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

简介:铸币权在货币发展史上,1971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点。这是人类抛弃黄金束缚的一个里程碑时刻。脱离了黄金限制的各国货币,从此各自凭本事说话。但是美元显然是各种货币当中最具实力的那一个。于是,继金银打败其他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美元又打败金银和其他国家货币,充当起世界经济的通货。而其他货币则从依附金银,变为依附美元。货币地位的不对称,让美国和美元拥有了非同一般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其他国家则要看...

image.png

image.png

塔哥FRM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博士

关注

特里芬两难

自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一家独大以来,金融战争就成为美国勒索、掠夺世界各国,维持自身霸权的一个强力统治工具。

美元霸权虽然飞扬跋扈,却有一个内在的机制缺陷。

在这个缺陷的驱动下,美国不断放大金融战争的规模,直到自己卷入并且深陷其中。

美联储大楼

铸币权

在货币发展史上,1971 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点。

因为在这一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以这一事件为标志,贵金属失去了其持续了千百年的货币地位,人类从此进入信用货币体系时代。

这是人类抛弃黄金束缚的一个里程碑时刻。

脱离了黄金限制的各国货币,从此各自凭本事说话。

但是美元显然是各种货币当中最具实力的那一个。

于是,继金银打败其他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美元又打败金银和其他国家货币,充当起世界经济的通货。

而其他货币则从依附金银,变为依附美元。

货币地位的不对称,让美国和美元拥有了非同一般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其他国家则要看其脸色仰其鼻息。

搬倒了太上皇的美元,从此真正站立起来,开始行使它的统治权力——铸币权。

铸币权是个好东西。

有了铸币权,你无需从事生产,只要生产货币,就可以用货币来换来任何你想要的物资。

这是货币的特权。

而由此特权产生的收益就是铸币税

现在美国凭借铸币权有了面向这个世界征税的权利。

于是,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坐到了别人的头上,而其他国家则如众星拱月一般匍匐在下。

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格局。

不过这里却有个隐患,那就是曾经困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里芬两难仍然存在。

特里芬教授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指出美元存在一个内生性的问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如果美元想成为霸权货币,那美国就得保持顺差;如果美国想让国际贸易体系使用美元,那就需要美国保持逆差,以输出美元。

美国不可能同时既要保持顺差(会出现美元荒),又要保持逆差(会出现美元危机),所以这个难题无解。

既要又要,还是特里芬两难。

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

怎么办?很麻烦对吧?

麻烦就凉拌!

两难既然是问题,那就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好喽。

麻烦留给别人,美国这边自然就没事了。

前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谁也没逼着你用美元,谁也没人逼着你跟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你嫌麻烦,可以不用美元呀。

说得好像是这个理。

但问题是,美国通过战后三十年的建设,早已经牢牢占据了全球经济中的关键节点和战略要冲。

美军在海外建立了近 1000 个大大小小的基地(《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大卫·韦恩,新华出版社,2018 年),而美元则牢牢占据了石油铁矿等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

美军占据了全球的物流要道,就可以威慑和控制全球;而美元控制了全球工业的血液,就可以控制世界各国。

天罗地网早已铺开。

你不想发展工业,那就在这个体系外面待着。

你要想发展工业,就进来乖乖认命。

至于两难不两难,那你就得忍着。

1991 年之前,不高兴的国家好歹还有个苏联可以投靠,但在 1991 年以后,世界各国除了投靠美国,几乎再无选择。

美国只给你留下了一条路,但是你有不选去死的自由。

世界各国低头一看自己的身段,再看看美军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只能乖乖认命。

这就是美国敢于行使霸权、敢于给你自由的底气。

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各国别管多么不乐意,也只能选择美元。

美元再怎么滥发,世界各国对美元信用再怎么不满,也只能继续使用。

世界各国只能独自吞下特里芬两难的苦果,眼睁睁看着手中的美元不断贬值。

特里芬两难是世界各国的问题,但不再是美国的问题。

但新的问题又站了出来。

钱印得太多了?

