前还款的时间限制?如果有,是多久?提前还款是否将免除提前部分的利息?
(7)分期购车是否可以有车价额外优惠?
(8)逐年续保是否有优惠或者赠品、保养?
7、买车之后,后期如有问题联系谁?
4S 店都会提供售后服务,但是作为消费者,提前搞清楚沟通对象,会在后期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1)维修保养可以提前预约吗?预约的话需要联系谁?
(2)日常用车疑问需要咨询销售还是售后,具体联系谁?
(3)发生交通事故后,除了联系交警和保险公司,4S 店是否会派人前来协助处理?
8、准备购买的车型车况如何?
内在车况,往往不容易检查,不光是用户,即使是 4S 店也会有检查不到的地方,但所幸在当前汽车工业下,新车故障率已经很低。
这里需要咨询的是一些可以即时得到答案的问题:
(1)这台车的生产日期是哪天,是什么时候到 4S 店的?
(2)这个配置颜色一共有几台,是否可以进行对比挑选?
(3)如果购买的是库存时间较久的车型,咨询是否在提车之前 4S 店安排全车检测和保养一次?
自始至终,关于买车这件事,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
1、买车之前要先做功课
功课的内容包括:
(1)确定自己的意向车型范围,这个范围是灵活可变的,可以是某一类车型,比如轿车/SUV,可以是某一个价位区间,可以是某一国别系列。总之,在经过筛选之后,初步明确自己的购车用途和需求,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时省力。
(2)整理意向车型的指导价、优惠行情、主要配置。了解这些的最精准意义是:能在实体店看车的时候对的上号,而不是全由销售引导。
(3)了解意向车型的销售状况,热销和冷门的区别很大,这涉及到现车状况是否充足,品牌销售是否强势,服务站点是否覆盖面广。
汽车之家可以看吗?可以,但仅限于工具类功能。
车行 168 可以看吗?可以,但非业内人最好只用来参考市场行情。
做了功课之后,到店看车就不会全然处于被动的局面。
你了解这款车的价格,你明白哪个价位都有哪些配置,所以可以甄别出虚假指导价和改装车。
你知道这款车的竞品有哪些,销售状况怎么样,从而也就不会被销售话术攻破,因为你还有很多回旋的余地。
强势品牌的销售更容易失去耐心,因为你不买还有人等着买,弱势品牌的销售更执着,因为客流量低,每一个成交契机都要计较。了解了这些,不一定去针对,但却可以保证自己的主动。
2、越是到了下订阶段越要慎重
知乎上咨询我购车问题的小伙伴中,有很多都是交了定金后又发现了这些问题:
到家后悔了;
发现买贵了;
该谈的优惠当时全忘了;
合同未尽事宜被销售告知「以本店规定为准」了。
其实以上问题有一个通用的「粗化」解决方法,就是当自己已经被车型打动/被销售说动的时候,哪怕在当时觉得一切都 OK,也千万不要立马起身去交钱办手续。
沉下心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这个时间可以是 15 分钟,可以是 1 小时,也可以是明天再来。
在整理思绪的时候,甚至不用把整个购车流程从头到尾想一遍,只需要离开座位,走一走,喝杯水,往往就会重拾遗忘的想法/发现交易问题/提出更多咨询。
当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一件喜欢的商品即将被自己拥有,就是心理防线最容易失守的时候,每个人都如此,即使身在汽车行业工作的我们也如此。
3、情报的意义在于参考,并非主导
在购车过程中,每个人在确定了车型之后都会产生一系列进阶顾虑:
这车怎么样?安全性高吗?费油吗?小毛病多吗?保值率差吗?
往往这些问题,自己又无法直接寻找到答案,那么就会去咨询朋友、车主,会去网络上看文章、看车评。
——这样做没错,但是当前汽车市场乱,汽车内容市场更乱,所以一切信息看过之后都需要自己提取其中对自己有用的元素。
说一句不严谨的话:在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下,重度依赖某款买车工具,最终都会被当做韭菜而被收割。
交付车款之后,需清点随车手续和物品
汽车不像手机,买了之后还需要办理上户手续才可以合法使用,同时一些随车工具也是必要的,详见下表:
以上列表内几乎是适用于所有品牌车辆的最基础随车手续/物品,如有额外附加项,大家也要记得清点清楚。
备案号:YXX1Xzbw0xDT8zkpOwCljbx
编辑于 2021-01-13 10:31 · 禁止转载
如何付款:全款与分期购车的区别
通常,我们购车支付的方式有两种判定:一次性付清(全款)/按揭支付(分期),两种支付方式在购车手续、流程甚至价格上都会存在区别。
本节我会为大家详尽解读全款与分期购车的特点,但不会给出决定性建议,因为购置方式因每个人、每个家庭、每种需求而异,最终决策也自然不会相同。
需要注意的一个知识点是:不管全款还是贷款,车都是一样的车,都是由品牌主机厂流水线生产的车,产品本身不会有所区别。
分期购车真的如此不堪吗?
有很多人非常抵制分期购车,不仅自己抵制,看到有他人分期购车也会极力反对。
其实,全款和按揭不分好坏,只看个人需求。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白:常规情况下,按揭一定比全款花的钱多。
选择全款购车,需要着重谈车价,优惠给到位,加上购置税、保险和上牌就可以落地。至于是否捆绑保险,因店而异,强势品牌客户不买保险很难拿到合适的优惠,而弱势品牌往往走个裸车都会很开心。
按揭购车则除了车价以外,金融分期收取的费用都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往往拿到的车价很低,但是一些巧立名目的收费很多,比如服务费、档案管理费、抵押费、GPS 费、利息等。
很多品牌都有厂家金融,可以贴息或者免息,所以不要去做那种利息无优惠的金融方案。
某品牌金融贴息方案
无贴息/免息的汽车贷款通常都是没有和汽车品牌建立合作的地方银行、个体金融公司,所以也就不会享受到汽车品牌给予用户们的购车政策。
银行分期需要提供的审批手续比较繁琐,另外如果贷款人已经存在一分贷款,那么审批难度会成倍增长,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审批后不会给客户垫款,而是需要客户在审批通过后,先全款购车,再办理抵押手续,银行才会把贷款部分的额度放给你。
这其中,部分银行的门槛偏高(比如公务员才容易通过审批),但是可垫款,解押手续简单。
利息中规中矩,比信用卡分期低的多,但是也没有贴息。
厂家金融的审批手续虽然复杂,但是客户需要提供的材料比较简单,复杂的流程大部分由 4S 店办理。审批速度很快,甚至当天就可以通过。
这种厂家金融,初始利息是非常高的,但是常年有贴息政策,但是这个贴息政策是限定额度限定期限限定车型的。比如有的车型可以贴息,有的不行。有的只能贷 5 万,超额不行。有的只能贷 18 个月,超期不行。
银行分期和厂家金融的共同优点是:有保障,无陷阱。
但还有一种个体的、小规模的金融公司,他们提供的金融服务其实更类似于民间借贷,我是非常不推荐消费者办理的。
有些人说:征信不好才会找这种金融担保公司。
其实这个答案是片面的,汽车分期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业务,它在任何机构办理的时候,对征信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你不是黑户,那就能办,这一点对于厂家金融和银行分期同样适用。
个体金融公司有几个特点:
审批手续简单;
审批快,可垫款,放款快;
与 4S 店合作的同时,还能跟汽贸、个人合作。
这就导致了,很多没有金融资质和渠道的汽车销售机构(非 4S 店)会和个体金融公司合作,利用消费者不懂行情的信息差来实现业务推广。
这里再次重申:如果一定要分期购车,那么优先选择该品牌自有金融或者有明确合作的银行,其次是没有建立合作的银行,不要考虑选择地方性的、私人个体的金融机构。
哪些情况适合全款购车?
