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哪些案件是因为小细节破案的?

·

简介:道貌岸然有限责任公司关注我之前在某大型集团的合规部,经历了太多商业相关的离奇案子。当时老板设立合规部主要是集团大了,业务繁杂,对外需要审视商业合作有没有纰漏,对内需要监察内部流程环节有没有跑冒滴漏,顺便重新平衡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所以这个部门属于集团里的强势强力部门,内外部资源在当时也是一流的。我从部门创立的时候就在,下面挑一些有代表性的。第一个案子,消失的资金该会展公司是集团体系内的一个另类,...

image.png

Dweck

道貌岸然有限责任公司

关注

我之前在某大型集团的合规部,经历了太多商业相关的离奇案子。

当时老板设立合规部主要是集团大了,业务繁杂,对外需要审视商业合作有没有纰漏,对内需要监察内部流程环节有没有跑冒滴漏,顺便重新平衡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所以这个部门属于集团里的强势强力部门,内外部资源在当时也是一流的。

我从部门创立的时候就在,下面挑一些有代表性的。

第一个案子,消失的资金

这个案子也是部门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案子,领导转过来的,举报是半实名举报(对领导实名对我们匿名),指向很明确,内容很简单,我司旗下某会展公司存在贪腐及管理问题。

该会展公司是集团体系内的一个另类,主要是为某一类型的大客户专门设置,用来维系客户关系,平常的业务主要就是协助大客户商务接待、举办活动等,会展公司级别也比较高,负责人是老板的前翻译。

这样一个地位极其特殊的公司的案子,属于是领导专门转过来给部门拿来开山立威的,没想到是个硬骨头。

我们入场后,按照事先的计划,把该走的流程走了一遍,拜了会展公司负责人的码头,毕竟是部门第一次办事,说明了情况和来意,得到了该负责人嗤笑的一句话:「我就不信你们能查出什么来。」

但没过几天,他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经过我们铆着劲的初步梳理,会展公司不仅存在管理问题,比如补贴发放不规范、业务审批随意等,还存在惊人的业务漏洞,从这个漏洞环节流转出去的资金 200 万以上。等我们把初步情况汇报上去后,老板也震惊了,专门指示该会展公司业务全停,员工全体待岗,合规部门继续严查,毕竟在当年,200 多万还是很大的一笔钱。

我们拆解一下这个漏洞,会发现这其实是个窝案,从负责人到财务到底下的业务员都是参与者,而且这个模式应该是跑了一段时间了,从账面上看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财务口和业务口的解释不符合常理。比如有一个商务活动,支取了 2 万多现金,一般来说支取现金这种情况有,但那么大额的比较少见,更奇怪的是入账拿的是香烟的收据。业务口咬死是给客户送烟,但首先收据入账就不符合财务要求,再说拿 20 多条中华去送礼?于是财务软了,吐了一点信息,说是公司负责人同意的,其他的就再也问不出啥来了。漏洞出在哪算是大致摸清楚了,但是怎么把这个漏洞的流程再现跑通,参与的各方在其中都是什么角色还是没办法确认。

只好继续细翻账目追查,但收效甚微。这时有人突发奇想,能不能给大客户们发询证函,问问他们是不是收了或参与了,直接把领导气笑了,这些客户不止是我们,就算是老板也一个都得罪不起,还发询证函,发过去一小时内,集团就得原地解散。突然,又有人提出,我们能不能反向操作,不给大客户发询证函,我们给会展公司的下游合作方,像酒店啊、旅游公司啊、烟酒公司啊这些发,毕竟我们对他们来说也是大客户了。这是个好办法,可以试试。

在发了几十份询证函后,没想到石沉大海,毕竟询证函这玩意,因为发的函件是要对方证实某些发生过的业务或者资金往来,懂的人知道是有一定效力的会考虑给回复,大多数人都不懂,接到可能认为是骗子,更不排除有些下游合作方早就跟会展公司串通好了的。有零星回复的也没有什么新的线索。

后来领导发了狠,重新梳理了一遍,之前没发询证函的市内的五星级酒店(因为直辖市五星酒店都是很硬的业务,基本没有作假的空间)也要求发了函,结果,有一家温泉酒店回了函件,说,我司有一张空白支票在他们酒店抵押,希望我们尽快处置。

突破口!

开车直奔酒店,取回支票一看,除了金额没填,其他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只要填写了数字这张支票就可以使用。酒店经办人交这张支票给我们的时候也说,这个很奇怪,但由于我们集团在他们那业务量很大,而且信得过,也就没有特别在意,收到询证函才意识到不太对,赶紧联系我们。

我们重新梳理复盘后,发现这张支票的业务经手人是一个刚入职没多久的年轻人,叫章健。由此我们做了一个跳跃式的推论,即,这张支票并不是实际业务发生存在的,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拿来试探章健的,因为一个正常人无论如何都能判断出,把一张空白支票交给外人是不合规定且存在很大风险的,只有把它作为年轻人的投名状才能解释得通,只要章健违反规定把空白支票交出去了,他们就可以吸收这个年轻人,反之可以业务疏忽的理由蒙混过关后续再找由头把他辞退,至于为什么选择市内的五星级酒店,应该是对方比较正规负责,不会私自拿了空白支票去取现。而之所以被我们发现,是因为考验章健的时间正好卡在我们入场前不久。

为了证明我们的推论,决定把章健叫来问话,为了把这场戏做足,我们做了多次模拟,并找出了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性加强。比如,为了离间章健和公司团伙,领导把空白支票复印后填上了 20 万的数字作为道具,又如通过关系邀请了两位着警服的警员在问话当天到场在门口等候。

当天上午,通知了章健下午四点到合规部会议室问询,第一轮问询下来,我们只是不痛不痒地聊了会天,章健还牛皮哄哄,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但他出会议室去喝水透风的时候,看见门口两位警员,脸色就开始起变化了;第二轮问询开始,我们单刀直入,直接提起空白支票的事,果然章健开始兜不住了,开始往外甩锅,说自己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办事,什么都不知道云云。当我们把复印的支票道具扔到他眼前,告诉他这张支票已经被填写了大额数字,他的行为已经涉及严重犯罪足够判刑的时候,章健双手抓头发,双腿不停地抖,喃喃地说:「我什么都没干,就给了我 5000 块,我就买了个数码相机。」他崩溃了。

领导再次给他施压,现在是下午五点多,五点半我们下班前你不说清楚问题,门口两位警察就直接把你带到分局去,到时候你跟警察交代可没那么好待遇,公司一定会要求从严处理。我才明白,之所以选择下午四点开始问询,讲究就在这,还可以利用时间观念进一步施压。

终于,刚进团伙没几天的章健招了,我们也搞清楚了整个团伙的作案流程和扮演的角色,这伙人仗着为大客户服务,笃定公司没办法向大客户求证业务虚实,采用虚构业务夸大业务支出的方式,伙同下游合作方或者设立皮包公司套取公司业务资金,比如大客户说我下周有个商务活动,预算 50 万,这帮人计算后发现成本 40 万,有 10 万的利润空间,就通过虚构大客户临时提高标准、故意抬高成本等方式把这 10 万利润的大部分给侵蚀掉。

他们之所以一直没出事,就是因为从负责人到底下业务员全部都沆瀣一气,同时把不愿意入伙的人通过类似空白支票这种考验给排挤出去。

涉案金额超过 200 万,写完报告提交上去,让老板定夺是否经侦介入继续深挖。

后续:报告提交上去没多久,该团伙中一核心人物在家自绝,老板曰到此为止,其负责人一身轻松移居澳洲。

第二个案子,酒店里的秘密

之前说过,老板旗下业务繁多,其中就包括酒店,甚至成立了酒店集团来运营,管理的酒店从东北到海南岛,从招待所级别的到国宾馆级别的都有,极其庞杂,所以,给我们安排了对酒店的内审工作,主要对酒店内部管理进行审查,排除经营风险。理论上这是个肥差,审计酒店嘛,对方总得安排吃好住好,而且酒店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稳定,容易出问题的就是那几个环节,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第一站,某海岛准四星级酒店。

酒店总经理亲自出来接待,毕竟之前会展公司的案子在集团内是投下了重磅炸弹的。为了避嫌,我们都是要求吃正常的员工餐或者自助餐,不让被审计方招待。当天晚上大部分同事就在酒店吃了自助餐,也许是特意准备的,内容还是很丰富,鱼虾蟹都管够,我因为有其他安排没一起用餐,按同事们的说法,叫躲过了一劫。

我们一票人和酒店几个高管,拉肚子拉了个通宵,最后都被拉到医院打吊瓶去了。但是奇怪的是,当天用的自助餐,其他的客人都没有问题,难道酒店方有重大秘密不想被我们发现,用定向下毒的方式赶我们走?也不像,毕竟他们几个高管也中招了,再说这样搞只会增加仇恨,并没有很好的收益。

保险起见,我们翻看了用餐时段的录像,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初步判断应该是单独给加餐的海鲜不新鲜导致的。因为没有涉及外人而且大概率是意外,而且酒店总经理也中招了但一直忙前忙后,也处理了他们酒店的人,我们领导虽然还是气不顺,但也没有再苛责对方。

休息了几天后,算是正式入场。话说酒店的内审相对好做,一般收入部分就是房餐两个大头,这部分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关注涉现金部分的管理就行了,略微麻烦的是成本费用,细项很多,但由于酒店都是长期经营的,除非一开始就有埋的雷,否则变动也不会特别大。而且我们领导也精通酒店业务,直接就告诉我们,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一颗星 10 块钱。什么意思呢?就是三星级酒店,一间房的直接运营费用大概在 30 块左右,四星级的 40 块,五星 50 块,有了这个,基本大数也就框住了。

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们领导东哥也不时跟我们讲讲他之前审计酒店的趣事。有一次他去内审一家五星级酒店,在账目里发现一个奇怪的费用项,叫做药品支出,酒店有药品支出项倒不能说不正常,有时候住客有个头疼脑热的准备一些常备药是能解释得通的。但他发现这个费用项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大几千,这就完全说不通了。问总经理,也说不清楚,来接手的时候就一直有这项支出,他怕有什么历史遗留,见这钱也不算多,也就一直没有深究。然后我们领导东哥就毛了,这尼玛小钱就不是钱吗?让你们财务把底单拿过来。底单拿来一看,好家伙,支付的都是计生用品!

把我们东哥气笑了,你们还开展这种业务?酒店总经理看了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忙澄清我们酒店是合法经营,绝对没有那种业务。东哥也表示相信,毕竟他在这酒店也住了些日子了,这家五星级酒店管理还是正规严格的,目测确实没有这些污七八糟的业务。

正当我们表示这有啥好说的,再严格管理的酒店偶尔也会有些漏洞被人钻了,东哥神秘一笑,正准备继续讲下去,突然,有人暴拍桌子大叫,我们知道肯定是有了大发现,都围了过去。只见一个同事指着一大叠粉色的采购底单,上面蓝色复写纸复写的印迹清晰可见,每一张都写着:

死鱼 XX 斤

死虾 XX 斤

死蟹 XX 斤

原来这家酒店采购的海鲜,全部都是死物,令人窒息的是,连装都不装,所有的采购单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天吃坏肚子也就正常了,但为什么没有见过客人投诉?

总经理降级,采购后厨全部干掉,后来我们才知道,送货的鱼贩会配套送来止泻药,而为了掩盖死鱼烂虾的味道,这家酒店的自助海鲜全部都是重料重口味。

回去的航班上,我问东哥:「哥,你上次说的那家五星级酒店,他们有什么秘密吗?」

东哥点点头。

「是什么?真的有那种业务?还能瞒得过你的眼睛?」

「他们真的藏得很好,就算你见着了,你也不会往那个方向想。」

「比如?」

「你能想到他们把小姐打扮成保洁?」

绝!

第三个案子,大山中的乌云

首先声明一下,文中的内容均是发生过的真实案件,虽然从时间上说已经脱敏脱密了,但我也会略做调整。

自从入了合规这个门,简直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商务、法务、财务、业务几块内容都要求有所涉猎并且精通起码两项,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对于我自己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前一后」两个环节。「前」就是商务的尽职调查,要搜集各种信息,去伪存真,加上对事物发展的判断,事成了不一定是你尽调做得好,不成肯定你得背锅,简直就是一门玄学。「后」是指做离任审计,更是玄学中的玄学,有资格被做离任审计的都是高层级且核心的领导人物,涉及人,就一定涉及人心,最难。

这是一次对某度假区总经理的离任审计。这个度假区位于大山深处,依山傍水,有高尔夫球场、高星级酒店群等。该总经理也到了总裁助理级别,属于高管序列,这次是准备把他调任回总部,官升半级,由于度假区业务比重大,他也待得时间很长,快十年了,所以老板要求尽快做一次离任审计,不是不信任他,而是要真实地摸摸底,也给继任者排排雷。

进场后,度假区总经理朱总安排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很舒适,毕竟人家是专业的,每年定时定点接待老板和老板的客人。从财务账面上看,一切都很平稳,现金流稳健,每年都略有盈余,收入和成本费用水平也基本符合这种大型度假区的水平。抽检了一些凭证和银行流水,没见异常,资产抽盘了一些也基本正常。唯一感觉有点奇怪的是这里的服务人员都热情得异常。一般来说,这种大型度假区的人员素质总是参差不齐的,前台碰不到,后台总能遇到几个二愣子。但奇怪的是,不管前台后台一个个都真的把我们当上帝一样,那一脸的真诚甚至虔诚的热情,确实让我印象深刻。

我好奇地问了一下朱总,朱总哈哈一笑说道,这也是托老板的福,在这大山深处修建了这样一个大工程,给山里这些淳朴的人们勤劳致富的机会,度假区员工的福利好,活不多。这个拍得是真专业!

晚上吃饭的时候跟同事聊起来,他也有跟我一样的感觉,同时他还提到一点,这地方的薪资福利对当地人来说可能确实可以,但对外地人来说就一般般了。他们的人力和财务总都已经走了好多个了,基本一年走一个,离职原因填的全部都是个人发展或者福利待遇问题。我说不会吧,财务人力都是集团直管直接派下来的,薪资福利是很不错的,而且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还是挺享福的,怎么会走马灯似的走?

于是第二天,我找到两个已经离职的财务总的联系方式,打算做个简单的访谈,看看有没有漏项。第一位,很有意思,很健谈,但感觉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第二位打过去很冷淡,把自己拎得很清楚,挂电话前我例行问了一下他离职的真实想法和原因,他很惊讶,像感觉终于有人重视他了,欲言又止,最后说,感觉你们这一次确实有来头,给你们一个凭证号自己看吧,我也就只能做到这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让人把这个凭证号前后三个月的凭证都拿了过来,找到那个凭证号仔细研究起来。

这是一份意外身亡的赔付凭证。大概情况是一个年轻人在度假区内爬山不慎跌落身亡,度假区因没尽告知危险和及时救助,向其父母赔付 60 万元,附件有当地出的各种证明、OA 公文审批件、谅解书以及收据等,有证明就证明此事非虚构且非刑事,OA 内部审批也是到了老板,流程没问题,谅解书和收据一并证明了对方拿钱了,已经构成了闭环。为什么财务会提示这个凭证号呢?我看了一下,正是提供凭证号的那位经办的。

我又仔仔细细翻了几遍,发现有几个很小的疑点。一是谅解书上没有写谅解的具体金额,但这种情况不常见却不能说没有,因为理论上没把握拿到钱是不会签谅解书的,也有人有一些其他考虑在谅解书上主动要求不写金额;另一个疑点是水单显示度假区提取的是现金,一般情况下这种特殊大额多为转账,方便而且安全,60 万现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半旅行包;最后一个疑点是家属收据是分开了两张,每张 30 万签收的,度假区保存的一张是原件一张是复印件。

我模拟了半天,发现其实是可以自圆其说,即死者家属没什么文化,对谅解书等文本没概念,谈好赔付后就直接签了,然后俩人没了小孩也没有再一起过下去的动力,各自拿 30 万去过各自的生活。好像也能说得通?