美国拿到了美元霸权,当然不是为了供着,而是为了使用。

美元印得越多,铸币税收的就越多,美国便宜占得就越大。

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美元越印越多。

美元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物商品的增长速度——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要是我能收铸币税,我也愿意躺着就把钱挣了,干活多累。

于是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权,在世界范围大肆收购物资。

贸易逆差就形成了。

美国铸币税收的越多,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越大。

而随着逆差流失到海外的美元就以各种形式,尤其是外国官方储备的形式停留下来。

刚才说了,外国在面对美元的时候只能独自承受特里芬两难的后果,也就是说既然选择使用美元,就得接受它的价值越来越低。

但眼睁睁看着手中好不容易赚来的美元就这么一路贬值,心里毕竟不好受。

所以世界各国就会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把美元花出去。

或者说,在官方储备足够的时候,把美元花出去。

把美元花掉,换成物资,美元贬值的损失自然就控制住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跟谁买?

跟其他国家买?

可以,但是等到其他国家手里美元也足够多的时候,那就会变成你们两个国家一起找别人买。

……

这个流程一直下去,直到所有国家都觉得手里美元太多的时候,就只能找美国买了。

美国当然是不能拒绝的。

因为这是美国的货币,他没有退路可躲。

但问题是,美国本来是想赚铸币税的便宜,本来就没打算生产足够多的物资,所以他没有办法满足你的采买需要。

如果美国愣要为这些海外美元兑换一些物资的话,那么通货膨胀就一定会上升。

这样,美元霸权的后果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头上。

于是一个新的悖论浮出水面。

美国享受美元霸权,就要超过物资供应的水平超发美元;超发美元最终回到美国完成消费和采购;消费采购需要美国增加物资供应。

既要超发,又不要超发。

既要又不要,咱们这里暂且把这个悖论叫做「塔哥悖论」。

「特里芬两难」的后果可以转嫁给其他国家,但塔哥悖论的后果就只能美国自己承受了。

因为美元是美国自己的货币,它退无可退。

这下问题就大了。

这意味着,当美元印得足够多的时候,海外美元就会成为美国的潜在威胁。

当外国政府想花掉手中美元的时候,外国的美元储备就成为美国的现实威胁。

美元霸权自己,亲手制造出了自己的威胁。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如果美国给外国提供金融资产用以购买,可不可以消耗掉外国消费官方储备的欲望。

回答是不可以。

首先外国的美元储备本身就是以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的形式出现的,现在给它换一种形式是换汤不换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其次,外国的诉求是避免美元贬值的损失,克服特里芬两难带来的后果,不是为了在几个美元金融资产中进行选择。所以,金融投资不能解决产业消费的诉求。

咱们接着往下说。

外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储备成了美元霸权的威胁,这个难题怎么解?

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和节流。

开源,就是说国内要开足马力生产物资,好填补超发美元造成的物资缺口。

但是这就是让地主下地干活。

美元霸权是为了让自己享受,可不是为了让自己下地干活。

所以这个办法不可行。

那么就剩节流了。

节流就是把外国的美元储备干掉,这样对美国物资需求的压力自然就降低了。

那么如何在现有规则下,合理合法地,消耗掉外国政府的美元储备呢?

一个计划粉墨登场——

金融战争。

(打仗当然也行,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且也跟这里不冲突)

金融战争

金融战争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这不光是说美国的国力领先,更是说美国在金融战争中握有先机——因为美元和美联储在美国,其他国家只能被动出招。

所以只要设计得当,美国就可以利用先发优势和信息优势,围歼掉外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储备。

一旦外国政府手中的美元储备被消耗掉,美元霸权的威胁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不过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

在苏联解体之前,美苏对抗的冷战冲突是这个星球上的最大矛盾。

所以,当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才终于得以把精力放到解决美元霸权的威胁上面来。

而此时美国 GDP 占世界的比重已经跌到 25.16% 的最低值,美国亟需回血!