现金充足,有能力全款买到自己喜欢的车;
购车开销不影响资金周转,适合上班族或者资金充足的创业者;
极度抵触按月还贷款这种生活方式的人。
哪些情况适合按揭购车?
非常需要代步车,但手里资金不足;
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并且创造的价值大于按揭购车的额外开销;
按揭能拿到更多优惠,且服务费不高还免息的情况。
为什么 4S 店都喜欢客户做按揭,甚至怂恿全款购车的客户也要做分期?
80% 是因为挣钱多,20% 是因为品牌有按揭任务。
上图是我曾经给某品牌经销商做的绩效提成制度,其中,按揭提成是贷款额的 1%-1.5%,数字看上去不大,那么我们来看个例子:
按常规家用车 150000 元计算,贷款 70% 是 105000,提成 1% 就是 1050 块。
这个提成制定的理由是:店里按揭手续费收取贷款额的 3%,其中 1%-1.5% 拿出来给销售。
注:冷门品牌提成偏高,热销品牌提成系数会低很多。
分期购车能为 4S 店带来的收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降低购车门槛
在 2012 年以前,厂家金融并不普及,分期购车的用户数据占比也很小。但同时,2008-2012 年也是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自主品牌的大量成功车型入市,是拉低购车门槛的第一步。
在当时,人们会发现,城市里的 4S 店逐渐多了起来,也发现,买车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所以在 2008-2009 年那个阶段,用户到店看车表达最多的一句话并不是:「这车贵了」、「还能便宜吗」,而是「现在的车真是便宜太多了」。
门槛的降低,意味着大量消费者涌入,在汽车销售发展阶段,这种消费行为是有连锁反应的:
一个村民买了车,村子里的街坊都会来关注。
一个小区居民买了车,他的邻居也都会关心。
——没错,汽车市场的发展,就是从一二线城市向下蔓延的。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买车,希望拥有自己的一台车,但是门槛再低也还是有门槛,那些真正有意向的用户往往最终被无法承担的价格拒之门外。
那么大力推行贷款分期的方式就水到渠成了。
(注:其实分期购车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到 20 年前就有人办理,但是能普遍推广下去的时间点,就在 2008-2012 年)
当分期购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需求的时候,那它也必然成为一种主流商业行为。
在这个时间点,依然有很多品牌和经销商并不看重分期业务,因为彼时的主要合作对象就是地方银行,而当时银行的分期审批手续非常繁琐。
申请车贷的用户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单身证明、房产证、银行流水、担保人相关材料等,银行的审批周期也很慢,苦等一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即便如此,反应慢的商家还是吃不到第一口蛋糕。当销售问用户为什么对车子很满意却迟迟不肯入手的时候,用户可能会说:因为你家不能分期。
当经销商抱怨汽车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厂家可能会说:因为你们没有第一时间推行分期购车。
别家店都能做分期,就你家不能,难怪你卖不动车。
第二阶段: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创造更多利润
这个阶段的市场背景是这样的:
竞争日益激烈
单店客流下降
卖车收益减少
这样的现状会导致 4S 店和厂家都很难受,同时由于运营成本增加,整体收益却开始下滑,弱势品牌的经销商退网率增高,主机厂面临的压力更大。
以前,是主机厂要求 4S 店去努力,如今,主机厂明白自己也要出出血了,所以厂家金融应运而生,并同时附带了贴息/免息政策。
当我们回顾以往的有息银行车贷的时候,会发现利息是分期费用中的最大额开支。
常规银行车贷的利息为:贷款额×4%×贷款年限
换算成常见的 36 期贷款,会产生基于贷款额 12% 的利息。
重点是,曾经有息的时候,服务费就已经存在了。所以曾经用户选择分期购车的话,相比全款购车,多花的费用为:
服务费
利息
更高额度的保险费用
不确定因素的解押费用
当金融政策成为整个汽车行业普遍的品牌支持之后,用户购车费用也发生了变化:
服务费
贴息后的剩余利息(剩余利息可为 0)
更高额度的保险费用
可以看到,当厂家支持介入后,不仅是贷款利息降低/消失了,关于解押那一部分可能存在的费用也消失了。
贴息意味着更多销售政策支持,而顺利解押意味着行业的规范化。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4S 店极力推荐分期买车,就是为了以下两个目标:
(1)降低购车门槛,获得更多客户,创造更多销售机会。
(2)从金融业务上获得更多利润,实现单车收益增长。
那么,除了可能存在的利息和服务费,分期购车还间接多花了哪些钱呢,其实集中体现在汽车保险中。
更多的保险费用,如果全款购车,只需要购买主要险种——交强、车损、三者、不计免赔等,甚至很多弱势品牌 4S 店根本不捆绑保险。但是一旦决定分期购车的话,再弱势的品牌也会强制要求购买保险,同时,险种的要求更多,比如增加盗抢、自燃等。
更长的保险捆绑期,如果全款购车,至多购车的时候在 4S 店买一次保险,此后的用车生涯中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保险公司和平台进行购买,但是如果做汽车分期,那么分期几年,就要被强制在 4S 店购买几年保险,保险业的优惠返点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然而分期车辆续保是拿不到返点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为什么在 4S 店办分期能拿到更高的优惠幅度?