我又跟那位财务通了个电话,告诉他我模拟的情况,想继续跟他探讨一下。谁知他冷笑一声,问这真的是我自己模拟的?不是度假区的人说的?我再三保证我这推论跟度假区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低沉着声音:「你们真是太善良了!」

「怎么?这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吗?」我不甘心地问道。

「那一对老夫妻,唉,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两个老人都是很有文化很有素质的人。」

「走的那个小孩是他们家的独苗,两个老人强撑着是要来见他最后一面,然后讨公道的。」

「结果进了度假区就被控制了起来,软硬兼施,让他们答应度假区的条件,否则一直耗着他们不让见小孩最后一面,在这大山里,他们又人生地不熟,哪耗得过。」

「什么条件,唉,人死不能复生,大家好好沟通,赔 60 万。」我当然知道,60 万换不回任何人的生命,但他说出的事压抑感太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哈,60 万?你们真以为这老夫妻能拿 60 万?」

「难道?」我突然想到一种头皮发麻的可能,就是他们处心积虑控制折磨家属,就是为了在他们手中分沾血的馒头。

「你看到的收款收据,一共两张,一张是原件一张是复印件对吧?知道为什么有一张是复印件吗?」

「度假区的人骗他们,说只能给 20 万,然后假装抬到 30 万,逼着老两口签了没有提及金额的谅解书。」

「然后在他们最悲痛的时候,拿出 30 万现金,陪着他们哭了一场,哄骗着签了两张 30 万的收据,说两边各一张为证这事就过去了。」

「然后度假区的人还找了个机会把老两口身上那张真收据给骗了过来,来我们财务复印,打算把复印件给老两口,原件他们留着平账。」

「只要两张收据原件往里一贴,这事就坐实了。我实在看不过去,拦下来了,用的复印件入账,原件还给了老两口,一来留个善缘,二来希望这个尾巴能被有心人抓住。」

头皮发麻!

「既然说了我都告诉你吧,以我的观察,度假区出现伤亡基本上都是这个处理套路,但证据不好抓,我知道的还有一个是坐班车路上上厕所猝死的,按工伤走的,除了保险外的赔付情况跟这个差不多。」

确实,就算我知道了套路,仍然很难找到有力证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了一下,拜托电话里的财务大哥以个人名义去老两口那登门,他现在体系外,而且与老人有一面之缘,说不定能有一些突破。他想了一下,同意了。我自己则秘密安排一个靠得住的下属,去摸工伤员工的情况,得知确实是只拿了账面上一半的钱。

过了几天,财务大哥传来好消息,老两口愿意配合我们指证,出具了书面的情况说明,并给了我们在度假区他们被折磨的完整录音材料,原来,他们也留了一手,也一直在忍。

等录音公证完的第一时间,我拿着录音和情况说明直接冲到度假区总经理朱总办公室,忍着气没扔他脸上,告诉他,如果第二天下班前,度假区不把事摆平,这些材料就会出现在老板和董事会成员的邮箱里,他的所谓的升职乃至计划用来养老的集团股份通通灰飞烟灭不说,甚至有牢狱之灾。

大大出了一口恶气。

你问后续?那当然是他们想办法筹钱补足赔付了。我自然也如实地将朱总的离任审计报告连同录音文件等一并提交了。

老板没为难他,只是开除并收回了股份。

处理完这个案子,我跟领导请了一周年假,在度假区好好放松一下,大山里的空气真好。

第四个案子,乌云的底色

没事一身轻,真好。度假区也没出什么乱子,老板把度假区的常务副总马总提成了总经理,他也是度假区老人了,接手比较容易。跟他前任比,马总是博士,为人低调,不像朱总开口就是连珠炮,在度假区里充满了存在感。

在度假区里待了这段时间,吃酒店实在吃烦了,也是不喜欢度假区的那种虔诚的服务态度,这感觉很奇怪,总觉得刻意且压抑。我还以为朱总跟我说的因为员工们感激老板是他吹牛,谁知现在一看他走了,这度假区里的服务态度还是这样,不由得信了他几分。

趁着休假跑到外面镇子上,喜欢这样的感觉,做合规久了,对上对下都要戴着面具,同事朋友甚至亲人也不敢放开交流,之前有个刚入职的小朋友,因为在被审计单位派去的接他的车上接了一个电话,无意之中透露了一个关键线索,被有心人通过行车记录仪录音录了下来,导致后续工作开展极其被动。

在一个没有什么人认识的地方,可以跟当地人吹吹牛,好好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跟你吹牛的人没心理负担,你也没负担。

中午饭点,找了一家看着比较整洁的小店,进去转了转,不错,山里的好货就是多,价格也公道,点了一只鸡,跟老板商量了一下,我一个人一顿吃不完,搞成两顿,中午炖半只鸡,剩下的半只晚上红烧。配上山里天然的野菜,古法豆腐,农家土猪肉,吃爽了。

第二天我又去了,这次是吃鱼,山里的鱼真是宝藏,起几勺热油打两个鸡蛋进去荷包,半熟后糖心荷包蛋放入海碗,然后把处理好的鱼放入煎过鸡蛋的热油里,金黄后加煮开的山泉水,大火五分钟小火十分钟,同时另起一锅煮面条,面条出锅后过冷水装入已放糖心荷包蛋的海碗里,鱼汤点盐出锅,直接大勺浇入,雪白香甜的鱼汤,沾着酥香蛋沫爽滑的面条,最后再把两个吸满鱼汤鲜味的荷包蛋一吃。想想都流口水。

我这吃货跟老板点了几次菜,也就跟他混熟了。他只知道我是度假区的住客,并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所以聊起天来也就比较放得开。

年假的倒数第二天,我又去小店吃饭吹牛。明显感觉到他迸发出了像度假区里的人一样的虔诚态度,有点喜不自禁又有点偷偷摸摸地跟我说:「明天马总又跟我们开课了。马总可神了,说等我学好了,就让我去度假区里开店,度假区的客人可多了,天南地北的都有,我这山货野味在里面更能卖上价。」

「嗯,这是好事啊。」我心想马博士确实有两把刷子,度假区外的业务也惦记上了。

「唉,但他这个东西太难了,你们城里来的能不能来帮我看看?」老板说着,打开电脑,登上一个网站。

我走过去一看,第一眼确实没看明白,黑乎乎的网页底色,正中放着个马博士的头像,四周点缀着好像是各种八卦图。

这确实超出了我的认知,我看着老板虔诚对着电脑的样子陷入了沉思。

我又随手点了几下网站,发现这个站,既有 OA 审批流模块功能,也有论坛发帖交流功能,还有打分评比功能,但所使用的模块名称完全不知所云,比如,把审批叫「认证」,发帖交流叫做「交互耗散」,还有些按金木水火土划分的角色。完全看不懂。

我就问老板,老板一脸高兴地跟我说:「唉呀,这就是总表机发明的机境制,我们都学了好多年了,还是学不透。马总说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这个机境制,他这个总表机就是化身,来提点我们的。越早融入,收益越大。你看度假区里面的那些人,融入得就很好,越信马总,拿的钱就越多,就越幸福。」

听他说完,我两眼一黑,觉得这事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和掌控,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连行李都没拿直奔机场,赶上最后一班航班。落地后,我拉着闻讯赶来的东哥,到一家热闹的酒吧坐了下来,定了定神,将情况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

他听完,久久不说话。后来想了想,拍着我肩膀说,回来就好,再多休息几天吧。

后来我才知道,第二天东哥就派了一个刚入职的小孩打扮成游客去了度假区,也找到了那家小店的老板,看到了那个网站。不同的是,他有所准备,趁店老板输入网址和用户密码的时候,他偷偷都记了下来。

触目惊心!

仅仅从网站内容上看,度假区实质上建立了两套管理体系,表面一套是集团的,实质执行的一套是马博士那套机境制歪理邪说。所有流程在集团 OA 系统审批前,必须要先经过马的那个网站审批。马通过长期给众人有规律高强度的上课洗脑,散布他是救世明灯的心理暗示,又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异己,实际上霸占了度假区,朱只不过是他控制的一个傀儡,朱在他的体系里是叫总表责,是专门干活的人,与马自封的总表机中间还隔了金木水火土好几个表机。

这老东西才是罪恶元凶!我才反应过来为什么度假区里的人都一脸虔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原来他们都被洗脑驯服了。

东哥亲自写了个报告提交老板,建议找反邪教专家一起行动,老板同意了。

有网站内容的信息和专家的协助就好办了,很快就把这伙以马为首的邪教给铲除了。马的邪教不仅毁了大山淳朴的民风,也毁了跟着马鞍前马后的那些金木水火土表机,不少还是一毕业就跟着他的年轻人,被他洗脑,现在离开他后,到社会上无一技之长根本无法立足。

真正破开了马总表机邪教的外衣,贪腐、男女关系混乱、野心这些肮脏的东西抖落出来,他的宿命也就此注定。

第五个案子,一封匿名信

作为集团的合规部门,我们还有一项常规的职能工作,就是通过自律信箱接收各种举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线上的邮箱经常是满当当的,线下的信箱一年也收不到几个举报。

对于这些举报,我们也有自己的处理原则。首先,能接触举报信息限定为两三个核心成员;其次,实名举报必有回响,哪怕你是乱编的故事,也会抽空找你来喝个茶或者通个电话了解情况,当然匿名举报的另当别论;最后,如果涉及特定层级或特殊事宜,会通过部门领导向上反馈,寻求老板层面的意见。

这天,我收到一封东哥转来的匿名举报邮件,让我看完后去他办公室碰一下。我就很纳闷,90% 的匿名举报都是捕风捉影或胡编乱造,我们一般是不予理会的,为什么这次东哥那么重视呢。点开一看,了然,这封邮件是举报集团成员公司销售副总阿松,他可是集团的明日之星,不到 30 岁就掌管了集团主营业务 10% 多的销售额,邮件还详尽地列出了他的种种违规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而且列举的数据直观感觉是真的,那确实要重视。

我去找东哥,他跟我有同样的疑虑,如果这是真的,所带来的后果不啻于一场大地震,但也不能轻举妄动,毕竟举报人既然是匿名,就说明他有所图。我和东哥一致意见先晾晾,看看这事还有没有后续。

果然,大半个月后,可能看我们没有动作,该举报人又发了一封匿名举报信,内容与上次大致一样,就是措辞更强硬了。

我和东哥商量,正好年中了,趁着年中审计,把范围扩大一点,我带队去阿松他们公司摸一下情况,东哥在总部坐镇指挥协调。

进场后,照例拜访公司管理层,阿松是重点观察对象。由于之前跟他们都打过交道,而且上半年他们公司完成度非常好,各指标都名列集团前茅,看趋势全年超指标完成并拿到大额年终奖问题不大,所以管理层聊起来都很放松。

聊完一轮后,我感觉管理层还是比较团结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搞好公司,他们的一把手本身就是业务出身,与销售老大阿松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看不出什么明面上的矛盾。阿松人比较正,业务能力很强,想法超前而且执行力非常好,美中不足的就是对细节不太注意,这可能成为别人攻击他的一个点。至于其他人,能力和眼界上确实跟阿松有差距,就算把阿松弄走,他们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

我跟东哥盘算了一下,打算单刀直入,先看看能不能挤一下业绩里的水分,一方面是业绩确确实实好得让人不放心,另一方面是举报信里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指阿松虚增收入。当然,我们不会告诉他们公司任何人举报信的存在,一切就当作例行审计,不过要扒得细一点。

该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代理商进行,代理商打款压货给零售商,我们仔细翻看了流水和合同,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与往年相比确实是有效提升了,看着看着,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公司销售的产品是刚需而且销量稳定,为什么不能绕过代理商直接跟零售商合作,这样收益理论上会更高。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阿松。阿松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说道:「其实我也跟集团领导们提过,我们完全可以成立个销售公司,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做零售商的活,这样对收益会有很大帮助,而且不会担心代理商的桎梏。但是因为市场有波动,一旦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组建的前端销售不利,公司会承担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说不定还会引起代理商的反噬,所以领导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把产品把控好,市场调研好,代理商维护好就好了,躺着数钱就行。」

好家伙,说得头头是道的。

「不过今年我做了一个试验,拿了另一个非主营的产品,跟行业发展最快的零售商 L 签了一个,」阿松说道,「这个零售商 L 也想试一试直接跟我们生产端合作,但他要上市,怕直签财务风险太大,他就找了一家他可以影响的第三方 S 跟我们签了,可以理解为,S 打给我们的钱其实是零售商 L 的。」

「那为什么不直接签三方呢?都透明不是更好看到试验结果吗?」我问。其实我心里已经大概知道答案,应该是 L 公司和阿松对超额部分的收益有桌下交易,这也是举报信里提及的另外一个重点。

「可能还是怕财务和税务风险吧。」阿松说道,「正好,下午第三方公司 S 的负责人过来,你们可以聊聊,晚上一起吃个饭。」

S 公司的负责人是个气质美女,应该比较对阿松的胃口,聊完后我更疑惑了,按 S 公司的说法,他们是扣除必要费用后平进平出给零售商 L 公司的,我们从市场上和 L 公司内部了解到情况确实如此。不仅如此,L 公司应该是为了上市冲流水,零售也是平出,那就不存在分给阿松的超额收益。

摸不着头脑。难道是阿松给 S 公司负责人冲流水捧她们公司上市?也不像。

这件事从头到尾,公司没有损失,钱的流向和合同都是匹配完备的,说不定还能找到一条新的销售路子,第三方 S 公司因为早早地收到零售 L 公司的预付款,甚至都不用承担压货的风险,唯一存在风险的就是 L 公司,一旦销售不利,可能拖慢他们的上市进度,但他们提前用第三方 S 公司做了防火墙,风险可控。

写报告的时候,我也久久不能释怀,但也如实地把情况一一写明,也重重地点了一下新业务的试验。当然,企业经营上瑕疵肯定是有的,报告里也点了出来,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老板看了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发完报告给东哥,我打开匿名信又看了一遍,突然灵光一闪,跟东哥单独发了一条信息。

果然,老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批示,风平浪静地过了半年。年底,阿松拿了年终奖就辞职了,老板挽留未果,据说是理念不合。

又过了半年,我在一个展会上碰到阿松,他到了那个飞速发展的 L 公司当 VP,正在冲刺 IPO。他看到我,过来打了个招呼:「怎么你们合规的人也来这种商业展会?」

「哈哈,我们也要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啊,免得被你们业务口的忽悠了。」我逗他。

「其实告诉你,」阿松凑过来想跟我说悄悄话。东哥走过来,一拍他肩膀:「给你看个东西。」我就知道东哥会把我发的那条信息拿出来,我是这样写的:

「东哥,我感觉那封匿名举报信是阿松自己写的,他就是想借合规的报告,证明自己能力的同时,再次跟老板提要加强零售端的事,如果老板再没动作,不排除阿松会跳到 L 公司。」

我看着阿松目瞪口呆的样子,给了他一拳,小样,跟我玩心眼,那个 S 公司的气质美女转正了吗?阿松讪笑道,还没还没,转正了一定通知两位哥。

第六个案子,资本的规则

看到评论里有人说,这工作挺爽的,其实不然,这工作表面上对的是过程和结果,归根结底还是跟人在 PK。对事和对人是完全不同的,像有些明明已经定案(直接和间接证据都固定了,结论已出)了,出报告给当事人或相关方签确的前后,总会有各种状况发生,比如常见的翻脸的、威胁的、拒签的,拉场内场外资源来威胁说情的,甚至有直接塞钱的。见过一个最夸张的,坐飞机离开的时候,过了安检行李直接被换了的,因为上飞机前要临时改个报告,打开包拿电脑才发现包被换了,里面都是钱!