不过,GDP 比重虽然下降了,但美国声望却因为冷战获胜和唯一超级大国的威势,达到了顶点。

挟此势能,美国价值观成为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以至于福山乐观地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即西方的自由民主已经取得历史终结性胜利。

在福山看来,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天时地利人和,美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着手准备解决威胁美元霸权的国外美元储备了。

二战后,这个世界的主要经济增长,除了西方国家重建所经历的 20 多年的黄金时代外,就属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最为出色。

在东亚模式的带领下,亚洲国家迅速成长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比如泰国,1971 年泰国外汇储备仅 7.1 亿美元,但到了 1991 年已经增长为 172.9 亿美元,增长 24 倍。

韩国 1971 年外汇储备为 4 亿美元,到 1991 年为 133.1 亿美元,更是暴涨 33 倍。

即使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1971 年之后也仍然保持了比欧洲更持续有力的高速增长态势,外汇储备从 1971 年的 137.8 亿美元,增长到 1991 年的 617.6 亿美元。

样本国家 1996 年官方储备跨年度增长率对比

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也大抵如此,并涌现出来四小龙四小虎这样的一批发展代表。

总之,亚洲民族的勤劳特征推动亚洲国家迅速成长,把亚洲变成世界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但是,就在亚洲国家准备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的时候,美国那边也开始进行收割准备了。

金融战争是在金融领域进行的,为了清理出战场通道,需要各国对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充分的开放,而这就需要当事国执行自由市场经济规则。

为此,美国的收割准备分为几个部分。

思想上,美国从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大力扶持极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芝加哥学派。

在其资助下,芝加哥学派得到迅猛发展,前后竟出了 22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自由市场经济因此成为各国学术界和政府治理的理论指导。

政治上,美国则挟冷战余威大力推广「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是根据 20 世纪 80 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它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在 20 世纪 90 年代广为传播。

在思想理论和价值观输出的同时,美国还同步加强了对亚洲各国人才的培养。

思想送过去洗脑,人才引进来培养,在美国的悉心培养下,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规则成为亚洲各国的官方显学。

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和人才队伍都已到位,泰国等亚洲国家也执行了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规则,尤其是资本市场高度开放。

战场已经清理好,就待枪响了。

1996 年 6 月,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开始收紧世界的流动性。

随即,1997 年 1 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陆续进场,开始埋下对泰铢的沽空仓位。

2 月初,索罗斯试探性出手。

国际炒家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 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而后在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导致泰铢汇率大幅度变动,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这是市场上首次出现的大规模泰铢抛售风潮,泰铢兑美元汇率降至 10 年来的最低点(26.18:1)。

泰国央行虽然投入 20 亿美元稳住了局势,但汇率攻击也从隐蔽转向公开化。

关键时刻,穆迪等三大评级公司又适时站出来,表示对泰国评级的担忧。

于是,在各路国际力量的联动下,对冲基金的攻势越来越猛。

终于在 7 月 2 日,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为标志,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正式掀开。

危机期间,对冲基金以市场之名,对泰国为首的亚洲国家货币展开了血腥围猎。

战场从汇率开始,沿着完全开放的金融通道,向股市期货期权等各级资本市场迅速推进。

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昔日繁华的曼谷街头,入夜之后竟然连灯都开不了。

危机席卷亚洲,将亚洲国家依次拖入深渊。

用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的话来说,就是这场危机让就是「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在印尼,危机甚至导致了大规模的华人大屠杀事件。

这还不是亚洲各国的唯一损失。

身处危机中的亚洲各国在正面战场上遭受惨败,但翻过身来却还得向 IMF 求助。

IMF 虽然是国际组织,但却是美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机构,其救援思路也和芝加哥学派和华盛顿共识一脉相承。

它为亚洲各国开出的药方都是千篇一律地加大私有化力度,货币自由兑换,开放市场,支持破产,缩减开支等等……

亚洲各国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印尼总统苏哈托在 IMF 总裁康德苏的注视下签署救助方案。二人姿态上的差异被放出来之后,被印尼朝野视为奇耻大辱