答案很简单:因为用户贷款购车产生的利润比让利多。
这个现象也是慢慢演化过来的:
20 年前,贷款买车是无奈之举,既需要买车钱又不够,只能向银行申请车贷,经销商愿意替车主跑流程就算很大的帮助,问过一个 20 年前贷款购车的人,当时利息很高但都是银行收的,4S 店能把车卖出去就行,没有额外收费。
10 年前,贷款买车是一种方式,赶上自主品牌逐步崛起,国内车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开始占据汽车消费的主导地位。虽然汽车便宜了,但是大多数年轻人依然没钱,怎么办?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品牌和经销商开始有目的性的去推广贷款购车业务,其想法依然是为了促进销量。
分期业务初期本就是为了扩大用户基盘而来的,时至今日依然带着这一层属性,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刺激汽车消费相关措施中也有这样的建议: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从 2010 年开始,所有人都知道,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能促进进步,往往也能导致实力不足的选手崩盘。
当汽车行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之后,躺着卖车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全行业价格战导致了一个更奇葩的现象:谁先报价谁先死。
所以汽车行业有两件事必须要做:
(1)进一步扩大潜在用户基盘;
(2)避免价格直接冲突形成恶意竞争;
第一点主要由品牌方来做,在提供金融业务的同时,增加贴息政策,出发点很清晰:尽量让原本买不起车的人,能买得起,且不会比全款购车的人多花钱,避免心理落差和抵触。与此同时,合作银行和自有的金融机构都大幅度简化了贷款手续和流程,大幅度提高了审批效率,时至今日可以做到当天审批当天放款。
第二点主要由经销商来做,当车价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那就把利润转移到水平业务上,装饰、保险、分期,都是可以盈利的项目,甚至给出来的车价可以不挣钱,可以赔钱,但是一定要从其他业务上面收回来。
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既是为了增加竞争力,也是为了增加销售利润。
所以人们发现,全款买车和贷款买车竟然不是一个价格,甚至贷款买车更便宜。其实该挣的利润经销商已经挣到了,而如果你是在预备全款购车的情况下被说服成贷款购车,那么不管你表面上得到了多大优惠,其实经销商的收益已经超出预期了。
如今,各个品牌的经销商都会有针对性的去推分期购车,早已经不再是为了促进销售的那个时代了,甚至如果用户不考虑分期的话,某些不够成熟的销售顾问接待动力都会大打折扣。全款与分期之间的区别,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收益,也决定了汽车销售的工资收益。
最后总结一下,是否选择贷款购车,要看自己的需求,需要分期就分期,不需要分期就不要刻意去占「表面上的那点便宜」,不要单方面听信经销商的推荐。
备案号:YXX1gezZn8ET4wal0oUPRzk
编辑于 2021-01-11 14:02 · 禁止转载
打消困惑:汽车上户流程解析
在讲解上户流程之前,先提一个小建议:
在购车过程中,不管对于价格是否满意,都应该要求汽车销售罗列清楚费用明细,而不是单纯得只报落地价。
我多年以来接到过最多的求助也是因为「落地价」而产生的纠纷,很多车主朋友只看了一下落地价在自己心理价位区间就交钱提车,却不知不觉损失了很多利益。
落地价也叫包牌价,其实是一种不够透明的销售模式,汽车销售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让用户感觉划算,会把落地价制作地非常有竞争力,但其中的细节水很深,比如降低保险保障额度、减少保险项目、续保购置税费用等。
所以,落地价(包牌价)可以选择,但一定要看到明细,全项无疑问才可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汽车上户流程,包括随车手续、保险购买、购置税缴纳、车管所上牌等一系列流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很多大型汽车集团可以做到店里交购置税和选号上牌,遇到这种情况只需要咨询具体费用,如果收费不夸张,那么其实是很方便的途径。
第一步:清点随车手续
发票:购车发票全称「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为六联机打发票,包含发票联(车主留存)、抵扣联(公户车辆可用来作为扣税凭证)、报税联(缴纳购置税使用)、注册登记联(车管所上牌使用)、记账联(4S 店财务记账使用)、存根联(4S 店留存)。
发票价格是指这款车本身优惠后的价格,不包括保险、购置税、上牌费等其他费用。
合格证:合格证是一台车最重要的证件,其类似于公民的身份证。如果汽车合格证丢失或者损坏,是无法完成上户手续的,同时向品牌主机厂重新补领也很麻烦,还会支付高昂的费用。
有些 4S 店在购车当天拿不到合格证,需要等银行释放,其实这是行业中称作「三方融资」的业务。
三方融资:经销商、融资机构、品牌方,签订三方融资协议,以解决经销商进货资金压力;
授信额度:指融资机构在一定金额及期限内,向经销商发放的可循环使用的授信;
融资机构:和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
使用三方融资等于多了一个向银行申请额度的流程,而这个授信额度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单纯就是贷款。三方融资的额度审批通过后,银行会将资金直接汇入 4S 店所属厂家的车款账户,而非直接向 4S 店提供资金,也就是说,这笔钱给 4S 店用,但不经 4S 店的手,同样不会用于进货以外的任何行为。
等合格证时间过长应该是很多车主遇到的情况,甚至被 4S 店告知 7 天以内都是正常的,这里强调一下,随着银行监管越来越严格,很多店都被要求在售车当天(至多第二天)就必须进行打款赎证,3 天已经算是漫长,7 天以上就更不合理了。
纳税申报表:此表需要车主配合报税联发票及个人/车辆相关信息缴纳购置税时使用,必须由销售机构(4S 店)出具,通常情况下,车主没有其他渠道自行开具。
注册登记表:此表的作用则是配合注册登记联发票及个人/车辆相关信息在车管所办理上户手续时使用,有别于纳税申报表的情况是,如果 4S 店/其他销售机构没有为消费者开具,那么消费者同样可以要求当地车管所义务出具此表。
需要注意的是,此表有严格的地区限制,因此异地购车是无法使用购车 4S 店开具的注册登记表的。
此外还有两类不影响新车上户但也需要清点的随车物品:
保修手册/说明书/三包凭证:购车后先通读一边使用说明书,往往可以解决大部分用车问题,同时保修手册和三包凭证是享受售后保养、维修、索赔服务的重要随车手册。尤其是保修手册,应该妥善保管。
其他随车物品:每台新车都应该配备的工具包(千斤顶、扳手、三角牌等),特定零部件(天线、尾喉等)、特定装饰部件(贴膜、脚垫等)、功能型部件(点烟器、流量卡等)。每个品牌每款车型的随车物品都不相同,需要用户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第二步:购买保险/缴纳购置税
保险方面:
在购车发票开具出来并至少拿到了合格证复印件的前提下,下一步就是购买保险和缴纳购置税,并且这两项内容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分先后。
关于汽车保险有两点注意事项:
目前大多数 4S 店会默认捆绑保险,也有小部分 4S 店不做要求,基于这种现状,消费者们有必要问清楚而不是被行业潜规则同化,导致自己也默认购车必须在 4S 店买保险这种想法;
目前全民车主保险意识提升越来越高,虽然只购买交强险即可合法达成上户要求,但这里依然建议大家购买一定份额的商业险,比如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毕竟交强险的保障额度并不高,适用性也不够广。