所以除了专业素质外,心理素质也必须要过硬。但紧绷的弦总得有松的时候,大家也就通过各种手段来放松。东哥一批老同志爱抽烟喝酒,直接线性减压;小朋友们爱聚餐玩闹搞朋友,间歇非线性发泄;我自己不抽烟也不爱热闹,所以选择了一个既大众又小众的方式——玩权证。说大众是因为权证交易简直就是官方认证的博彩,当时二级市场的权证交易无门槛(不需要资金门槛和开户时长门槛),没有涨跌幅限制,t+0,还是认购(买涨)认沽(看跌)两个方向,尤其是交易最后一天的末日轮,出现过换手率超过 1000%,振幅超过 100% 的;说小众是因为这玩意普通人偶尔投机可以,想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基本没门,所以玩家有却不多,而我因为有专业背景和压力释放的要求,是忠实玩家,胜率还比较可观。

这一次,参与到集团旗下一家上市公司定增业务中,二级市场优秀玩家好好感受一次来自一级市场(也有人认为定增属于一级半市场的,还是一级市场感觉好些,显得没那么惨)的毒打。

集团旗下有家实业类的上市公司,本身不愠不火的。老板为了做大做强,引进了二股东,然后在自己旗下资产里翻了一下,觉得有一块类金融业务不错,可以装进去,打算再继续讲讲虚实结合的故事。整个案子老板预期三个月时间,市值翻一番。

于是,我也成了这个专项小组的一员,主要任务是帮着解读政策,收拢协调各种资源。

先做草案的时候,集团内部沟通觉得问题不大,可能在特定几个环节需要主管部门给出红头文件支援一下。我也初步接触了一下相关部门,评估获取难度不大,可为。

商务上的事务是另一拨同事负责,主要对接机构和二股东。沟通下来,二股东的态度有点暧昧,大概是觉得他刚进来没多久我们就这样干,稀释了他的股份。这时候,高层领导出马安抚二股东,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甚至对二股东在市场有预期股价大涨的情况下减持也睁只眼闭只眼。

终于推进到了预案阶段。预案公布就要停牌,前期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按照节点落地,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市面上股价因为有强烈的预期已经翻了一番,如果没成功,不知道会跌到怎么样的深渊。

还好,主管部门比较支持我们做虚实结合的转型,花了可以承受的代价拿到了亟需的红头文件,这部分工作告一段落。另一边的工作却卡壳了,因为定增收购的是集团也就是大股东的资产,议案董事会审议表决的时候,大股东及关联方需要回避表决,这时候二股东的两个董事会席位投票权就是决定性的。二股东趁机提出种种条件,经过多轮谈判磋商,在每次我方让步之后,二股东总会提出新的条件,终于在延期三个月后,老板亲自出马咬牙同意了二股东的所有要求,换来二股东的四个字「我不反对」。

第二天上董事会审议投票。

谁都没想到,二股东确实没反对,却投了弃权,并且不知道其通过什么手段,将一名受我方影响的独董也拉下了水,直接导致定增议案董事会未通过,前功尽弃,复牌后股价连续跌停,又赶上大盘不好,股价直接跌穿了净资产。工作小组黯然离场解散。

不久,市场就流传一则传闻,说公司股票到高点接近停牌之时,有人通过场外期权,提前布局,下了重注看空公司股票,狠赚了一笔。没过多久,在股价最低点二股东又开始入场扫货增持,所持股份迅速接近集团。双方围绕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争夺。

在我看来,一级市场的水太深,连大股东站在接近上帝的视角,也不可避免地被二股东做局咬下一大块肉。

资本的规则就是道德靠边站,一切为利益。

第七个案子,起落的人生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子,且当睡前一乐。

老板为了方便搞接待,在几个一线城市都放了两台车,标配就是一宾一奔,每个地方也养一个专职司机,都挂在当地公司,实际调动由董办或老板秘书直接安排。

这种老板的专职司机,地方也不怎么敢管,所以基本游离在当地公司管理之外,偶尔也会接一些私活。小孙就是某一线城市的专职司机,人很精神,技术过硬,就是作风有些散漫,地方使唤不动,跟同事的关系也不太好。

有一次,老板坐小孙开的车,晚上应酬回来,在新区的路上,几辆泥头车高速闯红灯,结果出了连环事故,把几辆正常行驶的小车都挤得不成样子,结果小孙硬是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在一大堆失控的车中穿插,最后侧翻在两辆泥头车中间,神奇的是现场带走了好几条人命,大部分车子都报废了,但老板只是受了点擦伤,小孙有几处重度挫伤,人没啥大事。惊魂未定的老板亲自打的 120 把小孙送上了救护车。

第二天,老板就安排给小孙挂了个地方公司行政部门的副总,奖励了十万并放三个月全薪假,医疗所有费用公司全报。当然,这事并没有闹得很大,只有部分管理层知道。

过了个把月突然有一天,东哥叫我,赶紧去该公司,老板要查小孙。我直接懵了,不是救过老板命吗,怎么突然转过头来要查他?

东哥把办公室门关上,笑嘻嘻地说:「哈,这小子……」

原来就在前一天,老板去小孙所在的城市办事,因为小孙休假了,就随行带了个司机,调了台当地的奔驰跟着。那天上午原本安排的是司机先开车去送一个领导办事,然后回酒店接老板出去,结果因为司机不是本地人,堵早高峰路上了,约定的九点没赶到酒店,急急忙忙也没跟秘书说清楚,又赶上老板头天酒喝多了,和秘书刚出酒店就看到小孙开着公司一辆宾利候在门口,快上车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不是之前的奔驰,还想着小孙怎么那么敬业。

结果旁边几个大汉冲过去一把就把开门的秘书踹开,把老板从车上拉了下来,接着响起噼里啪啦的巨响,老板和秘书吓得直接跌坐在地上没站起来,被人直接拖到边上,定了下神,才发现原来是在接亲,头车就是老板的这辆宾利!原来小孙开着公司的车出来接私活,正好碰上了。老板蹲在地上,盯着低头钻进驾驶室的小孙,面色复杂。

被爆叼一路的秘书直接给东哥打电话,要我们从快处置小孙,所以东哥直接叫我赶紧去。

东哥跟我面授机宜,老板肯定是不会再用小孙了,但也不想撕破脸,毕竟救过他,要找个好理由。

到了小孙他们公司,找到他们一把手,大概说了一下情况,让他们赶紧出主意,扒拉一下之前小孙有没有什么出格的行为,看看能不能用上。他们一把手很紧张,这事善后处理不好,他也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极度配合,把小孙同宿舍的、同事、直管领导轮流叫进来问话,对外就说集团下来人补小孙提拔的访谈。

一圈聊下来,感觉能用的信息比较少,小孙的家庭条件一般,一直住公司宿舍,谈了个女朋友,跟同事交流也不多,普遍反应他比较散漫,而且爱面子,偶尔会打着老板身边人的旗号搞点事,还纵容过女朋友用宿舍的洗衣机给宠物狗洗澡,但基本是私德方面的问题,跟老板的处置要求不太符合。

这时候,他们行政部门领导提了一个事,他一直怀疑小孙有公车私用的行为,因为小孙这几年用车的里程数和加油报销比较多,但是他也没有把握,因为小孙出车都是董办直调,不需要跟地方公司打招呼,他也只是怀疑而已。

这是一个方向,我问老板秘书要了董办的调车记录,虽然不是特别全,但通过初步估算,发现调车记录显示每年大概调车 50 到 60 次,3000 公里左右,小孙这几年每年的里程数和油费都在一万公里往上。应该就是公车私用,而且很大可能是拿去当婚车头车了。

如果这个查实了劝退应该比较体面,但问题是这种个人行为非常难查。我想到我们部门小段,这小子正准备结婚,应该对婚车这块有所了解。小段去了解后告诉我,一般找婚车主要有两个路子,一个是熟人,就是口口相传,另一个是车友圈子,互相介绍帮忙的。但我觉得首先小孙不是本地人,熟人这块可能性不大,而且熟人圈子也非常难取证,车友这种我觉得有一定可能,但小孙的外貌气质一看就不像车主,有活也估计不能长久持续地接。

头大。走出办公室透口气,瞥到几个女同事正对着论坛里的帖子八卦,对了!本地论坛!赶紧安排同事全面排查该市的本地论坛婚嫁版块。果然,在两个最大的同城论坛,发现了小孙发的婚车头车信息帖还挂着,还贴心地提示新到一辆(就上次车祸报废后公司新进了一辆),而且看跟帖评论是有不少成交了的。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小小代价,固定了几个订单信息,搜集整理好就找小孙谈话了。

谈话很顺利,问题他都认了,但他说就想问问老板什么意见。东哥让我以老板的私人名义给了小孙五万,算老板跟他两清,小孙收下了,转身提了离职走了。

后来,我想,如果小孙能抓住那次机会,应该现在也有自己的房子了,可惜起落的人生,太魔幻。

第八个案子,强中自有强中手

看评论有人说,之前不知道合规部是做什么的,现在知道了。我觉得还是不接触的好,因为合规部找你,99% 都不是「好事」,剩下的 1% 也不一定是「好事」。下面我说一个属于这 1% 的,是不是「好事」各位自己判断吧。

老板在某个强二线弄了块地,盖了三栋楼,三栋楼一栋商业+办公,一栋酒店,一栋公寓,整体设计得像一簇刀锋。据说是专门找人看过,根据老板的生辰八字啥的设计的,能刺破苍穹一飞冲天之类的意思,做到这个份上的老板,多多少少也有点信这个。结果这就惹到当地另一个地头蛇洪老板。因为洪老板在三栋楼的路对面不远,也有一栋自己的办公楼,不知听谁说的,说这边的刀锋正对着他,于他不利,于是找上门来几次交涉,都被客气地挡了回去。

眼看楼快建好了,洪老板请了个高人,掐指一算,说既然阻挡不了,那就从内部攻破。所以洪老板找人出头,在集团的楼里最好的位置租了两层楼,搞了个高端会所,据说是要「耗尽这边的精力」。老板后来听说了,也笑笑没放在心上。

结果楼落成,会所开业一年多的时间,老板一家都不顺。这时候他开始惦记起洪老板的说法,也去找人看了,说确实跟这个有关,让赶紧想办法请走。老板一开始本来想来硬的,转念一想,洪老板是地头蛇,怕闹得大了更不好,于是让合规的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合理的途径,比如从合同条款上找找有没有文章可做,哪怕赔点钱找点理由让他们搬走。

我和东哥仔细研究了合同,发现由于对方是全款预付了五年小 1000 万,是最大的租户,所以采用的不是我方通用(订制)的制式合同,而是经过设计的具有高违约金条款的特殊合同,当时签订的时候经办人可能还想着占了大便宜,毕竟先给巨额预付款+高违约金条款,怎么看我方也不会吃亏,也由此看出,如此处心积虑投入巨大,对方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把情况汇报给老板,老板也头大,但又不咽不下这口气,就找了几个部门的头来商量,甚至放话,给 1000 万预算,只要对方搬离,1000 万除去成本,剩下的都分给大家,如果搞不掂,全部降职降薪。

重赏(压)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人力行政牵头摸底后,联合了财务合规这两个对头部门,制订了一个「千万计划」。

根据人力行政摸底的情况,这个会所是公司化运作和管理,在当时的强二线城市是顶尖的存在了。具体的计划实施逻辑是,这类会所的立足之本不是什么客户、质量价格这些明面上的东西,而是安全可靠和后台。我们老板压洪老板两个头,肯定比他稳,所以只要让客户觉得安全可靠上有问题,自然就开不长久了。于是人力行政计划前期把集团所有的培训和业务接待的量都灌入到这个会所里,让集团成为会所的最大客户,也成为他们的背书之一,等集团业务量超过会所业务 50% 的时候,切断集团对会所的业务并全部转移到会所的竞争对手那边,同时开始逐步传播会所的负面信息,动摇会所的立足之本。

说实话,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觉得他们完全是在异想天开,但看了一下我司由于在该地有大量新业务开展,可以调动不菲的培训费和招待费,我陷入了沉思。财务更是听完直接跳了起来,说这简直就是开玩笑,纸上谈兵,胡说八道。

人力行政部门继续解释:首先,老板交代的事是肯定要办的,那你们认不认可关于安全可靠是他们立足之本的推论?大家默默点头。其次,集团培训这块有预算,大概还有小 300 万,拿一半出来,作为新人入职和中基层管理培训的固定保留节目,也免得他们瞎搞不可控,还能稳定人心。第三,各部门每月业务招待费保守有 200 多,拿一半出来,把会所作为定点,也比较好管理,业务和财务的兄弟们也不用整天吵各种报账问题。最后,只要我们制订好规则,比如明确各种前置审批流程、报销标准等等,基本就属于可控。好像说得有点道理,大家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就把这计划继续完善了一下,我们也从合规的角度提醒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这个不能留纸面通知,避免成为公司行为。

报老板,老板听完汇报后盯着大家,一拍桌子,问是谁的主意?大家都看人力行政的头。没想到,老板嘿嘿一笑,说:「你们真狠,试试吧。」

一开始实施,大家都不是特别愿意。一是离公司那么近,习惯上不舒服,但也有好处,就是搞事的不多。二是还要提前报备,但是财务已经和业务部门明确了,年内除非老板特批,在其他家接待的报销一律不报。

随着业务的开展,人力行政和财务各安排了一个人对接这块业务,每周组会汇报讨论总结。第一个月,就有集团入股该会所,成为大股东的流言,毕竟之前集团基本没有业务在该处,突然一下变超级 VIP 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其他解释。算了一下账,花了不到 200 个。

第二个月,财务主动出击,再简化流程,月初给 100 个的预付款,要求会所给优惠。这个月基本一半包间都是集团订的,虽然不一定是最豪,但绝对是最稳定的,而且财务和人力两个对接人俨然成了当地娱乐场所最有影响力的订房小王子。

第三个月,年底了,按计划快收网了,这时候会所也遇到了几个事,一个是一个投资商的翻译在会所被揍了,事不小。另一个是某强力部门的新任二把手在会所被摆了一道,随时要打击。

这时候,两个订房小王子就开始秀操作了。先是跟会所撇清关系,夸大几个事的严重性,然后在一周内把集团所有的单子转到他们竞争对手那。于是在年底生意最好的那几周,大家就看到传说中的大股东把业务全部不留转到其他地,市面上流传着各种负面消息,基本没什么人去了。破鼓万人捶,过完元旦,又被之前的强力部门新任二把手安排人冲了两次,过完年就完全歇菜了。