亚洲各国因为这场危机痛失十年财富,但美国却因为这场危机吃得盆满钵满。

从下图可以看到,这场围猎之后,美国 GDP 占世界的比重从 26.83% 开始一路走高,到 2001 年甚至达到了 31.35%,较 1991 年有了显著的提高

美元霸权的威胁被一举消灭,美国国力也得到了恢复。

如果这个增长进程不是被 911 意外打断的话,后面的情况还未可知。

遍布全球的金融危机威胁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难料,2001 年 9 月 11 日,一场出人意料的恐怖袭击突袭美国。

双子座在恐袭中被拦腰撞毁,五角大楼被撞掉一角,袭击造成 2996 人死亡。

911 事件是美国本土有史以来遭到的规模最大的袭击,对美国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定下神来的美国人很快就发现,反恐是美国介入中东和欧亚事务的绝佳借口。

唯一能挑战自己的苏联早已解体,现在出师之名也有了,于是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开始大喇喇地闯进热点区域,用军事手段粗暴改写地区格局。

前后对比就可以看到,没有了苏联的牵制,美国行为做事变得更加无所顾忌飞扬跋扈。

以战争为例,苏联解体前的近 50 年里,美国发动的主要战争有朝鲜战争(1950 年-1953 年)、越南战争(1961 年-1975 年)、巴拿马战争(1989 年底)以及 1991 年的海湾战争。

其中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还是在安理会授权之下进行的,而且巴拿马战争和海湾战争时,苏联解体已经肉眼可见。

但在苏联解体后的仅仅 30 年间,美国发动的战争就主要有:

科索沃战争:1999 年 3 月 24 日-6 月 10 日

阿富汗战争:2001 年 10 月 7 日-2021 年 8 月 30 日

伊拉克战争:2003 年 3 月 20 日~5 月 1 日主要战事结束,2011 年 12 月 20 日,美国从伊拉克撤军。

至于 2010 年底阿拉伯之春挑起的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和中东乱局更是没完没了,直到今天也看不到停止的希望。

这些战争不但多数都没有安理会的授权(其中阿富汗战争之初是安理会授权进行的反恐战争,但之后美国滥用授权扩大为阿富汗战争),而且旷日持久,给地区安全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

大炮一响,美国的战争开销随之暴涨,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就狂飙起来。

下图是 1993 年至今的美国国债增长情况。

大家来感受一下美国国债规模增长的加速度。

1993 年至今美国国债增长情况

手握铸币权的美国本来就有超发货币掠夺外国物资的动机,如今大炮一响,印钞机就更是停不下来了。

下面是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情况。

跟后来的表现相比,美国 90 年代初的贸易逆差几乎贴在 0 处,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双双狂增。

贸易逆差也即贸易赤字,对应的是对境外国家的负债,国债对应的是对债权人,尤其是本国公民的负债。

这些债都需要美国将来用物资进行偿还——除非……这些债自动销毁!

同样的剧情再次出现。

只是这一次因为规模的区别,区域金融危机已经不解渴了,美国需要的是一场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下篇咱们来看看美国是如何将金融战场扩大到全世界,如何以美元霸权拉全球下水的。

备案号:YXA1y46XmbltNr8640Sbo6d

来自「盐知识」专栏《血腥的金融:货币、贸易与霸权》

继续阅读下一篇:美国的焦虑:不可逆的去工业化和金融战争的两难查看本专栏全部9篇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开始疯狂攀升,美元霸权的威胁随之迅速积累。  为了解决掉美元霸权的威胁,美国再次祭出金融战争。  而这一次,金融危机的规模将更甚以往。 01 2008 年 9 月 15 日,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次贷危机从美国引爆并席卷全球。 危机期间,世界各国为了救市、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需要消耗大量的美元储备。 而这些被消耗的外汇储备则源源不断地流

编辑于 2023-01-28 11:04・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