2020 年下旬的保险费改调整幅度比较大,尤其是车损险的合并和部分新增条款,这里直接放图供大家理解:
交强险变动:
责任限额提高,有责总限额提高至 20 万,无责总限额提高至 1.99 万。
商业险变动:
1、主险精简,新增附加险:各主险相同的内容合并在通用条款中并删除免赔率部分;附加险增加轮胎单独损坏险和附加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2、保险责任范围明显拓宽:简化列明责任,车损险内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发动机涉水等保险责任;
3、责任免除删减:删除实习期、驾驶营运性车辆无许可证、学习驾驶时无教练陪同、非允许的、标的车未检验、被政府征用、地震及次生灾害、自燃、未经修理损失扩大、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
4、删除免赔率: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违反安全装载加扣。
5、丰富商车险产品:增加驾乘人员意外险条款。
6、增加减费附加险:绝对免赔率、发动机进水损坏除外特约条款。
7、增加增值服务附加险。
8、规范条款表述:优化条款表述(删除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协商争议处理第三方评估)与通用条款部分(合并原来主险表述相同的部分,赔偿处理、时效等通用内容)。
购置税方面:
这里并不建议用户委派 4S 店或其他汽车销售机构代办购置税业务,因为其流程本身并不复杂,同时又有可能成为销售店从中谋利的手段。
而税收是国家税务行为,销售店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依赖消费者的信任和信息不对称性从中获利。
购置税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开票价/1.13×10%=购置税额(汽车销售最方便的计算公式)
不含税价×10%=购置税额(建议使用这种计算方式,最明朗)
部分优惠幅度大的车型,有可能出现计算存在出入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则只能以税务局收费结果为准。
无论是去当地税务大厅还是网上缴纳购置税(部分地区已开通),需要的材料都是消费者可以轻松整理的:
纳税申报表(由 4S 店出具);
机动车发票联/发票联复印件,发票报税联,合格证/合格证复印件;
车主身份证/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银行卡等当地税务允许的支付手段均可。
整体流程为:区号排队→递交资料→核对车主/车辆信息→支付购置税金额→领取完税证明和发票
在不计算排队时间的情况下,整套流程 15 分钟内可以办理完成。
第三步:选号上牌
机动车至当地车管所上牌时,通常建议车主带上亲戚朋友,双人同行会更加便利,当然,如果只有一人也仅是增加一部分排队时间而已。
车主携带发票、合格证、身份证、注册登记表等随车材料至车管所后,先到大厅区号排队办理车辆登记,随后移动车辆排队进行车架号拓印和新车拍照。如果是双人同行,这两个环节可以同时进行。
车架号拓印和车辆拍照完成后,下一个环节是新车查验,该流程不仅检查车辆本身状态是否异常(比如车辆信息备案情况、生产日期是否超过 2 年等),同样会查验车主本身的情况(比如是否有违章尚未清零、名下有报废车未清零等),人与车均查验无误,即可通过此环节。
新车选号阶段,有两个途径,分别是车管所内终端机选号(目前主流是随机出现 50 个号牌由车主任选其一),另外则是网络选号,可以有限度的自行设定号码偏好。网络选号可以在车管所官网进行,也可以在车管所官方手机 APP(交管 12123)上进行。
机动车网络选号规范
网页端选号示例
APP 端选号示例
最后就是等待号牌制作,并完成挂牌了。该环节并没有太多注意事项,但需要注意在临牌失效前完成挂号操作,否则会被判定为无牌驾驶。
总结
新车上户的整套流程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些车主潜意识将其复杂化了。近两年,全国各地的税务局和车管所其实都在不断改革,目的是提升办事效率,同时增加消费者办理业务的体验。
所以,在有条件又愿意尝试的情况下,建议车主们都尝试自行上户一次。
备案号:YXX1Q3LgkGnsz94D2RiM4Lz
编辑于 2021-01-22 15:01 · 禁止转载
不同价位车型推荐
本节将对目前国内在市的一些车型进行轻度推荐。
由于汽车是一种复杂的工业产品,同时也存在「车无完车」的现象,所以在推荐过程中,会考虑到销量、口碑等因素。而轻度推荐的意思是:这款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购买选择,但消费者们更应该贴合自己的需求购买最适合自己的车型。
下面我们将汽车价位划分为 10 万以内、10-15 万、15-20 万、20-30 万四个区间,来聊一聊都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家用车型。
10 万以内
近几年,自主品牌在 15 万以内的市场中拥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产品的逐渐成熟和更精准的成本控制,导致不管是外观、动力还是配置都领先于合资品牌。
但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很多合资品牌也在试图用一些特定产品去进行竞争,像火过一时的捷达品牌和日产、大众品牌的「经典款」车型,都在此列。
1、东风日产-轩逸经典版
行业内有一句调侃的话是:东风日产的半壁江山是轩逸,轩逸的半壁江山是经典版。
这里指的就是轩逸经典的销量规模是非常巨大的,2020 年轩逸成为国内全系车型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其主力配置就是经典版,原因很简单:多年口碑积累和低定价高优惠的销售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买轩逸经典的用户和买新轩逸的用户群体并不重叠,选择经典版的用户更看重实用性和经济性,是作为常规代步车来使用的。
多年以来,轩逸给市场的印象一直是省油、耐造、适合家用。
2、吉利-帝豪
帝豪是吉利品牌旗下多年的一款车型,从刚上市时候的惊艳到如今的口碑沉淀,也已经成为类似轩逸一样的产品定位:用户择购理由纯粹——适合日常代步、价格便宜。
自主品牌 A 级车中,帝豪的销量是最高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款车平时被提及的并不多。
从用车意义上来说,帝豪这款车的特点就是均衡,人们会发现外观、配置、动力都对得起它的价格,而它的价格又确实不高。
3、宋 pro
在比亚迪的朝代车系中,围绕「宋」开发的几款产品都比较成功,其中宋 pro 则是一款难得的能下探到 10 万以内区间的紧凑型 SUV。
买宋 pro 的用户有 80% 都是将其作为人生中第一台车购入的,因为这款车不仅价格够低,空间运用和外观设计都基本令人满意。
宋 pro 是典型的用一个配置带动销量的车型,其中最热销的配置是自动精英型,由于此现象存在,比亚迪经销商处也会主要备货该配置,从而导致其他一些配置常年无货。
4、五菱-宏光 MINIEV
这是 2020 年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能源车型,这款宏光 MINIEV 凭借小巧可爱的外观和极低的起售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在新能源领域中,受到这款小车冲击的可不仅仅是那些品牌车型,还有穿梭在大街小巷时常被诟病的「老年代步车」。
宏光 MINIEV 的女性用户非常多,主要用途除了上下班代步、接送孩子,也有些车主是买来专门应对城市限号使用的。
在这个价位区间,宏光 MINIEV 也是唯一一款可以合法上路的电动车,所以说,产品固然重要,产品策略也很重要。