后来一算账,三个月花了不到 500 万,会所撤摊属于他们违约,1000 万剩下的租金也没退,老板很高兴,论功行赏,剩下的租金,留 200 万年会,剩下的几个部门做年终奖。财务赶紧提醒,老板,收支两条线。东哥和人力老大过去赶紧堵财务的嘴。

说来也神奇,就在会所关张过了一个月,集团另一家上市公司蛇吞象式的资产重组过会了。而洪老板一蹶不振,听说后面进去了。

第九个案子,冤冤何相报

严格来说,这不算案子,毕竟没有让我们合规部正式参与,但在我从业经历中,这类事还是比较常见的,不仅涉及个人发展前途,还涉及跨部门的权利平衡博弈。

之前说过,老板成立合规部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重新平衡内部的权利划分。在一个大型企业集团里,人力行政和财务两大职能部门往往是老板最亲的抓手,通过人力行政调兵遣将排兵布阵,通过财务筹备粮草精打细算,两者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竞争或隶属关系,但实际因为集团的发展,两者会有交集并产生各种各样问题,最终这种问题会传导到业务,最终反噬集团。所以,合规部在某些时候就成了内部的润滑油,用通用法则平滑各方,把刺头磨平,有时候又成为老板手中的刀,砍掉野蛮生长的分支,予以威慑。

阿晓是羽毛球兼斯诺克球友,集团旗下二线公司刚上任的人力行政负责人。他们公司前段时间出现重大问题,总经理被免职,新任总经理空降到岗后,第一时间就对人力行政部门进行了摸底,把阿晓连提两级,代理任职该公司人力行政总。

这本是好事,没想到阿晓打完羽毛球吃饭的时候叫苦连天。按他的说法,以前他之所以升不上去,跟前任总经理和人力总有很大关系,这俩人把持着该公司人力行政业务,任人唯亲,跟各个部门关系都很紧张。但由于他们掌握着奖金分配等权利,加上本身二线公司的发展前景一眼也能望到头,有能力有关系的早就跑了,剩下的也就捏着鼻子磨洋工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虽然新领导把他连提了两级成为人力行政总,但原来的人力行政总只是被强行调离管理岗位且并没有强有力的依据解除劳动合同,实际上是有悖于劳动法,新领导的意思是这是对阿晓的考验,要求他尽快解决此人的去留问题。

阿晓自己分析,其实这种操作还是比较常见的,新领导来了立威,又不想太得罪人,就把这种事推给他想用的人,一来考验考验成色,二来主动权在握,领导自己是进退自如,下面的人就如坐针毡。

阿晓说到激动处,表示不吃饭了,找个安静的地方打斯诺克聊天去,我觉得挺好。

按阿晓的说法,他之所以现在那么纠结,主要是因为他们这个公司人力行政部门有一个极其不好的传统,就是每次前任人力行政总走,公司都要赔偿 2n,具体原因他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这次他也按照这个标准办,新领导肯定不会同意,而不按这个标准办的话,恐怕要把前人力总弄走也不是一件易事。

我打了一杆长台底袋,涮袋而出,告诉阿晓,公司有自己的制度,还有法律法规监督,你们按这些办就行了,赔偿 2n 的属于极少数情况下的协商,不可能作为常态化。

阿晓做了一杆斯诺克,没做上,叹气说已经找前任人力总聊过一两次,没什么进展。而且前人力总还是端着领导的架子,也试着去找部门其他同事了解情况,也没有愿意跟他交底的,所以感觉比较被动。其他都还好,关键这个 2n 是怎么谈的是迫切想知道的。

小角度搓一杆慢流中袋,进了。凡事不能急,就像我这杆球,底袋明明还有一颗更简单的球,但打了那颗简单球白球很可能进球堆就不好衔接彩球了,所以首先要看好大局,选好目标,瞄准算好角度,用好杆法。我问阿晓:「你跟你们公司财务总关系怎么样?你这新官上任也没去联络一下感情?」

阿晓一拍球台:「对啊,要付款还得过财务关,财务肯定知道赔偿 2n 的原因!」

「别激动,让一下别挡我瞄球。」中袋蓝球空心响袋,「我要是财务,我肯定不会告诉你,哈哈!」

「为什么?」

「我虽然完全不了解你们公司,但我可以肯定,你们历任人力总肯定握着你们公司的一些事,而且这些事大概率和人事财务有关。最近不是在做预算吗,你这个新官上任先练练手吧。」

过了一段时间,阿晓又约打羽毛球,这次他明显放松多了,跟我说起他和他们财务总已经打成一片,摸到了赔偿 2n 的秘密。

阿晓网前做了个假动作想勾我一个对角,被我识破一拍封死。他喘了口大气,说,财务总告诉他,每一任人力总走,都会拿他们经手过的业务瑕疵去要挟接任的人力总,比如前前前任的人力总被优化,赔了 2n,他手上的筹码就是公司并没有按照实际工资水平,而是基本按照最低限去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公司属于集团二线,业务开展一般,能自己养活自己就谢天谢地了,员工对现钱看得也比较重,加上当地管得也不是特别严,内外各种因素下,这个事就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那个人力总走的时候,意思是不给他 2n 就去举报,因为这个确实不符合规定,要罚的话得罚公司不小一笔,就算去找人沟通勾兑也少不了花钱,还麻烦,几个领导评估来评估去,决定就给 2n 了,把举报这事先平了,后续内部逐步调整。

我听了,笑笑,就知道这些人手上肯定有东西。给阿晓发了个高远球,他还想假动作劈吊斜线,下网了。他又开始叨叨,前前任人力总,走的时候,还是给的 2n,说是之前给一些业务核心和管理层发的绩效,为了避税,搞了些手段,好像让大家去找了不少发票,还有一部分发的是现金,总之大家都挺高兴的,没想到他走的时候拿这个来说事,也说要去举报,领导们一商量,从了。

真没把我笑死。休息的时候,我问他:「那你前任怎么说的,威胁你啥了没?」阿晓不好意思地抓抓头,说:「倒是没有,但我说了你们合规部会不会来找我麻烦?」我忍不住笑出声:「难道你不说我们就看不出来?你说的这些操作都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了,在我们报告里如果超过三行字就算写报告的人业务不熟练。」

阿晓憋得脸通红,又觉得不好意思,悄悄地跟我说:「哥,是这样,我找前任人力总谈了,意思还是按规定来,n+1,大家好聚好散,他扭捏了半天,说只要我答应他一个条件就可以。」

「哦?」我来了兴致,「啥条件?」

「哥,你知道的,我们每年都有些培训费,也不少钱,除了一部分确实组织了培训,其他相当一部分都让大家找票过来当福利报了。我知道这个不太合规矩……」阿晓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继续说。」

「他的意思是说,他朋友有个公司,可以开培训费发票,让我以后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找他,市场上一般是 10 个点,他能给到最低 8 个点。」

我一听,明白了。如果是在现在,真的是只能说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但那时候营改增和金税三期都没上,这种业务只要不是特别夸张或者被人定向举报,还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阿晓掏出手机,打开张照片,是一张营业执照,说就是前任人力总朋友的。我看了一下,是一家旅游公司,经营范围除了旅游类的就是一些服务咨询类的,没见有培训类的。我记得培训是在现代服务业下的,他这个经营范围里没有怎么开得出培训费发票?我问阿晓。

阿晓一头雾水,又打开一张照片,说:「可以开啊,你看。」我一看,一张旅游公司开出来的「服务(培训)费」发票。

我问阿晓:「这发票你们公司能报?」他傻乎乎地说:「可以啊,之前他们都是这样操作的。」

我说:「那好,你直接把你前任辞退了就行,一分钱不用给。」

「这怎么可能?」

我指着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你看清楚,这里一个跟你们培训沾边的都没有,他怎么可能开出培训费发票?他这家公司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搞掂工商做经营范围增项,这种开发票的手法就是打了擦边球。首先,能开出来,要不就是搞掂了专管员,要不就是先开给你,后面做废票处理。不管哪种肯定都不合规,你作为人力行政总连经营范围和开发票的关联都搞不清楚,太傻;第二,这个发票在你们公司入账有很大的税务风险,正常财务见到这种票第一时间肯定是质疑,然后各种查,你们财务不是懒而是不及格。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到一定的压力影响;第三,你们这个前任人力总,太贪,旅游公司开这种服务费打头的票是差额纳税,想操作的话能做到在 1 个点以内,他给你们报 8 个点往上,我估计他之前在你们公司也用了不少这样的票。你跟财务一起去查查,理由嘛,就说你打算考初级,想拿你熟悉的培训费这块业务练练手,看看如果是大面积的,直接让他走人都是不可能的,得他把事给平了才能让走。」

没过一周,阿晓说要请我吃大餐。他告诉我,在财务的配合下,他的前任自己提离职了,一分钱没要,算是开了他们公司的一个先河,新领导对他也很满意,财务跟他的配合度也上了一个台阶。

「发票的事怎么平的?」我问他。

「财务说这事也有段时间了,之前专管员也没说啥,回头再去铺垫铺垫,还说后面不敢这样操作了,说什么营改增和金税啥的过两年就要上了,总之感觉他们有点后怕。」阿晓说。

我夹了块肉,说:「好好干,有前途。」

哈哈。

第十个案子,老实人与骗子(一)

这是极其特殊的一系列案子,我把它归为一宗,相辅相成。

由于集团发展迅猛,原来的集团直接抓子公司的管理架构已经很难跟上步伐,老板大刀阔斧,成立了几个二级集团,把子公司合并同类项,分门别类地归到各个二级集团旗下。这样一来,管理界面清晰了不少,同时也凭空变出了不少中高级管理岗位,山总作为老板秘书兼集团人力行政部副总,被安排到了某二级集团做一把手。

该二级集团属于集团边缘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混合体,各成员公司发展十分不平衡,老板为了山总能更快稳定局面开展工作,给他安排了一个四把手——水总。水总是做业务出身,背景神秘,经常不按套路出牌,路子极野,但业绩扎实,深得老板欣赏,而山总作为秘书出身的领导,有老板的支持和信任,比较稳重,但进取魄力不足,经验也有所欠缺。搭配上从基层做起的三把手财务金总,组成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管理层。老板还亲身送任了,其他二级集团只享受到视频送任。

送任后没多久,水总开始张罗队伍。由于集团刚刚改架构,到处都是空岗到处都缺人,特别是缺集团内的熟手,所以抢人大战一触即发。水总一边在外面找人,一边和山总全集团到处挖墙脚,可惜由于该集团之前的实力一般,挖人也没有什么成果。后来该集团管理层凑一起想了个点子,对该集团的定位做重新的规划,定位为集团创新业务的孵化器,问老板要政策要资金要人。

于是野路子的水总和深得老板信任的山总给老板做了两次专项汇报,描绘了该集团发展的美好前景,哭诉了通往这美好前景道路上的各种阻碍,成功地获得了老板再一次的支持,获得了老板赋权的两个大杀器,一个是同意他们全集团调人,且调动的人员的绩效考核按照创新业务的标准进行,其实就是变相允许他们抬高薪酬标准挖人,另一个是前两年对该集团不考核利润,只考核营业收入和核心业务市占率,同时集团支持一定额度的授信,对山总充分授权。

自从该集团打着老板旗号在集团内挖人并抬高薪酬后,他们干了一件奇葩的事,把另一个二级集团旗下大概十来家分公司的一把手全部强行划转到自己旗下。结果当时该集团的一把手在老板面前跟山总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老板出面软硬兼施才把这事给平了。自此两个二级集团水火不容。

之前说过,合规部设有举报信箱,自从山总他们集团成立后,关于他们的举报投诉就没断过。有一些来自被挖集团的实名举报特别激烈,我们还派人去了解过,主要举报他们原分公司一把手被挖到山总他们集团后,消费生活水平爆炸性提升,与他们理解的该级别领导收入水平不相符。

这些事也多多少少传到集团领导耳中,于是山总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自信,主动邀请东哥让合规部对该集团做一次专项审计。

说实话,高层主动要求做审计的可头一次见,东哥也很重视,亲自带队。但专项审计范围山总他们划定了,主要就是管理审计。东哥意思是,先去把把脉,顶多再开付药,至于病人听不听,吃不吃,他们自己定。

进场,做了几个访谈,抽了几份合同,还没再深入,发现问题有点骇人。

首先是公司治理上,山总水总为了尽快落地抢占地盘,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采取怎么方便怎么来的方式,搞了一大堆分公司,并以分公司为主体去签合同开展大量业务,合同和印章管理完全失效,甚至出现分公司部门业务章盖在核心业务合同的情况。

其次经营质量一言难尽,他们集团创新业务在跨境方向,当时正好是风口,也拿到了老板暂时不考核利润的支持,所以流水做得很大,但亏损也随之增大,我们认为是花钱买流水,他们自己认为是让渡一部分收益抢市占率。同时,绩效奖金是直接跟流水挂钩,没有其他平衡项,甚至出现亏本抢流水的情况,员工倒是收入高了,高到都被其他集团投诉了。

第三是用人方面也不稳健。访谈的几个对象,原集团内部的还好点,基本能正常沟通交流,但也浮夸了不少,水总社招的那几个鼻孔都到天上去了,说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那段时间正好看了一部美剧《Lie to me》,讲通过微表情微动作剖析是否说谎的,加上本身对心理学和面相有一定心得,感觉这些人总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后是岗位权限界面模糊。比如,他们跨境方向业务有个特点,业务量和现金流在某些时点上会有爆炸性增长。我们在查阅他们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审批权限的时候发现,虽然对分子公司负责人的单笔资金调动设置了限额,但并没有设置笔数或者总额限制,如果被有心人利用,采取蚂蚁搬家的手段,说不定会有比较大的风险。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

我们自己几个同事闲聊,虽然表面该集团内部外部都顺风顺水,但实际外强中干,山总还是太嫩,水总确实太野。

正聊着,一个访谈的对象阿光给我们组员小丁发信息,说想请她喝咖啡坐坐聊聊。阿光是水总社招进来的,是他们最大一家分公司的一把手,最近正好到他们集团总部开会。这人的社会气很重,东哥和我对他感觉都不好,小丁又是女生,是部门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于是东哥安排小段陪着小丁一起去。

没多久俩人回来,我开玩笑地问,不会有什么重大线索吧?他俩摇摇头,小段说,阿光看我也去了,没说两句话找借口就跑了,我看他是想撩咱们小丁。

另一个同事小宇凑过来,听说阿光这个人确实不是很检点,跟很多女同事打成一片,我那几个访谈对象都跟我八卦过。嘿!而且听说最近离婚了,更放得开了。

离婚了?东哥抬头看了我一眼。

我理解东哥作为职业人员的敏感,在该集团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且阿光他们公司所在地不需要增购房产也不需要做假离婚等手段,业务将将要上正轨的情况下,突然冒出来离婚,不得不让人多想。不过,也只是我们的猜想。

东哥在正式出报告前,找山总单独深聊了一次。具体内容没跟我说,但我感觉应该没聊到一块去,因为他让我们把报告写得重一点,整改措施写得细一点,说这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末了,在正式交流的时候,东哥要求这份报告仅限山总等几名管理层查看,不能扩大范围。原因他没说,但我知道,他是怕下面有人拿到后,发现有那么多问题会起歹念钻空子。

报告交上去后,老板挺高兴,一是觉得山总勇于面对自我,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二是觉得这些问题不算啥大事,还算能接受,毕竟架构刚调整,一步一步来。于是要求山总每个月汇报一次整改进度,并把他作为集团干部标杆进行宣传,很快,就有其他几个二级集团找上东哥,也要我们去给他们把把脉,做一下专项审计。