10-15 万
在 10-15 万这个区间,汽车市场竞争就变得非常激烈,不管是自主品牌的 SUV 还是合资品牌的 A 级轿车,几乎每家都能拿出一两个主力车型来抢占市场份额。
从历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来看,10-15 万的 A 级轿车一直都是最热销的,而能与之抗衡的,则是哈弗、吉利这些品牌的 SUV 车型。
1、一汽丰田-卡罗拉
卡罗拉目前不是霸榜车型,但它有另一个光环:全球销量最高的车型,截止 2020 年底,全球范围内已经累计销售 4800 万台。
这款车能热销的原因很简单,它以中庸的设计理念,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的用户需求,也就是说卡罗拉车主中,有男有女,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和老年人,有上班族也有个体生意人。
有一句调侃卡罗拉的话:优点是没缺点,缺点是没优点。
2、哈弗-H6
这是一款常年霸榜的自主 SUV,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
不管多年以来哈弗 H6 的口碑有哪些变化,事实上可以成为经久不衰,即使在哈弗产品规划中 F 系列已经逐步崛起,但目前扛起销量大旗的依然是哈弗 H6。
这款车的特点是年龄段覆盖很广,不管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都是其潜在用户,车型本身也很贴切的诠释了「个大、便宜、配置高」的特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在动力和油耗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
3、东风本田-思域
能被网友冠以「神车」之名的并不多,但思域是其中一个。
不管是出于调侃还是认可,事实上思域这款车近几年来确实非常受年轻人追捧,再细分来看,25-35 岁的男性车主能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热衷于改装的用户。
从 1972 年第一款思域问世再到 2016 年的十代思域的持续热销,使得这款车一直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去年思域发布了两厢版,运动气息更浓厚,不过由于这款车的价格常年坚挺,所以成为了一部分用户选购的制约因素。
4、长安-CS75 plus
其实从市场眼光来看,长安是进两年才「觉醒」的品牌,其重点就体现在车型外观设计上。
在此之前,不管是吉利、长安还是比亚迪,各家都有其亮点产品,但往往容易形成同质化严重导致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而后来的长安产品设计语言就突然给人带来了惊艳的感觉,成为了一款能单纯靠颜值就打败很多合资品牌的车型。
由于外观设计优秀,这款车的男女用户比例并不失衡,车主覆盖面确实增加了不少。
15-20 万
在这个价位区间,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重点体现在 B 级轿车领域。
当我们审视整个行业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品牌是否有知名度、是否能屹立不倒,其往往要有一款拿得出手的 B 级轿车,像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天籁都在此列。
同时当超过 15 万级别后,自主品牌的产品序列明显减少,竞争力也有所下滑,以后如何还很值得期待。
1、广汽丰田-凯美瑞
凯美瑞谈到 B 级轿车时绕不开的一款车,给人的印象就是外观不突出,内饰不突出,动力虽然够用但也不突出。
但就是这么一款车,同时挂着保值率高、用车省心、养护费用适中、故障率低的口碑标签,同时由于价格行情一直很稳定,优惠也从来不会过于夸张,所以分不出什么淡季和旺季,任何时候购买都相差不多。
2、广汽本田-雅阁
雅阁和凯美瑞的情形很像,一样的经久不衰,一样的 B 级轿车标杆,还一样都是日系车。
有所不同的是,雅阁的价格行情在二级市场有过几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导致不像凯美瑞那样坚挺,但不够坚挺的背后也意味着消费者往往可以拿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目前,雅阁的设计和目标群体定位越来越偏向年轻化,这已经和 10 年前的雅阁定位完全不同了,车主年龄段也几乎年龄了 10 岁左右。
当然,足够吸引年轻用户却也要承受流失中老年用户的代价,其中如何取舍就看品牌自己的策略了。
3、奥迪-A3
在 B 级轿车竞争激烈的价格区间,奥迪 A3 作为一款 A 级轿车销量也不差,究其原因在于品牌和高额优惠幅度。
品牌力其实就是竞争力,所以哪怕车型小、配置低,但有品牌的加成下,下探市场行为错位打击的效果就会非常好。
对于注重性价比和实用的用户来说,传统 B 级轿车才是最佳选择,但对于在意品牌的年轻人来说,奥迪 A3 的定位又恰到好处。
目前 A3L 刚刚上市,价格上涨,车型尺寸拉长,是否能延迟老款 A3 的热销还是很令人期待的事情。
4、东风本田-CRV
CRV 也是一款热销多年的紧凑型 SUV,也曾经成为「机油门」风波影响的主要车型之一。
从线下情况来看,「机油门」事件带来的伤害确实需要时间来抚平,因为至今依然有消费者在关注着,不过对应的真实情况是 CRV 的销量已经得以平稳了。
这款车的用户群体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各种年龄段,用户们选择 CRV 的理由也很简单:销量高、保值率高、故障率低、外观和内饰设计不错。
20-30 万
超出 20 万直到 30 万这个价格区间,虽然也还算在常规家用车范围,但其车型赋予用户的意义已经不再单纯是一台代步车了。
选择这个价格区间汽车的消费者也会对车型有了很多要求,比如更丰富的配置、更宽敞的空间、更青睐的品牌、更先进的科技等。
1、特斯拉-model 3
作为一条公认的「搅局鲨鱼」,特斯拉自从在国内建厂生产以来,就是一个既有销量又有流量的品牌。
销量大到用户必须排队等车,流量大到能养活众多媒体/自媒体。
国产的 model 3 价格一降再降,目前标准续航升级版已经下探到 24.99 万,说它是「搅局鲨鱼」的意思在于,作为一款电动车,不仅成为新能源市场中的一座大山,更是直接对标到传统 B 级燃油车领域,包括奔驰 C 级/宝马 3 系/奥迪 A4L 在内,目前就连凯美瑞/雅阁这类老牌强势车型都受到了冲击。
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也是目前消费者们比较认可的销售模式,其不捆绑销售、重体验轻推销的理念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共同认可并进行的运营策略。
2、广汽丰田-汉兰达
汉兰达上市了多少年,就被各个品牌的竞品车型对标了多少年。
不管哪个品牌发布中型 SUV 新车,只要不对标一下汉兰达,好像就差了那么点意思。但多年过去了,很多品牌车型已经没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汉兰达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很多经销商还在加价销售。
汉兰达被诟病的问题也有一些,比如内饰简单、销售加价等,但在广汽丰田的销售策略下(控制产量),这款车也成为了经销商的摇钱树。
说到底,保值率、功能性和耐造性都是汉兰达能被追捧的主要原因。
3、别克-GL8
在汽车细分领域中,MPV 的销量是无法和轿车/SUV 相媲美的,因为 MPV 的工具车属性更强烈,只有在特定用途下,消费者才会考虑 MPV 车型。
但是提到了 MPV,就永远无法绕过的一台车:别克 GL8。
就像汉兰达是 SUV 中的现象级车型一样,GL8 也一直在无优惠/加价销售之前徘徊,同样的竞争力极强,同样的供不应求。
不管是商务用途还是家庭集体出行,GL8 作为 MPV 车型中的标杆,受到的追捧程度依然是最高的。
4、凯迪拉克-CT5
熟悉通用品牌的用户都知道,目前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个品牌的优惠幅度非常大,动辄几万元的优惠能直接让车型的价位下探一个区间。
大部分用户选择 CT5 的理由只有两个:性能和性价比。
对后驱车情有独钟的用户,如果恰好预算在 20-30 万区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 CT5 这款车,相比奔驰/宝马/奥迪的直接竞品,CT5 的性价比也确实非常突出。
以上就是针对各个价格区间的推荐车型。其实,值得推荐的车很多,而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车型的特点也不同,所以如何发现一款车是否满足个人所需,还是要多看多了解。
同时,即使本文推荐了的车型,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市面上也不存在完全挑不出缺点的车型。
备案号:YXX1NdenQzjIMrezbPsJ2en
编辑于 2021-02-03 15:44 · 禁止转载
热销品牌车型推荐:大众、本田、丰田、吉利、日产、别克、长安、哈弗、五菱、奥迪
在整理车型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往往值得推荐的车型也是目前销量很好的车型。
换句话说,销量规模巨大的品牌,一定在产品理念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成熟的思路,它们要么拥有爆款明星车型,要么全系销量均衡且可观,今天我们就提取 2020 年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信息,再看看这些品牌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车型。
大众
1、上汽大众-朗逸
把南北大众所有车型销量放在一起对比来看,朗逸以 41.7 万的销量处于绝对优势,这是一台多年以来持续热销的车型,除了每年更新的版本之外,还有朗逸起航这款经典车型用来下探价格区间。
朗逸和朗逸起航的用户群体也大不相同,前者是最常见的 10 万级家用 A 级车,而后者则是落地不到 10 万更有性价比的代步车。
也就是说,朗逸这款车的销量就像是用两个不同车型共同组成的,这个策略有点类似于轩逸和轩逸经典版。
2、一汽大众-迈腾
在发生中保研事件之后,帕萨特的销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从而也被迈腾拉开了差距。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家用车合资品牌如果没有一款令人耳熟能详的 B 级车,只能说明品牌强度不够,而大众的两款 B 级车都足够有知名度。
迈腾的用户以男性为主,几乎不会有过于激进的诉求,所以一款偏向于均衡的产品特质加上不低的市占率,就是选择这款车的主要原因。
本田
1、东风本田-CRV
作为一款 2004 年就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来说,CRV 这款车的认可度和用户数量规模都是可观的。
2018 年东风本田「机油增多」情况对旗下车型或多或少都造成了影响,所幸后续发展逐渐缓和,CRV 这款车的销量也逐步回暖。
偏运动风格的内外设计和良好的驾驶体验以及较低的故障率,依然是 CRV 目前的主要卖点。
2、广汽本田-雅阁
又是一台 B 级代表车型,与自家兄弟车型 inspire(东风本田)的对比,雅阁的知名度还是太高了。
雅阁的售价在国内热门 B 级车中很微妙,它比天籁、迈锐宝更坚挺,却又比凯美瑞和亚洲龙优惠幅度大,借着长年累月的口碑和稳定的品质一直活跃在一二级市场中。
早些年雅阁的用户群体年龄都在中年以上,经过几次改款已经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算是年轻化设计比较成功的一款车型。
丰田
1、一汽丰田-卡罗拉
在 A 级车领域,永远绕不开的就是这款车。
我们会对卡罗拉有很多善意的调侃,比如「优点是没缺点,缺点是没优点」,「一款让亲朋好友无话可说的车型」,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这款车的全球热销成绩,可能过了 2021 年就要突破 5000 万台大关了。
卡罗拉的特点是既没有突出项,各方面表现又很稳定,年龄段覆盖很广,男女老少群体中都有其用户。
2、广汽丰田-汉兰达
其实对于广汽丰田的热销车型来说,推荐凯美瑞更合适,但是 B 级车实在太多,所以不如来看看另一款现象级的车型:汉兰达。
这是一款从上市就在被竞品全方位对比的车型,时至今日竞品们却一直没有达到汉兰达的高度——无优惠甚至加价销售,车源供不应求。
对于汉兰达这款车来说,它的配置功能没有太大亮点,能一直抢手的原因有两点:耐用性和保值率。
耐用性决定了这款车既可以城市通勤又可以作为特殊环境工作车使用,而保值率导致在出售二手车时,价格比竞品车型高很多。
吉利
1、吉利-博越
在博越上市初期,厂家宣传为「最美 SUV」,虽然竞争对手们对这个口号不以为然,但博越确实从上市一直火到现在,成为吉利旗下的常青树车型。
2020 年吉利销售总量中,博越依然排名第一,同时占据车系份额 21.59%。吉利汽车也是进几年来唯一能在排名靠前位置的品牌,这得益于主机厂对拼品牌策略的把控和产品的精准研发定位。
博越虽然不像哈弗 H6 一样霸占排行榜多年,但同样是用户在选购国产 SUV 中经常会关注到的车型。
2、吉利-帝豪
帝豪也是吉利旗下热销多年的一款紧凑级轿车,很奇特的一个现象是线上线下讨论这款车的人并不多,但其销量却一点也不低,2020 年单车型累计销售了 22 万+。
这款车讨论度不高的原因有两个:
车型定位已经非常成熟,对于受众来说,缺点是能接受的,优点是恰好需要的;
帝豪的代步车属性非常明显,因其价格低配置高,很容易成为不少上班族、外地务工人的首台家用车。
日产
1、东风日产-轩逸
有一句对日产的描述虽然是玩笑话,但也映射出其销量规模的构成情况:「轩逸是日产全系的半壁江山,经典版轩逸是轩逸全系的半壁江山。」
看一家东风日产 4S 店卖得好不好,只需要看他们的轩逸销售情况就可以大致了解了。2020 年东风日产销售了约 109 万台,其中轩逸占了将近 54 万,足以见得这款车对于东风日产的重要性,同时轩逸也成为了 2020 年的全车型销量冠军。
稳定的品质、经济的养护费用、舒适的驾驶体验和家用足够的车内空间,再加上经典版轩逸低廉的价格,确实有很多让消费者买账的理由。
2、东风日产-奇骏
在合资品牌的紧凑级 SUV 中,只有奇骏做到了 15 万级这个门槛,几乎可以和自主品牌的相关车型正面交火。
这也直接导致在竞品对比中,几乎所有合资品牌的 SUV 都不如奇骏性价比高。在涡轮增压越来越多的市场状态中,奇骏依然保持了自然吸气发动机,对于用户喜好来说,是一个利弊各半的选择。
从整体销售情况来看,虽然奇骏的销量不像轩逸那么耀眼,但在同级别车型中依然是排名前五的产品。
别克
1、别克-英朗
提到别克品牌就很难不提到英朗这款车。
曾经的老款四缸英朗销量逐年升高,市场接受度也表现良好,后来三缸英朗上市,直接导致这款车的销量发生腰斩。不过借以多年的口碑和产品力,三缸英朗销量下滑也几乎稳定在了销量前十的地位,只是被用户诟病越来越多。
直到 2020 年下旬重新推出四缸版本,实现了三缸四缸双动力销售的模式,才使得英朗的受众群体又稳定了一些。
2、别克-GL8
GL8 对于别克品牌来说是一款很特殊的车型。
因为运营模式的原因,通用旗下品牌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的车型优惠幅度都特别大,用户初次询价往往都能拿到几万块的优惠,但 GL8 这款 MPV 不一样。
GL8 从上市至今,几乎一直在无优惠销售,并且消费者还非常买账,也就侧面说明了这款 MPV 在同级中的竞争力和认可度。
长安
1、长安-CS75 plus
同样作为自主品牌,长安的发力期比吉利和哈弗都晚一些,但在后续的产品上,长安的设计愈发亮眼。
在 CS 系列的 SUV 中,CS75 plus 是目前长安旗下销量最大的车型,不管是外观内饰的颜值还是蓝鲸发动机的动力表现都令用户满意。
加载中...