第二个二级集团的专项审计是我带队去做的,他们一把手是东哥老相识了,也是集团老人。过程中,他也旁敲侧击问了一下山总集团那边的情况。出于职业要求,我只能隐晦地告诉他,他们的管理跟山总那边不是一个水平。当然是比山总他们水平高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话没法说,领导们听懂高兴就好。

快出报告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另一边同事做的其他集团的报告,发现山总那边存在的问题其实是他们的个例,各个集团都或多或少有创新业务,也有各种迫切,但没有一个像山总他们集团那样的。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做到最后一个集团报告的时候,东哥喊吃饭,饭桌上,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担心山总那边会出大问题,计划年底再安排一次全面审计,彻底摸摸底。

谁能想到,一周后,东哥刚上班接了个电话,直接就瘫在了椅子上。

电话是山总打的,水总手下业务第一的那个阿光,社会气很重的那个阿光,想撩小丁的那个阿光,离婚了的那个阿光,挪了公司 2600 多万资金,昨晚去找水总交底,两人商量了一夜最后没办法给山总打了电话,山总直接傻了,给东哥打了电话。

很快集团几个头都知道了,冻结了山总他们集团所有的账户和审批权限,集团二把手亲自带队,集团各部门一把手全部扑了过去。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早有预谋的心狠手辣之人。阿光利用年底账上资金充裕的特点,趁手握公司业务运营、财务等审批权限之便,指示销售人员进行特定的结款申请,并混杂在正常的业务中,用自己的审批权批准这类申请,多次反复操作后,将钱款打入他指定的多个账户内。同时,采取了蚂蚁搬家的方式把相关账户搬空,个人名下资产全部清空并外借不菲的高利贷,加上与老婆离婚提前构建了防火墙,集团领导们动用了各种关系和手段,阿光愣是一个人扛了下来,什么都没吐。

集团领导们折腾了小一个月,看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这个案子交出去了,最后,以数额巨大的职务侵占判了阿光 10 年,但是钱一分都没追回来。

谁又能想到,这事还没完。

第十一个案子,老实人与骗子(二)

前面说了,集团的领导们在山总他们集团呆了一个月,查了个底朝天。重点就是他们三把手财务总金总负责的财务和水总负责的业务这两块。每天集团领导们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追问阿光案件的进展,第二件事就是找金总和水总谈话,说是谈话,其实就是训斥。山总基本都闷在自己办公室里,出了阿光那件事后,老板没找过他,他也没脸去见老板。因为老板这层关系,集团领导们倒没有把山总怎么样,火力都集中在金总水总那块。

由于山总他们集团的银行账户都被集团接管并冻结,那段时间所有的资金调动都是由集团财务总直接审批。有一天,金总忐忑地去找集团财务总,告诉他合作较好的一家银行,需要一笔资金做时点存款支持,这事上个月金总就答应了银行的,之前金总自己就能说了算,直接发调令底下执行即可,还能捞一些好处,现在虽说金总被晾起来了但之前已经答应了银行,只好硬着头皮找集团财务总。

集团财务总没给金总好脸色,认为都这时候了,金总还考虑这种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事,一顿怼把金总轰走。后来金总又去找了几次,说这次银行任务重,催得比较急,答应了人的事不办后续贷款合作可能有问题等等,集团财务总硬是卡着没松口。

结果很快,集团财务总就接到相熟银行行长的电话,问是不是到这边了,约着一起吃个饭,也介绍几个其他银行的朋友谈谈后续合作。由于集团业务开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集团自己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大量造血,所以获得银行贷款就是集团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为了使出力的人收益合法化同时规避一些风险,财务还跟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套以咨询费为名义的酬劳支付体系,简单说就是合规平滑地把钱给到银行那边出力的人(实际是自欺欺人的)。

所以接到银行的电话,集团财务总不敢怠慢,请示了现场最高领导后,带着几个人去赴宴了。

第二天,财务总面色铁青地叫着在现场的集团领导开了个小会。出来后,东哥跟我说,恐怕这里面还有问题,现在重点要查一下金总这边的咨询费情况。

据东哥说,财务总昨晚见的几个银行的领导,其中一个就是要时点支持的,酒后他们去放松的时候,这个领导拉着财务总聊了会天,财务总觉得不对,明明印象中在他手上走过几笔款也支付了不菲的咨询费,而且还有求于我们要时点存款,话里话外怎么感觉像是集团亏欠他一样?当然,都是人精当面没揭穿,财务总当晚拉了一下咨询费总数,觉得这事有必要搞清楚。所以就有了前面开会查咨询费这一说。

东哥也简要说了一下财务金总的情况。金总老家在县城,家里条件比较一般,一路靠自己考上了名牌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集团,被集团领导们看中,放到基层锻炼,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坐到现在二级集团财务总这个位置上的。他长期在财务资金口,在阿光这事之前没听说有什么过分的动作,现在转头要查他,要不就是真有大事,要不就是集团领导们找好背锅的人了。

领导们决定突击金总一把。临下班,财务总出面把金总叫住,要他留下配合梳理各种费用,表面上说的是看看能不能从这里面找到阿光案子的突破口,实际上是要在他身上看看有没有大问题。

因为要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很急,大家都加班到很晚,这时候,金总接了个电话,应该是老婆,敷衍了几句回了一句还在忙就挂了。结果没过多久,山总的手机响了,是金总老婆,问是不是最近公司出什么事了,怎么老是加班,又说金总在家表现得压力很大,动不动就跟她提离婚。山总安抚了几句,挂了电话,把这事当闲聊跟财务总和东哥他们说了。

东哥第一反应,又一个准备办离婚的?肯定有事!

东哥当机立断,把金总先安抚了一下,放回家去,跟集团财务总紧急开了一个小会,把梳理出来金总经手过的咨询费全部都拉了出来。在集团银行贷款等资金业务上,资金就像一块肉,咨询费就像过手的油,表面上看肉是没有少一分的,但手上的油也是厚厚的一层。

金总的情况初步判断比阿光的事要容易处理一些,一是因为金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人也比较单纯,下重手应该能吐料,二是这事事发比较突然,他应该没那么快能收拾好手尾,看他老婆说准备离婚这事就能看出来,三是阿光这事应该对他有比较大的震撼,当时我们私下也讨论过,阿光的实刑基本可以做到无期。

定下了方向,集团领导汇报完,就动用各方资源去深查金总,当然,每天表面上集团领导们还是围绕着阿光的案子喷金总和水总,没有打草惊蛇。没多久,东哥开了个小会,出来悄悄跟我说查到了,在金总老婆远房亲戚名下有几张卡和一些资产,从资金流向看是从咨询费那边出去的。

东哥叹了口气,说,金总这人还是比较简单的,也没有那么广的社会关系,虽然黑点但不够狠,他以为七拐八拐这钱就查不到,竟然一路上都基本是转账,留了不少痕迹,还是老实。

后面的事就比较简单了,几个领导把东西给金总一看,金总直接慌了,认了,但只认这些,让他交代有没有其他的咬死说只有这些。没想到集团领导更精,给他看的只是查出来的一部分,领导们也没跟他多说,报老板后走了正常的流程,把案子交出去了。

进去后,金总没顶住,应该是全吐了,从他在基层单位开始,一共 2000 多万,大部分都分散在他老婆各个远房亲戚名下,还有一些已经运作出去了。集团追回来大部分,由于有一部分是房产,算上增值部分基本没有什么损失。

金总被判了 5 年,集团财务总被降了一级,扣了半年绩效,东哥因为对山总他们集团管理问题做过预警,而且咨询费这事是老板要求老板自己和财务直管的,所以只是被老板骂了一顿,没吃到其他处分。

至于山总他们,出了上面几个事,我们都觉得没救了,听说山总是跪着跟老板请罪,老板扔坏砸坏了不少东西。那段时间恰逢年中会,那一年集团架构调整完成,业绩起飞,老板大笔一挥,高层和骨干到欧洲耍一圈。名单中本是有山总、金总和水总的,听说先是划掉了水总,后来又划掉了金总,最后把山总也划掉了。结果就在出发当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还记得在之前的第八个案子里说过,会所垮了以后,老板一切都顺畅了,同时也有一个蛇吞象式的重组过会了。其实山总他们集团这事就发生在会所存续期间,同时这个蛇吞象式的重组用的是山总他们集团刚成立的时候老板硬塞给他们的一个垃圾壳公司,老板本意是让他们了解试水资本市场的,后来水总力推,把集团体外一部分有名无实的创新服务业喂胖后,作为优质资产装入到壳公司。当时从老板到山总水总他们自己,都对这事没抱任何期望,就当是给真正想发展跨境业务以后上市试水探路的。没想到一个三流的机构把这事包装得对并购重组委胃口,竟然在所有人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通过了。

这个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惊呆了。保守估计市值翻个三四倍都不止,从 10 个亿出头直接到 50 亿往上。这样一看,山总他们那阿光和金总造成的半个亿的损失(其实还追回来金总的一半),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临出发最后一刻,老板秘书直接打电话给山总和水总,派车把他们直接接到机场,跟老板和老板家人一起坐着老板借来的公务机,直飞欧洲。

所以,谁是老实人,谁是骗子呢?

第十二个案子,天马行空

评论里有人说,合规主要搞法务和战略,这是完全没接触过大型多元化集团的外行话。法务我们会涉及一部分,也配有专业的团队,但并不是直接参与具体个案,而是主要负责重要事务的审核以及承担法律和业务语言的翻译。至于战略,只能说跟我们沾点边的就是在尽调这块,最多加个政策解读,跟战略关联的投资这块,我们也会参与,但并不是主导而是配合。

随着集团的扩张,老板的触角也伸到各个领域,东哥为了配合相关工作,也对尽调这块下了些功夫。有一段时间老板特别爱签战略合作协议,不管对方是谁,觉得有点意思一高兴就容易冲动签。当然他也会大概看看文本,觉得没什么大的风险才签。但有几次下属企业被人拿着老板签的战略协议上门求推进,很被动。

印象很深的一次,老板不知道在哪个协会认识的人,牵的线给他介绍了一个号称能开发西沙的项目,稀里糊涂地签了个框架协议,结果内部准备分工推进的时候,发现没抓手,对方只是个协会,只负责搞概念,老板发动各种关系去推进,最后找到某沾边部门,问我们,有船吗?没有。有飞机吗?没有。有工程队伍吗?这个倒有,不过没在海上干过。最后拗不过,说可以安排老板坐补给船先过去一趟看看,老板一细问条件和需要时间,打消了念头。

还有一次,老板想在自己家乡搞个项目,也是先签了个框架协议,然后开始各种选,后来那边给推荐了一个地方搞产业园,老板觉得不错,后来尽调的同事无意中发现那块地之前勘过,底下有浅层煤,一开始老板还很高兴,觉得拿块地还送煤矿,后来才知道这种情况后续工作会很复杂,也就没了什么兴致。

这类事搞得多了,东哥觉得这样不行,仔细研究了一下市面上流行的协议模板,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专门给老板量身定做了一套协议模板。第一套,是老板和集团领导用的战略合作协议模板,对象是各级政府或者主管单位,这套是完全务虚的,双方都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第二套,是给中层领导们用的深度合作协议模板,对象是主管部门或者特定企业,虚实结合,主要对特定领域或者事务,有时候也起缓冲作用;第三套就是执行层用的专用合同模板,对方必须是独立法人单位,权利义务违约责任都留好,商业条款现填的那种。分了这几种后,跟老板和集团领导做了个专项汇报,老板很高兴,觉得有大集团的风范了。同时,也要求我们全力参与集团扩张的尽调工作,多做政策解读和风险排解。于是,所有的尽调小组都安排了合规部的人员参与。

尽调比起传统的内审等业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差事。基本上接待条件不会差,而且能接触到新事物,同时能把风险提前预警识别出来,后续工作也容易开展。

有一次,我就参与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尽调。某地有个高星级酒店加一大堆附加资产,七拐八拐找到集团领导,从账面上看这些资产还是不错的,也跟集团酒店业务契合,所以老板跟当地政府很高兴地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指示我们尽快推进。结果实际进场一调研,资产是不错,但账外还有一条尾巴,挂了一百多个无关人员。一问才知道,都是当地挂着吃工资等退休的。对方意思是我们既然签了战略协议,酒店这些资产也挺好的,这些尾巴我们也要帮当地接收过来。

报给带队的集团领导,合计了一下,真接收过来肯定亏死,而且之前完全没有通过气,老板肯定不能同意,但那边催得急,又不能明着拒绝,要不老板和当地领导的面子挂不住。想了半天,只好拿出深度合作协议,改了改,准备做拖的打算。

隔天酒桌上,带队领导跟对方提了一下,那一百多人,能不能不接收或者少接收,对方表示要我们出正式的文件他报领导定。然后就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的接待能力。酒店接待经理拿着三两的啤酒杯倒满白酒,连敬我方三位领导,然后换小杯继续打圈。

把我们都喝得迷迷糊糊,回去开会讨论协议文本,带队领导可能是喝嗨了,直接给老板打了个电话,说了这边情况,老板不太高兴,觉得对方不够意思,买卖不能这样做,最后拍了个数,额外的那块最多只接收 30 个人,然后给了个定心丸,谈得下来就谈,不行拉倒。

第二版的深度合作协议发给对方后,不断有人来探听情况。有打听名额的,有打听待遇的,还有打听什么时候接手的。

过了两天,对方回话,对我们只接收 30 人的方案不满意,要求全部接收。作为让步,在酒店等资产对价上面可以让一让或者再搭一些好东西。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批人接收过来肯定不好搞,后续跟这边合作以及资产经营估计也是一堆事。带队领导也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毕竟老板也给了他决策权,但他还想最后试一试,就召集我们开了一个碰头会。

他把情况跟大家说明后,问大家意见,大家其实意见基本一致,但难的是怎么跟老板交代,或者说老板怎么跟对方领导交代。会上,有人提议拿那个一百多人的名单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玄机。打开后,我仔细看了一遍,跟组里人力的小伙沟通了一下,提了一个推论,从提供的这份名单来看,只要我们不是全员拒收或者全员接收,对方都会出状况,所以可以考虑以拖待变,待对方自己知难而退。

因为仔细研究这一百多人的名单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快到退休年龄等着退休的,这部分肯定不希望转来转去地折腾,希望安安稳稳退休,肯定反对转给我们;还有一部分年龄不是特别大的,可能会希望我们给个好点的待遇并尽快接收过来,好有个盼头,这部分应该会强烈支持转过来;另外一部分中不溜的很可能是观望的,哪边有利他们站哪边。所以只要我们按老板给的底线,坚持只接收 30 个人而不是全部,这一百多人自己内部就会大致分成三拨,相互掣制,最终这事可能在他们那边自己就闹黄了。

果然,在后面的一段时间,不断从各种渠道听说,因为我们接收名额的事情,他们内部各个层面冲突不断,渐渐地对接这块也没那么积极了,我们心里有数,估计是要被我们拖成了。

到了后面,对方对接人基本不出面了,主要是酒店负责人跟我们对接,喝了几顿大酒后,他也道出了实情。确实如我们所料,因为名额的问题,他们那边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应该后续跟我们的合作成不了了。当然,领导们也没有怪我们,毕竟这个成不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内部的问题。

我跟东哥说了这事,东哥说,老板嘛就负责天马行空,我们主要负责他落地的时候能站住站稳,别掉水里火里坑里。

第十三个案子,百炼成钢

有时候,我们也会应人力行政部门要求,给企业各级员工做培训,高层主要是自律案例分享,中基层员工主要是一些政策解读和特定案例。

人力行政部门因为管理的主要是人及其对应的事务,相对我们来说,灵活和务实的要求更高,曾经跟人力行政系统有一个关于员工宿舍的交锋案例。当时我们做内审的时候,发现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基本都提供了员工宿舍,设置在公司内部的集体宿舍问题不大,在社会上租赁的员工宿舍有比较大的隐患。一个是发票不合规,毕竟很多房子是个人出租的,房东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不愿意去开具发票,而公司因为有预算压力,也没有太多动力去要求房东开发票,所以经常拿一大堆其他发票来顶,这是一个冲突点;另一个冲突点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就是这种在外租赁的员工宿舍,一旦员工在宿舍内发生事故,比如摔伤等,虽然不算工伤,但由于宿舍属于公司提供,出于安全保障等义务,公司一样要承担相应责任。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对这种零散管理的宿舍,公司直接发住宿补贴,员工可以自主选择。但往往由于经济性和便利性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执行的是公司提供宿舍的做法,那就只能跟人力行政部门要求,加大宿舍入住安全宣传和加大检查频率,将风险尽可能降低。

当然,这种情况随着个税抵扣落实和公租公寓等的兴起,已经大为减少了。

下面的这个案子也是人力行政部门带出来的。

刚哥是集团旗下某核心企业的销售一把手,为人很正很刚,业务水平也高,公司业绩常年在集团排名前二。这样一个人物,实名举报人力行政系统处置员工工伤不作为,闹到了集团领导处,因为这个案例有一定示范效应,领导指示我们合规部也参与。

原来,刚哥手下有个小兄弟,也是重点培养对象。刚哥前段时间去跟一个大单,一般情况下其实是不用他这销售一把手去的,奈何这个单子实在太大,大到谈下来后能保证三年之内他能躺着把公司销售额翻番还不止,所以他亲自出马,还带着这个小兄弟。据刚哥说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我司产品各项指标都符合硬条件,商务条款上对方也比较满意,结果推进到对方二把手层面的时候,卡壳了。对方意思那么大的单子,要考验一下我方诚意,也不涉及钱,真的单纯是诚意,倒是很简单,在对方主场和来我司考察的时候各来一顿大酒,只要有一顿把对方所有人都喝翻了,这个单子就成了,反之则再考虑。

你想,销售嘛,都经历过这种场面,刚哥他们带的自然也都是这方面的精兵强将。在对方主场,想着肯定干不倒对方的,就抱着探探底的心态去了。结果,对方也很讲究,直接派车把刚哥他们拉到一个山沟沟的农家乐里,颠簸了几十公里,下车先来一杯下车酒,进大门再来杯进门酒,落座再一杯,哪怕刚哥他们早有准备,垫了些东西,也有点架不住。毫无疑问,刚哥一行人全喝倒了。他挺看重的那个小伙子直接喝得胃出血,也没探到对方的底,只能说对方确实海量,深不见底。

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回来后刚哥要给小伙子报工伤,人力行政认为这种不符合工伤条件,也没有先例,压着不肯处理。刚哥一看,好家伙,我们在前线拼命,你们也不支持反而使绊子,就闹了起来。

事其实很简单,人力的处理方式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任何正常的公司都不会把拼酒认为是正常必要的工作,同时此例一开,销售没有了后顾之忧,恐怕会出更大的问题。而人力也提出因为那小伙子受伤也不是很严重,建议销售部门用自己的费用来处理治疗费用,人力负责协调同时安抚慰问。但站在销售的角度,刚哥觉得这是公司的事,怎么就不算工伤了呢,就咽不下这口气。

我问人力,先不说你们自己内部处理的问题,相关条例其实有规定,醉酒伤害是不认工伤的,这个你们没跟销售沟通过吗?人力说都说过了,其实销售那边就是在置气。再问是否有说过赔付的具体问题,因为就算真的是工伤或者意外伤亡,这块的赔付金额是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高的,人力说暂时还没涉及这块。于是我心里大概有谱了,跟人力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面对面跟刚哥聊一下。

人力把地点定在了湖边一个茶舍,环境幽静,适合放松谈事,我、人力和刚哥,喝喝茶,聊会天,吃个饭。

之前就跟刚哥打过几次交道,也算是比较熟了。刚哥一来,就跟我讲了前因后果,吐槽人力种种。等他吐槽完,先问了一下那个小伙,得知没有大碍,没受硬伤,也没花太多钱,实际上就是跟人力置气。

我问刚哥:「刚哥,你觉得这个报工伤,能给赔多少?」刚哥挠挠头:「说,这个倒不知道,还没到这一步,不是人力这块不认嘛。」

「首先,醉酒伤害有明确的条文是不认工伤的,其次,哪怕退一步,认了工伤,这样的伤恐怕构不成十级伤残,十级是赔付 7 个月工资再加一些其他补偿,总额按那小伙的月工资八千左右应该不会超过八万,最后,认定工伤后,会进档案,他后面找工作恐怕会有问题。」我跟刚哥解释了一遍。

「哦,这样啊,这金额确实比我想的低不少,我还以为有个一二十万,看起来这工伤也是个麻烦事。」刚哥喝了口茶说道。

我看了人力一眼,人力接过话头:「其实喝酒这块,是真不鼓励,就算喝得没命了,也赔不了几个钱。」

刚哥狠狠盯了人力一眼,我赶紧出来打圆场:「刚哥,你猜一下,真的喝得没命了,能给多钱?」

刚哥想了想,说:「怎么也得三五百万吧?或者两三百万?」

我笑笑,对他说:「刚哥,严格按条文来说,能给 60 到 80 万是正常的情况,经济强省的话应该能到 100 万左右,超过 120 万,要不是超一线要不说明你能闹,超过 180 万,说明主管部门给压力了。」

刚哥一脸震惊,久久说不出话,过了一会才喃喃说道:「一条命不到 100 万?不会吧?这也太少了吧?」

我解释道:「根据我国现行的条文基本就是这样,因为喝酒伤亡是算不了工伤的,只能算意外,正常最多只能赔 20 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加一些其他的费用,真的没多少。」

「那我这一笔大单的提成可能都能够好几条命了。」刚哥自嘲道。

「让兄弟们少喝点,量力而行,自己身体和生命更重要。你看,100 万可能五六年几个单子就能挣出来了,但命没了就没了,徒留家里人伤悲。你说大几百上千万可能还值得博一下,不到 100 万,何必呢?」我跟刚哥商量。

刚哥有点晃神,他是没想到死神开出的价码如此低廉,低廉到「只值一袋子百元大钞」。他定了定神,望着湖面,感慨了一番。

人力又来接话:「是啊,刚哥,你说咱们的好日子都还长着呢,都上有老下有小的,福都没怎么享就走了不是太亏了嘛。还有你手底下那几个小伙子,估计人生四大喜可能就经历过一个金榜题名,其他那些值得精彩回味的就更别提了。」

「你小子还挺会说。算了,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了,我会交代手下人注意了,命是自己的,喝酒真没必要那么拼。」刚哥皱了皱眉,显然在担心那个大单子。

吃完饭,我们在湖边转了转,刚哥应该是释怀了,嘿嘿一笑,说了句:「今天收获大。」

过了一段时间,刚哥来了个电话,邀请过去转转,正好手头不忙,遂过去一聚。

刚哥意气风发,一问才知道,单子谈下来了。难道找了强力外援?

刚哥摆摆手,笑着说:「不可能找外援的,因为我们几个对面的都认识,贸然换人只会落人把柄,再说了,对面那几个确实是海量,就算我们这边换一两个人估计也是喝不过的。」

「那是怎么谈成的?难道因为上次你们有人喝得胃出血他们不好意思,所以不考验你们直接签了?」我好奇。

「怎么可能。」刚哥说,「我是智取的。」刚哥跟我分享了他脑洞大开的手段。

原来,上次聊完,他发现这个湖风景如画,很适合谈事,最妙的是,湖中还有几艘新的大型游船,可以在上面用餐的那种,于是计上心头。他判断对方都是北方人,肯定没在船上长待过,在船上安排接待应该出其不意。确定了地点后,他又研究起酒来,上次在对方主场喝的是当地的酒,度数应该比较高也很烈,但后面几天基本没有头疼头晕,说明酒的质量不错。所以酒也反其道而行,采购了一大批农家自酿的「高品质」粮食酒,度数不是特别高,入口甚至还有甜丝丝的口感,但是由于是自酿酒,醇类物质特别丰富,后劲极大。

就这样,刚哥在风景如画的湖面晃晃悠悠的游船上,以本地农家「高品质特色」自酿酒款待了他远道而来的大客户。

据他描述当时的场景,客户上船后感觉非常棒,在得知为了提升体验用餐的时候船将开到湖中心位置的时候,客户觉得安排很贴心。在酒上桌后,客户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屑,三轮酒过后,客户兴致起来了,开始称兄道弟,再三轮后,客户基本都不说话了,在默默运气抵抗伴随着湖面起伏而律动的神经中枢不适。后面客户们都是七荤八素后被抬下船运回酒店的,当然刚哥这边也有「战损」,但由于本地人居多,加之提前适应过,情况比对方好得多。

这只是中餐,刚哥说。晚餐的时候去接客户,客户们没一个能清醒站住的,刚哥他们只好给客户要了些面条稀饭送到房间,等第二天稍微好点带他们到公司来。

本来还想安排他们晚餐后乘船夜游的,哈哈,没想到都安排不上了。刚哥哈哈大笑。

第二天中午,刚哥他们公司一把手带队,好好招待了客户。据刚哥说,那帮人确实会喝也确实猛,拿着我们这边准备的好酒拼命喝,本来还担心他们,结果他们还说出道理来了,说喝酒头晕眼花后,喝高度酒可以缓解。客户也没有食言,确实被刚哥他们放倒了,所以微调了几个条件就签约了,钱也按合同要求陆续到位了。

「我觉得你这个可以写到你们销售培训经典案例里去了。」我对刚哥说。

「我正在更新培训材料,除了这个,我还把你们上次说的也写进去了。我跟你们聊完,很受震撼,所以我也跟我的团队分享了。钱是挣不完的,但生命只有一次,有时候面对从生到死的不公平,好好活着就是保留了希望的火种。对一些希望靠莽来博出位的年轻人来说,提早知道代价的底牌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刚哥说。

第十四个案子,滴水不漏

部门来了一位有「来历」的新同事,集团领导亲自安排的,我们叫他阿鹏。

阿鹏原来是下属某企业的财务部小兵一个,之所以被集团领导单独安排,是因为他在该企业和小股东的纠纷中,从打砸纷乱的现场保护走了印章和一些关键材料,使得后续我们在处置中占据了绝对上风,领导出于栽培和保护他的考虑,把他上调到集团合规,也算是对口安排。

一开始,我们认为他应该很灵光,毕竟在那种小股东混战的场面还能护着东西跑出来,肯定不简单。结果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小伙比较愣,财务出身对数字不敏感也就罢了,待人处事也一言难尽。最出名的一次,他跟着出去做管理审计,其中访谈清单里有一项例行公事,就是了解财务和业务等核心部门有没有办公室恋情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从比较轻松的聊天中,旁敲侧击地了解这类情况,不会直接上来张口就问,因为访谈是尽量不让访谈对象知道你想问什么,隐藏访谈对话的目的是常规操作。阿鹏那次做访谈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张口就「你们这有没有相互勾引的情况?!」,访谈对象直接就蒙了,跟他搭伙的小伙子也直接傻了。见访谈对象没回答,他加重语气拍了下桌子,像审犯人似的,又重复了一次「你们这有没有相互勾引的情况?!」,回过神来的搭档赶紧圆场,但也没挡住「勾引哥」的名号传遍集团。

不过,阿鹏做各类盘点是一把好手,除了勤快和耐心外,他天生对事物的微小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几乎每次都能发现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所以,有的同事很喜欢跟他搭档,毕竟体力活能少干点,有的则不太喜欢,因为本来做这种内审就容易得罪人,再加上个情商低的,开展工作那就难上加难。

老板有个创新企业,是不求挣钱主要用来长脸面的那种。其中有一个产品不知不觉踩在风口上就做出一定市场来了,也逐渐从一众企业中脱颖而出,进入了集团视野。

由于该企业营收连年暴涨,但利润水平并不稳定,因此也成为各个口审视的重点对象,连续两年成为我们重点关照对象。

这次是第三年年中审计安排,又抽到了该企业。由于之前确实没查出什么大毛病,之所以盈利水平不稳定,跟市场、企业自身产品特性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次审计更像是例行公事。部门组织开例会的时候,带着过了一下过往两次该企业的审计报告,关注点主要在合同管理和一些往来款上,因为业务比较简单,会上决定我和东哥跟其他公司的年中审计,锻炼一下小段,由他带队,阿鹏也跟着一起去。

每天小段报进展的时候,我们都会问问,勾引哥阿鹏有没有再出金句,据小段反馈,这次阿鹏很平静,没什么出格的举动。

进场第三天的时候,小段汇报了一个新情况,账面上发现该公司对销售第一的渠道商 M 公司有 80 多万的返利款未付,他翻看了合同,发现合同有点奇怪,该公司跟渠道商 M 公司合同是每年一签,但是每次渠道商 M 公司都会几乎同步地出具一个授权函,授权一个第三方公司进行打款等业务操作,由于授权函只授权了打款,并没有明确其他如返利等的处理,财务按照大合同把返利全部挂在了渠道商 M 公司的名下。

这个情况之前审计报告有提到过,当时访谈了销售口的合同经办人,据他反馈是因为我方要求预付款,而渠道商 M 公司作为准上市公司,资金管理比较严格,也担心在上市前大额预付款操作产生经营风险,所以授权了一家第三方公司代为打款。这个解释当时是被接受的,因为这种擦边球在业务口比较常见,对方公司经办人可能于公于私都有考虑,而我方出货价格和市场份额等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又由于销售返利是阶梯设计的,最高虽然说有 8 个点,但其实之前的合作伙伴满打满算只能做到 2 个点左右,M 公司前两年没做起来,返利也没几个钱,所以之前审计报告对这个事项只是提了审计意见,要求整改合同事项,避免风险。

但是这一次看起来近一年来行业在风口,对方销售情况比较乐观,销售返利累进累积的额度比较高,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我们这边有涉税风险。而且合同签署和相关授权不规范,后续隐患会比较多,所以要求财务和业务尽快对接处置。

这个活小段安排给了阿鹏跟进。结果阿鹏跟业务和财务谈完话,转身在网上找了渠道商 M 公司的廉洁邮箱,写了个说明并附上了联系方式,发邮件要求对方尽快处置。

等 M 公司的两位内审人员找上门来,不知情的小段鼻子都气歪了。但别人已经上门了,也不好发作,只好坐下来听听看是什么情况。

寒暄过后,M 公司的两位审计拿出阿鹏写的邮件,初步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令双方都大吃一惊,从 M 公司账面数据来看,我方在他们处并没有产生销售数据,而且他们也不能确认授权函的真伪,换句话说,双方很可能实际上并没有商业往来。

事关重大,双方都上报了领导,经过沟通,决定联合办公处置。东哥安排我带队对接,他判断对方损失较重(我方因 M 公司行业地位所做让利+产品销售差价就有几百万,相当于这部分全部被第三方公司给吞了),可能会把事态扩大,给的原则是以对方为主,我方为辅。