2、长安-逸动
虽然大多数自主品牌的车型销量都很偏科:SUV 销量大、轿车销量小,长安也不例外,但往往自主品牌也能拿出 1-2 款表现不错的轿车,在长安这里就是逸动。
逸动上市已经将近 10 年,期间历经几次改款设计,表现也已经趋于成熟。1.4T 蓝鲸发动机+7 速湿式双离合、全液晶仪表盘等配置都是年轻用户入手逸动的主要原因。
哈弗
1、哈弗-H6
不管是提到国产 SUV 还是合资 SUV,乃至于行业动态分析,都很难绕开的一款车就是哈弗 H6,根本原因在于这款车蝉联 SUV 销量榜首太多次了。
哈弗品牌围绕一款 H6 开发出了很多版本,目的在于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喜好和需要。这款车的优点是空间大、配置高、价格适中,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在油耗上,但从销量数据来看也并不是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2、哈弗-F7
哈弗品牌的 F 系列是近几年才新出的品系,其目的也很简单:在 H 系列的成功经验基础中,基于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再打造一个更有活力的智能网联车型。
在哈弗 F7 面市的初期,其实很多媒体是不看好的,认为哈弗 SUV 只需要 H 系列就足够了,同时因为其自身市场饱和,F 系列的销量也很难发展上来。
但事实是 2020 年,哈弗 F7 也实现了单车型 11 万+的销量,并不算低了。
五菱
1、五菱-宏光 MINIEV
这台电动小车是 2020 年五菱投下的一个爆款,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超越了特斯拉的销量。价格低廉、小巧可爱,对于有代步需求的用户们来说,这款电动车比一些不够规模的「老年代步车」性价比高很多。
从市场策略来说,谁也没想到五菱汽车会凭借一款产品在低价区间直接站稳脚跟,但它确实做到了。
2、五菱-凯捷
凯捷是 2020 年下旬很受行业关注的一款车,值得注意的是,凯捷从上市到 2020 年底,车源一直很紧张,这也直接导致经销商处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车价无优惠也能很快销售出去。
对于五菱来说,2020 年应该算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年份,「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也逐渐深入人心,说明市场从来都会给有准备有诚意的品牌更多发展空间。
奥迪
1、奥迪-A6L
2020 年品牌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只有奥迪一个豪华品牌上榜,这也侧面说明了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奥迪的策略更适合冲量,当然这也和其价位空间有很大关系。
目前奔驰、宝马、奥迪三巨头中,只有奥迪的单车优惠幅度是最大的,A6L 这款车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产品,不管是曾经的商务座驾,还是如今颇具年轻化的设计理念,这款车永远不缺受众和用户。
2、奥迪-Q5L
Q5L 的直接竞争车型是奔驰 GLC 和宝马 X3,不过在价格策略下,Q5L 的落地价格远低于另外两款车型,所以当用户们在车型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场性价比与个人喜好之间的抉择。
以上三款车型的市场表现都很好,奥迪 Q5L 也有自己特定的用户群体。
备案号:YXX1zyke0eAt1zr5eEsA0kN
编辑于 2021-02-25 11:55 · 禁止转载
如何用车:汽车的常规保养与装饰选择
在经历了看车、选车、购车环节后,终于迎来了同样重要的用车环节,接下来,将从装饰、保养这些角度来聊一聊用车相关的知识点。
装饰的选择
在购车之后上路行驶之前,为了舒适度、安全性、便利性,通常我们都会为自己的爱车添补一些附件,这里只推荐一些普遍的、有用的装饰,并不建议用户们盲目选装。
行车记录仪
目前很多智能汽车都原厂配备了行车记录仪,但也有更多的车型尚没有标配。行车记录仪的功能性在于记录行驶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比如事故、碰瓷等,同时,在主流行车记录仪都可以实现手机互联的情况下,不管是查阅还是存档都非常方便。
行车记录仪可以作为证据材料提供给有关部门,也是描述某些特定事件的有利依据。
太阳膜
购车后第一时间贴膜是大多数车主的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省市地区,必须要先上牌后贴膜,否则在车管所拍照环节是无法通过的。
也有的车型原厂自带深色玻璃,对于隔热有一定效果,所以到底要不要给自己的爱车贴膜,要看自己的具体需求和身体接受程度。
全包围脚垫
需要注意的是,全包围脚垫确实可以有效保持车内清洁,脚垫脏了也方便清理,但是不合理的安装方式是会导致主驾驶位存在安全隐患的,比如脚垫过厚导致制动踏板踩不到底、脚垫松动卡住油门踏板等。
所以如果要安装脚垫的话,要养成每次上车检查一下的好习惯。
手机支架
其实从当下的生活方式来说,手机和汽车都算是人们的两大随身智能设备。在车辆驾驶过程中,操作手机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行为,哪怕是从口袋里取出手机看一眼也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手机支架的便利性就在于此,不是鼓励大家行车中多操作手机,而是能像看导航屏幕一样方便地看到手机信息提示。
除了以上列举的装饰/配置外,还有很多车主会在车内备上破窗锤、灭火器、临时停车联络牌等工具,也会为爱车加装发动机下护板、倒车影像/雷达、胎压监测等配置,由于这些装饰/配置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操作,也不是每款车都适用,但又确实有一定的功能性,所以车主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这里要点出几个需要注意的装饰项目:
1. 新车有没有必要镀晶,镀晶成本是多少呢?
镀晶的确是可以提高漆面的硬度(只能防止轻微的刮擦),增强防污能力,但是后期也是需要打蜡保养的。
如果想镀晶的话,尽量不要直接给新购的车辆镀晶,因为新车镀晶与旧车镀晶来说,旧车镀晶性价比更高。
镀晶通俗的来说分为这几个步骤:
做遮蔽(15 分钟)→除去车表面的氧化层、脏东西和划痕(4~6 个小时)→洗车(15 分钟)→做遮蔽(15 分钟)→镀晶(2 个小时)
我们可以看出来镀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除氧化层、划痕和脏东西上,而新车基本上是不存在这些东西的,旧车镀晶一般是 6~8 个小时,新车镀晶一般 2~3 个小时。
镀晶的成本在往往在 400 元左右(技师工时费 100+材料费 300),但是 4S 店却可以卖到 3000 块。
2. 隐形车衣有用吗?