我们内部重新梳理了一遍相关材料,发现凭我方手上的材料单纯模拟很难复现,需要双方把材料准备齐全,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

等对方审计到位,他们先提供了几份材料,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他们合同备份的情况,一个是他们内部用印的情况。通过对比梳理,合同是我方制式合同,但他们经办人所提供的授权函无内部审批和用印记录,第三方公司与他们也没有任何股权关系和业务往来。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一个信息,他们已经在内部做准备工作,一旦查实,从快从重处理,直接就报案抓人。

我让小段和阿鹏他们继续比对梳理,我去给东哥和该公司负责人做专项汇报,我和东哥的共同判断是大概率是双方人员勾结犯案,涉及合同诈骗,该公司负责人也表态支持我们工作,全力配合。

这时候,小段和阿鹏来找我,应该是发现了一些端倪。根据他们和对方沟通以及比对,发现对方的合同虽然是制式合同,但里面涉及价格的部分被动过手脚,全线被调高了 15%,不仅远超我们审批给对方的结算价格,也高于市场其他代理的一般价格。然后根据对方审计提供的后台数据,发现实际我方产品在 M 公司有销售,而且额度不小,但供货商是一家跟我方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公司。

这样一看,大体脉络逐渐有了:M 公司的授权函以及我们双方的合同应该都是动过手脚的,授权函是假的,我方的合同 M 公司的印章应该为假,M 公司的合同上我方印章也为假。这帮人通过 M 公司的行业地位,用假授权使第三方公司获取了我司的优惠产品价格,然后第三方公司通过壳公司,以低于 M 公司与我司「直签」合同价的理由,用接近市场价向 M 公司供货并销售。

大体模式搞清楚了,但有个关键点没有吃透,就是我方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明确,是主谋还是从犯甚至可能不知情?报给东哥和公司负责人后,他们认为这事单凭我们推测很难有定论,可以借对方的力,因为对方的经办人显然是有重大嫌疑的。

果然,对方审计汇报后,直接整理材料报案,在把对方经办人带走的时候意外在他身上找到了一整套 M 公司的假印章。上午带走的人,下午就吐了,把我们这边的经办人也带走了。晚上在我们这边经办人的家中搜出了一套我司的假印章,确定双方都有人涉案。同时,发现他们在谋划以类似的手法侵占因为考虑不周导致无法侵占的那部分销售返利,而且私刻印章可能还有继续扩大作案的苗头。

令人意外的是,M 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也涉案,但由于在上市之前的敏感期,对方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将其辞退。

最后,我方经办人被判三年,对方经办人被判五年,勾引哥阿鹏也因为那一封邮件,被 M 公司高薪挖了过去。

勾引哥阿鹏可以说是情商低的典型,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这个案子,只要双方不绕过两边经办人坐下来认真碰头,确实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至于那帮人,只能说,算盘打得响,反送自己进大牢。

第十五个案子,办公室玫瑰

前面说过,我们集团对办公室恋情基本上是零容忍,每次审计访谈都要了解摸底,其实之前管得比较松,出了几件事后,领导们一致觉得这种情况太容易出麻烦,手尾还长,干脆直接明文禁止了。

促使老板下定决心的是这么一件案子。

集团旗下有一家物业服务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属于地位偏低的服务型企业,但随着集团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物业或被老板收入囊中或者逐步开发价值,渐渐地物业服务公司发展成一个个头不小的公司,业务范围除了传统的内部服务外,还兼有物业商业租赁等新业务。但是由于物业公司之前长期低迷,负责人属于混吃等退休型选手,老板觉得不太适合未来的定位和发展,遂空降了一男一女两个业务副总过去,男的叫阿斌,运营背景,主抓内部运营管理,女的叫阿娜,做商务拓展出身,负责客户拓展及服务。两人来自不同公司,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之前俩人相互不熟悉。同时老板放话,不光要求两个人要配合好,还给了个盼头,谁干得好,一段时间考核后就升为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一把手。

那段时间,物业公司捷报频频,看起来确实发展得很不错,但跟我们合规部没太多交集,唯一的一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客人的车停在停车场过夜,被人砸车窗洗劫了车内一番。事发后,物业公司副总阿斌在报案的同时也向我们求援,后来警方经过侦查,逮捕嫌疑人后确定是流窜随机犯案,同时内部调查也发现,物业公司的所有动作都是符合要求的,包括巡更打点、报案处置等动作都是确实按照工作手册进行,发生这种事确实是运气不好,跟物业公司内部管理没有什么关系,算是帮他们解了围。

过了一段时间,物业公司运转良好,老板把原来的总经理调到其他板块安排了个闲职,把副总阿斌提升为代理总经理,另外一个女副总阿娜提为代理常务副总,物业公司算是走上正轨了。

有一天,我们正在焦头烂额地忙另外一个案子,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准备通宵,我也想换换脑子,趁着叫宵夜外卖的间隙,打开公司的举报邮箱,想刷刷看有什么邮件,顺便放松一下。前面说过,公司为了方便员工提供各种线索,设了举报邮箱,经常会有些无厘头的举报邮件(当然另外也有不少是有用的线索),等累积到一定程度偶尔刷着看一下,确实有神奇的放松疗效。比如,有显示文采用文言文举报的,有写自己某件事的心路历程的,有的纯粹是发邮件乱骂乱说一通来发泄的,甚至有给领导写诗赞扬拍马屁的,还有闲着没事发个空邮件来试试邮箱真假的。

正看得欢乐,邮箱闪了一下,右下角弹出新邮件提示。那么晚了谁那么无聊,估计又是搞笑邮件。我瞄了一眼,一下就精神了。从标题看,写着大大的三个字,「举报信」,再一看发件人,呦呵,这是一封实名举报邮件,用的公司内网邮箱,发件人也就是举报人,竟然是物业公司新上任的总经理阿斌。点开邮件一看,就两行字,大致内容就是,集团合规部领导好,我要举报我的下属,常务副总阿娜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具体内容见附件。

这也太奇葩了,我干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上级举报下属的案子,这也违反正常人的认知常理,毕竟上级肯定是握着对下属的一定的权限压制,而且阿斌刚提拔为总经理,权限是最放大的时候,他虽然对常务副总的任免没有一票否决权,但完全可以在行政人事财务等各方面进行压制,最不济还能求助于集团条线管理领导,怎么会发邮件举报?这不是自曝其短?不会是喝多了乱写的吧?带着疑惑,我鼠标点向附件,文件名挺长的,后缀名显示得不是很清楚,我一想,不会是病毒吧,直接点了怕有风险,另存一下算了。这时候,才发现附件是几个音频文件,仔细看了一下文件名命名规则,估计应该是手机的录音之类的。

拖到电脑上才发现文件不小,点开第一个,声音不大,背景吵吵闹闹的,听不清楚说话,感觉像在酒桌上,不会是喝多了逗我们玩的吧?再听第二个,应该是在应酬,能听到男男女女的声音,感觉是酒桌上的手机录的,听得不是特别清楚。打开第三个,这个声音很清晰了,一男一女在吵架,大意是男的嫌女的刚刚在酒桌上太放得开,有点吃醋的感觉。再打开一个,吵得更激烈了,男的直接威胁说要举报女的在业务上弄虚作假。我跟阿斌没打过交道,猜这个录音很可能是阿斌录的,又听了一遍大概理了一下思路,女的可能是阿娜,他俩在谈恋爱,在应酬的时候阿斌吃醋了,然后两人吵起来,阿斌录了音威胁阿娜,然后假装发邮件或者打算真发了再撤回?否则无法解释上级举报下属这种奇葩事?

带着疑问我去找了东哥,东哥听了一下,认出男的是物业公司新总经理阿斌的声音,那估计女的就是阿娜了。我把我的判断跟东哥说了,东哥觉得逻辑上能自洽,他判断是俩人在赌气,阿斌觉得那么晚了合规部的人肯定不会闲得去看邮箱,想着发出这邮件吓唬一下阿娜,然后等一会阿娜服软了再撤回。但他没想到我们在通宵加班,还真看到而且点开了这邮件,结果邮件被打开了就不能撤回了,估计现在俩人应该回过神来了。东哥意思是先不急,把手头的案子先处理好,这事可以晾一下,等他们放松后再杀个回马枪,给他们来个专项审计。

过了一段时间,手头上的案子也处理得差不多了,这期间,邮箱也很平静,没有收到想象中的阿斌的辩白邮件,也没有关于物业公司的其他举报线索。东哥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决定派我带队,对物业公司来个突袭式专项审计。在等集团分管领导的授权期间,我和东哥一起盘了一下物业公司的情况,确定了几个突破方向。

突击进场后,我先去找物业公司总经理阿斌谈话,其他同事也分别去找对口人员进行访谈,并要求对方按清单准备材料。阿斌没有慌乱,向我解释了一下当时发邮件的来龙去脉,跟我们的推测基本一致,他作为一个有妇之夫跟号称单身的下属常务副总阿娜好上了,在应酬中发现阿娜太放得开,吃醋,想吓唬一下她,就当着她的面假意发了个举报邮件,打算等她服软后撤回。谁知邮件被我们无意中点开后无法撤回了。事后,他俩大闹一场,已经闹掰了。根据阿斌的说法,是阿娜先撩他的,请他看电影,请他去音乐会,应酬的时候还替他挡酒,反正稀里糊涂地就在一起了。

对这种桃色私德行为,我们合规也就吃瓜八卦,顶多在报告中记上一句话,所以我们还是主要关心他所说的阿娜弄虚作假违反公司制度的情况,阿斌想了一下,说他确实对几个业务有怀疑,但没有确实的证据,随后将几个业务点了出来。一方面担心这是他们商量好的迷魂阵,另一方面对他俩这种破事的观感确实很不好,我想着尽快把这案子结了,决定亲自去挖这几个业务。

几个同事访谈回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反馈,由于阿娜属于被举报对象,我们在没有过硬证据的情况下也没有对她进行访谈。但从反馈回来的口碑来看,确实是比较开放,但她跟阿斌的事大家都有所耳闻,所以在公司内部相当强势。

我把阿斌说的几个有怀疑的业务找出来看了一下,头有点大,这几个业务都是场地租赁业务,外部公司租赁我司场地进行经营,说实话这块业务里面的门道确实没深入了解接触过,于是我请教了一下圈里的朋友,得知这里面主要有「三道门」:

第一道门,就是明面上的协议里的内容,关键在每平米每月的租金,业内叫「坪效」,一般这种根据区域等不同,有一定的标准区间,我翻看对比了一下,几个业务合同明面上的租金标准跟行业内区域内的相比,都在区间内,这块明面上容易查实的应该问题不大;

第二道门,由租金等指标衍生出来的免租期、各种管理费用等。管理费用这些都有标准,比较容易查实,关键在免租期,就是客户可以不给租金的时间段,既可以以装修的名义多给免租期,也可以以吸引大品牌、连锁品牌等高价值客户的名义隐蔽进行,这块常务副总阿娜就可以自己定,报总经理阿斌审批就可以。我翻看对比了一下,有一些合同有显著较长的免租期的,这些需要他们解释。

第三道门,高端玩家一些隐藏特定的操作。比如把好的场地自己通过第三方公司截留下来,转手加价转租给真实客户,又或者直接下场,用第三方公司租场地,自己来做生意,养起来铺子后收高额转让费的,种种手段不一而足。这种在当时工商信息不能联网查询的时期,是最不好查实的。笨办法就是每家客户去现场看营业执照跟合同是否一致,但客户分布在各地各区域,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跟东哥汇报情况后,他协调动员内部资源去实地查实有没有转租的情况,我继续跟进几个免租期不太正常的合同,又去找阿斌和经办人聊了聊,发现合同虽然都有一些瑕疵,但整体偏差梳理下来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时,东哥也告诉我经过实地查看,暂时没有发现很明显的转租的情况,他们继续跟进看看背后的实际租户到底是谁。

难道真没有问题?还是确实隐藏得比较深?我带着疑惑翻看了一下午材料,没有什么思路。同事敲门进来,叫去吃饭,虽然没什么胃口,但人是铁饭是钢,还是收拾收拾跟他们一起觅食去了。

物业公司旁边就有一个三层楼的商场,是集团的物业,在当地算比较热闹的,二楼三楼有不少饭馆,我们选了一家人比较多的,打算尝尝当地特色菜。我正看菜单,看到菜单上打的「6 年老店」几个字,突然想到问题出在哪了。

总经理阿斌刚刚上任没多久,一般来说,新领导不太会一上任就开搞,起码要熟悉完情况而且做好布局才能下手。而那个举报邮件很可能是阿斌的一瞬间的冲动,不能说是假的,但给我们其实是一种误导。而且上级举报下属这种奇葩做法也很有话题性,让我们觉得这事应该是在阿斌任上发生的,直到我看到 6 年老店,才意识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阿娜在调过来担任副总的时候,把前任总经理拿下了,在阿斌上任前她就完成了想做的事,后续把阿斌拿下,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局面。

思路一打开就好办了,安排同事联系物业公司对接人,准备前任总经理经手过的三年之内的所有合同,第二天准备重新梳理一遍。

果然,梳理两年前前任总经理审批的合同,在正常的租赁合同外,发现一批由阿娜负责那条线单独报批的补充协议,涉及几个特定商户的免租事项和装修补贴事项,审批事由写的是这几家商户为行业知名(连锁)商户,为提升租赁物业的知名度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光装修补贴就给了大几十万,整体合计折算出来有近两百万。再查这几个签合同的商户,纯纯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转租户,等于拿着公司给的价值两百万的免租期和装修补贴,把商铺拿下来后转租给其他人,在两百万外再挣一道转手费。

跟东哥汇报后,东哥建议找阿斌聊聊,然后由物业公司报案。我把材料证据给阿斌看了,阿斌应该是已经猜到了,没有显得特别激动,建议我们先跟阿娜谈一下,然后视情况再说报案。

跟阿娜谈完,印证了我们的推论,她确实跟前任总经理有染,利用他混吃等退休的心理,在正常的租赁合同下,哄着让他同意了几个补充协议。但阿娜又暗示她有外部有力人士照顾,几个商铺也是合伙的,想吐一点出来后,集团不再追究此事。

这事我做不了主,报给东哥,东哥也没法做主,把前因后果报老板后,老板对物业公司管理层这种乱搞行为导致的大额损失极其愤怒,指示一是要快办严办,直接报案处理,全力追回损失,如果真有其他情况再说,二是把这几个乱搞的,加上之前的一些案例,做成反面教材,全集团宣讲,全面禁止办公室恋情。

最后,前任总经理晚节不保被开除,现任总经理阿斌被直接降为基层员工后自行离开了,至于阿娜,直到被判刑,她所说的有力人士也没露面。

办公室的玫瑰,远观就好,靠近,小心有刺!