隐形车衣就是简单粗暴的给车子披上一件「外衣」,直接把漆面与外界隔绝起来。
车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定制版的,师傅量车的尺寸定做,另一种是通用版的,这种膜在厂家就按照车型的比例做好了,可以直接贴。
定制的膜一般的都要 1 万多元,通用的膜一般为 7~8 千元。车衣能够很好的保护漆面,防止轻微的划痕,隔绝脏东西,但是价格也比较昂贵。
其实车衣的利润也是很高的,通常进价为 400 元一平米。如果是比较看重车的外观,又接受的了价格,贴个车衣还是比较实用的。
保养的建议
汽车保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比较好的保养流程:选择机油→常规保养→全车检查→针对问题深化保养。
首先把保养分成三个部分:
基础保养
全车检查
深化保养
所谓基础保就是每次都要做的保养也叫小保养,类似于奔驰的 A 保。
首先,我们要选择机油(如在 4S 店保养可跳过此步):
先查找厂家的机油认证
保养手册保养手册其中 MB-××就是奔驰厂家机油的认证,后面的数字代表着认证的版本,一般来说数字越大认证的时间越近,如果保养手册上对机油的粘度有要求,就按保养手册上的粘度选择。
如果没有粘度的话,就把粘度分为两个部分选择:×和 W-××(×代表数字),如 5W40 拆分为 5W 和 40。
其中 W 前面的数字代表低温流动性,数字越低流动性越好,冷启动发动机磨损小,启动较为容易。
W 后面的数字代表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的机油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数字越大油耗越高。
粘度级别应根据环境温度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可遵循下表。
关于全车检查,各个地方的检查项目多少都有点不同,总的来说分为这几个部分:
(1)灯光检查
车灯一般有卤素灯、氙气灯和 LED 灯,卤素灯最便宜,进价一般为 2~8 元不等(飞利浦的)售价一般为 15~35。
LED 灯的功率最低,使用寿命比氙气灯和卤素灯都强,缺点就是不聚光,光比较散,如果需要加装的话可能需要改灯座和接头,网上只要 3、400 元左右,维修厂进价为 400 元,售价为 1390 元,直接翻了三倍。
氙气灯功率比卤素灯低,可以减轻电力系统的负担,颜色白中带点黄光(穿透力比卤素灯弱,比 LED 灯强)可以提高夜间行驶和大雾天气的行车安全。
(2)五油两水检查
项目包含: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方向机油、汽油、冷却液、雨刮水。
机油一般是看油尺,根据用油级别来确定更换周期,矿物油 5000 公里,半合成油 7500、全合成油 1 万公里。
如果发现车子的刹车距离或时间变长,踩刹车时感觉比以前软,就是需要更换刹车油了。一般是 2 年或 4 万公里进行更换,刹车油进价为 35 元左右,售价为 90 左右,工时费为 80 元左右。
变速箱油的检查,有的店看油尺,有的店看公里数,有的店则通过车主的反馈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油尺的话建议按保养手册上的要求进行更换,因为出现挂挡顿挫或者变速箱异响再换的话,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方向机油可以通过车主的反馈和试车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换,通常更换周期为 2 年 4 万公里。
冷却液这里有些朋友有个误区,认为冬天才有用,其实它的作用是使发动机在一个最合适的温度内工作,冬天防止结冰,夏天加快散热,一般更换周期为 2 年 4 万公里。
玻璃水一般做保养时都会添加,玻璃水的利润也很高,一般小瓶的进价 3 元可以卖到 15 元。
(3)底盘检查
看各种油封是否漏油,看轮胎老化程度,看是否鼓包。更换轮胎时最好换和原厂牌子一样,型号一样的轮胎,最好去卖轮胎的专卖店,价格合理,品质也有保障。
看刹车片是否到临界点,是否磨损不均匀。常见的 4S 店套路就是换完刹车片之后要求用户做刹车保养,其实不必做。
其他的检查项目则是看刹车盘是否起槽,是否生锈,看球头是否松动。
(4)机舱内检查
看各种管路是否老化,看点火系是否有问题(火花塞、高压包),更换火花塞之后 4S 店可能会要求车主清洗缸内积碳,其实 10 万公里之内是不需要洗的,如果要洗就要求用内窥镜查看缸内是否积碳了。
看冷却系是否有问题(冷却风扇、水箱、副水壶),更换冷却液时不用专门清洗管路,因为在放完防冻液之后,技师一般会用新防冻液冲洗一下管路。
全车检查完之后,再进行深化保养,注意一定要全车检查完之后再进行。
现在很多的 4S 店都是根据公里数先开单子,不管实际情况。假设车主驾驶习惯好,刹车控制地也好,本次保养根本不需要换刹车片,但是 4S 店会以公里数到了为由,直接开出单子要求更换。
深化保养就是要解决车子存在的问题,常做的有更换火花塞、更换刹车片刹车油、更换变速箱油、更换减震器、更换汽油格。
当然少不了智商税,各类引擎清洗类、保护类项目,各种免拆清洗类项目。
以下是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公里数,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保养手册来做:
1~3 万公里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换机油和机油格(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空气空调格、清洗节气门);
3~4 公里一般情况下需要更换防冻液和清洗节气门(根据保养手册更换火花塞);
4~6 万公里需要更换火花塞、刹车油和刹车片(刹车片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防冻液根据保养手册更换);
6~8 万公里清洗节气门、变速箱油、更换轮胎(根据实际情况);
8~10 万公里更换正时皮带、检查缸内是否有积碳(如果有才要清洗积碳)。
第一条 1~3 万公里写的是基础保养,其余四条写的是深化保养,也就是大保养。通常来说,免拆清洗,打吊瓶,发动机内部清洗和刹车保养都是收智商税的,这些项目基本上没什么用,服务顾问推销这些项目的提成大概在 20~50 元之间/项。
在 4S 店保养和维修厂保养的区别
在 4S 店保养:
所用的配件和油液都是按照厂家的标准;
比较省心,但是价格较高;
有厂家技术支持;
在维修厂保养:
所用的机油不会针对车型来;
配件看店来,有好有坏;
对于偶发性故障没有太多办法,一般都要去 4S 店修;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多年以来见到了太多销售案例和太多需要帮助的消费者。本专栏内容全部都是从知识、经验的角度出发,同时很在意操作性。也希望看过本专栏的朋友们能在汽车选购、汽车养护方面得到一些帮助。
备案号:YXX1MwQ0DQMTlgkYJ8H3A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