第十六个案子,大数据时代

集团业务日益多元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借助种种系统和数字化手段,查案仿佛也越来越容易。

有一次做集团某公司内审,这家公司主要经营消费品,业务节奏比较快,绝大部分交易都有系统支持,而且还有自己的直销平台。

对这种公司审计在没有系统的时候,是个很头疼的事,有了系统以后,就比较简单了。拉关键数据,做对比,然后做一些业务抽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这次同事也例行公事般出了报告,我闲着没事拉几个数据做比较来消磨时间。毕竟各种纬度的数据很多,不可能都看完,一般只挑重要和容易出问题的看。就在我无聊研究他们公司直销平台一个数据的时候,发现有几个产品的价格和成交数据,在半夜的时候经常会变动。一开始以为是电商促销之类的,拉出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都是直销平台主管批的特殊政策价格,使用频率有点高,再拉详细数据,发现平台价格都是该主管手动修改的,修改时间都是在半夜两三点,而且基本上是改完价格后就发生交易,显而易见,这个主管有问题。深入追查后发现,此人先私下跟下家联系约定好价格和时间,然后利用手中权限给出价格,下家直接在直销平台上下单,每次的差价大概 20% 折扣,在其权限范围内,单次交易额也不大,大概几百不到一千块钱,但是频率比较高,一个月有一大半时间,吃的差价对个体来说还是不算少的。

差点阴沟翻船后,我就在思考,由于系统数据量比较大,这个修改并交易的数据在一大堆数据中根本不起眼,一般常规的限制和查询手段对这种手法也无能为力。再想深一步,系统就算再智能,也要先制订好规则,比如,提前公司制度就限制这个岗位的调价频度和幅度,同时在线上线下辅以其他的制衡手段。

集团下属有家酒店就出过这样一个事。

这家酒店由于坐落在某著名旅游城市,在当地地理位置不错,处于几个大景点的必经之路上,生意一直很好,最特别的是,一般旅游酒店的房餐比在七三或者八二左右(城市商务型酒店的话因为有婚宴会务之类收入房餐收入差距不是特别大),就是房费收入相对餐饮收入占大头,这家酒店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过路客人基本都会选择在这歇脚用餐,旅游团餐饮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块牌子,餐饮收入压过了房费收入一大头。

去这种项目上做管理审计是一个比较好的活,一是旅游酒店业务比较简单,大块的业务比如像房间、餐饮等这种,因为客源比较稳定,签的都是长协价,而且酒店的各种业务系统也比较成熟,相对来说猫腻不多,该见过的猫腻也见得差不多了,二是项目所在地是旅游区,完事后可以稍微借着出差的名义放松放松,挺好的。

结果,入场以后,还真的查出来个大事。

这家酒店由于是四星级标准的,整体素质比较高,提供员工宿舍,条件还不错,也受到年轻员工的青睐。年轻人嘛,各种谈恋爱请客吃饭喝酒之类的还是挺花钱的,加上当地又是旅游区,物价不低,诱惑不少,经济上慢慢就有压力了。在这时候,有的人就努力提升自我,控制欲望;有的人继续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钱花了再说;还有的人就继续放纵自我,找各种搞钱的路子。别说,经过酒店销售部业务员和后厨小伙子他们俩的有意的观察梳理,深入交流推敲,还真给他俩发现了一个搞钱的歪路子。

这个路子跟他们俩人的工作内容密切相关,查出来后令人咋舌:由于销售的业务员知道酒店餐厅接待的游客的规律和习惯,比如周二周六是广东的旅游公司发过来的旅游团,周三周四是川渝贵这边的旅游团,周五周日是西北和东北的客人,他们根据这种规律,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测试,形成了大数据。

由于餐厅的菜品对旅行团游客的几个主菜基本固定,主要是蒜蓉开背虾、本地特色鸡以及炒花甲这几个容易大量做而且味道容易调剂的菜品,他们根据「大数据」对餐厅游客菜品的几个主菜食材做手脚。比如南方的广东人福建人等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比较高,口味比较清淡,他们就不敢动太多手脚,大多数时候就是偷点斤两,而川渝湖南湖北等地的游客口味重,就用不新鲜的食材去顶正常食材,然后通过下重料掩盖,西北东北的客人重量不重质,用把大的活虾换成小的死虾,大的活花甲换小的死花甲这种手法,减规格堆数量,最后越搞越大,把厨子和采购也拉下了水。事后统计,光蒜蓉开背虾、炒花甲和特色鸡三个走量的菜,通过操作几年下来他们吃掉了将近一百万。

一般来说,这种案子是不好查的。首先,你在账面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只会看到正常的进货单(经过之前案例的长期宣讲和警示,从底单找线索的路子基本断了);其次,在现场抽检也不太具有可行性,因为这些食材本身走的量很大,两三天进一次而且基本不会有剩,无法追溯之前的货品,这就决定了你就算运气好,查到这一批有问题,他下一批马上换成正常的,很难固定证据,同时一般的审计都会提前通知,所以正常情况下很难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查出大问题。

那这个案子是怎么查出来的呢?我换了一种思路,之前我已经做过很多酒店的审计了,在内部合规的角度,酒店常规审计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对酒店来说,他们也想好了应对的办法,但如果用客人的角度去看呢?外部的角度还是容易找出不少问题的,因为样本数量足够大,时间跨度足够长,特别是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比如在订房网站上,可以看到客人对酒店从前台入住到退房清洁全过程的真实评价,进场前,我会重点关注差评部分,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猫腻,因为如果有客人集中反馈某些事项,那么这块领域的相关环节可能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餐饮的风险点也是在网上某点评网站发现的。这家酒店的餐饮分成两个餐厅两块。一块是自助,是单独的西餐厅,这块主要接待的是散客和商务客人,网上评价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另一块就是中餐厅的围桌团餐,主要接待团队游客,这块的评价可以说惨不忍睹,有不少吐槽食物食材不新鲜,份量小而且味道特别重的,其实仔细一看就能看出个大概,可是酒店负责人是科班出身,对客房和自助餐很上心,对这种量大价低的团队游客围餐不太看得上,所以这块隐隐有失控的苗头。

于是,进场后,餐饮业务特别是团队游客围餐业务就是重点要审查的方向,我分了两步走,第一步是安排合规部同事收集并比对平台上面的信息,然后以集团的名义,对较突出而且带图带视频的差评用户进行梳理和回访,以一些小礼品小优惠的代价换取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字、照片以及视频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归集深挖,锁定问题环节和范围;有了这些材料,第二步就是通过分析和模拟,我们就大概能知道问题极大概率出在后厨,虽然知道种种问题的表现,但其实没有任何具体指向,只能凭经验甚至运气去广撒网碰撞摸索。本来计划先是把后厨全部访谈了一遍,但想来想去觉得很不好,恐怕有点打草惊蛇了。后来想到一个笨办法,因为集团对旗下酒店还是下了不少本钱的,于是找到酒店安保部门,要了后厨和一些关键点的监控点位图,发现有几个摄像头应该能拍到后厨内部和食材交接的情况。而且,多亏了集团的强制要求,这些摄像头录像都是 60 天保存的。下面就是看监控时间,我问东哥又调了几个同事,重点看那些给差评的客人用餐前后几天的监控录像。

没想到还真让我们找到了线索。后厨那小伙子应该没想到我们会用这种看监控的笨办法,也可能是他干久了,习惯成自然了,完全没想到监控角度如此刁钻,而且视频保存时间如此长,在接应供货商送货过一个通道的时候,除了接供货商给的烟,每隔一周左右时间,还会收一个信封。再深查这个小伙子,发现他跟同宿舍的销售业务员关系密切,而且这个宿舍我们趁他们上班的时候去看过,里面贵的好的东西不少,不像他们的收入能负担的。

但是从外部借力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不知道当事公司内部介入这种事情有多深。比如,这个小伙会不会只是最底层办事的,上面会不会另有其人?如果有,是什么级别的?主管?经理?总监甚至总经理?这个是比较头大的。跟东哥汇报后,他跟集团总部人力行政商量了一下,由集团总部派一个行政经理,来酒店监督酒店总经理和行政人员报案。

在下一次供货商递信封后,一举将后厨的小伙子拿下,在他身上的信封里的是一叠百元大钞,人赃俱获。这小伙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几乎是当场抽搐着哭着就把人指认了,进去后把事一五一十地也给招了。最后,这家酒店的总经理调离,中餐厅大换血,主脑和帮凶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闲下来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信息化手段确实能帮助公司提高效率,而作为合规人员,我们一方面要能将信息数据有效地抓取和分析,思考权责划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仍然要抓住「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这一本质,工具没有好坏善恶之分,那人呢?

第十七个案子,创新的创

企业发展过程中,总有高潮,也会有低谷,唯一能推动企业继续求生发展的,只有创新。

有一段时间,因为行业和市场等外部原因,集团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停滞,一时间收入增长停滞,扩张速度和发展规模也受到比较大的制约。这时候,老板和集团领导,一边急着新的业务增长点,希望通过创新拉动破局,另一方面,开始「向管理要效益」,其中有一条他认为极其重要的,就是要求全集团各二级集团和分子公司盘点自己的资产,想办法把这些资产特别是其中的闲置资产盘活。

这时候,底下某个比较大的二级集团盘点完后,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他们集团因为各地分子公司较多,业务规模较大,接待也多,闲置资产里有不少接待用车,都是跑了很多公里数或者年限比较久,账面折旧也没几个钱了的,即使车况保养得还不错,但因为种种原因用得也不多了,他们希望将这一批车处置了卖给员工,给集团回点血。老板对这条建议尤其欣赏,因为其他的资产处置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时间,而这条直觉上就觉得非常爽快,而且员工也能获利。于是,老板大笔一挥,将这个建议分发给各个二级集团,让大家抓紧推进办理,要尽快见到成效。

这对老板来说也算是一条小小的创新举措了,可就这一条小小的「创新」,可算是重创了一家子公司。明明这算是好事,这家公司也算是倒了血霉,处置一辆车,把集团领导层都惊动了不说,还差点让集团在当地被连根拔起。

该公司有辆做接待用的车处置给了一名员工,按规定是行政和接手的员工一起去办手续,由于没过户还是属于公司资产,所以应该行政或者司机开车,这次该员工提出要提前熟悉车况,行政就让他开着去了,自己跟车,想着都在车上没什么问题。结果员工因为不熟悉车辆情况,路上跟一骑自行车的中年人出了碰撞事故,对方火气很大,一直吵吵要赔偿,我们这边意思是有保险,走保险不私了,中年人看讨不到什么好,冲到驾驶座把公司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抢走了。因为行车记录仪也没几个钱,车辆也没有什么碰撞的痕迹,两人也没当回事,继续去办了过户。

这事后续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几个月后,这家子公司一把手被叫去「喝茶」,不是被「请」去的,说明事态比较严重。去了才知道,当地警方在侦查一起邮件敲诈案件,该案中嫌疑人拿着照片,群发了匿名邮件去忽悠各级领导,说发现了领导你的一些不妥当的行为,如照片所示,如果不想曝光,请打钱。警方梳理后发现,这些照片内容大多是一些在酒店 KTV 等高消费场所后座人员下车的情形,还有少量是人从车后备箱提行李袋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员看不清楚正脸,应该是从视频中截的图,但是照片中被拍的车的车牌号大部分都是该子公司旗下的车。

该公司一把手被要求 48 小时内给交代,当场就把他直接吓坏了,回来后直接报了集团领导,同时在该公司内部布置追查。集团领导也很紧张,指示集团人力行政和合规部全面介入并支持。原话很重,意思是这事处理不好,好不容易在当地攒下的基业转眼灰飞烟灭。

还是在内部追查的时候,人力行政部门因为管车,用车也多,首先发现了线索。他们发现这些照片或者说截图,跟公司统一购买的行车记录仪的画面很像,再查了用车记录和在手的行车记录仪,发现应该是那辆已经处置的车上的。找到当时跟车的行政和接手员工,了解了记录仪去向后,他们一把手长舒一口气,跟集团人力行政和合规整理完情况对完遣词用句后,带着两人去「交代」了。

最后终于搞清楚了,原来那个抢行车记录仪的中年人,看碰他的车虽然是老款车,但号牌很可以,是个豹子号,就动了心思,觉得这车肯定跟领导们关系密切,就从行车记录仪里导出视频,找了几段容易引人遐想的,截图后群发各级领导了,既想搞点钱,也算是一种对车主的报复,没想到给当地警方出了个大大的难题,给公司敲了个重重的警钟。

事后复盘,集团几个部门联合下发了紧急通知,所有要处置的车辆、电脑等资产,必须回收行车记录仪、硬盘等这类存储了公司内部数据的硬件,同时,在用车辆,必须每周清除一次内存视频,同时关闭内部声音录制功能,以防公司机密外流。

出了这事后,集团人力行政系统老大向老板请罪,老板也顺势做了调整,把行政和人力划分成了两个部门,原人力行政老大继续分管行政口,从外部某头部企业挖了个人力口负责人韩总过来。

老板开大会的时候,专门介绍了韩总,着重强调,韩总来,不光要主抓人力工作,还负责给集团和各公司引入创新的元素。背地里,其实很多领导挺不以为然的,空降的见过不少,但基本都不太适应我们集团,直接上来就给集团副总裁还分管关键的人力系统,倒是要看看有什么能耐。

每年的招聘和培训季,大概九月份左右,都有个事特别棘手,就是中基层管理和培训生的培训地点选择。因为集团有酒店板块,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每年放一家酒店进行培训,但由于酒店都是高星级的,培训时间也有个小一周,经常会跟酒店接待的其他会务碰到一起,内部培训嘛,预算有限给的价格也不高,酒店往往不太乐意,选外部地点吧,价格高不说,光是各种比价流程都走半天,而且众口难调。

这事在集团例会上提出来了,老板示意韩总定。韩总一出手,就给我们上了一课。他提出了一个我们从来没想过的地点,海上邮轮。

他带老板和集团高管们上过一次邮轮后,老板赞不绝口,了解了大概价格体系后,拍板让中高层和培训生在培训的时候都上去体验一下。

一开始,我们认为这就是个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玩意,而且价格肯定不透明。没想到,从方案比价开始就异常顺利,因为当时国内停靠的邮轮就几艘船,而且邮轮整体市场知名度不高,销路没打开,加上九月份据说是淡季,几家邮轮公司给的价格都很不错,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低很多,甚至往返路费+五天四晚船费比集团内部酒店给的住宿打包价都低。

对比了各种指标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价格确实不是一般的低,船费还包括了每天五顿餐,要知道光是这餐费,中午晚上两顿一般般的自助,集团酒店就要收 120 元/人/天,这邮轮竟然包餐费。还有各种表演娱乐等,我们人多还可以白天免费用他们的剧场作为会议室,还可以去靠岸的地方观光旅游。唯一一点跟酒店比稍有劣势的是手续相对麻烦一些,需要护照。不过这不算什么难事。

方案落定前,韩总又给我们灌输了邮轮作为培训地点的其他优点,比如说邮轮到了公海上,手机基本就没信号了,学员只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听课了,又比如,邮轮上有免税店、秀场以及博彩,可以满足各层级人群的不同需求。说得我们都巴不得赶紧定下方案,赶紧上船体验体验。

方案定下来报老板后,老板看了挺高兴,觉得方式方法有创新,而且性价比很高,比传统的拉到酒店封闭五天的常规安排要合适不少,大笔一挥同意了。

我作为首批上邮轮培训的培训学员的导师之一,跟着沾光,上了邮轮后,确实感觉不错,在心里一条条地过方案的优劣。首先,这个方案价格透明,条款清晰,而且有很明显的排他性,其次,方案的客户体验好,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空间使得过程具有可验证性,不像之前有的方案明面上是培训,实际是旅游,第三,由于导师和学员,或者说领导和新员工都是全程参与,可以相互之间增进了解。不好的地方也有,一个是手续相对麻烦,二是风高浪急的时候有人晕船,三是诱惑太多容易出事。

当时就出了一个事,事不大,但使我们对韩总刮目相看。邮轮在公海上的时候,晚上有成年人才能观看的节目,还有博彩也会开。有一个新员工在博彩输红了眼,竟然想偷录了领导们去看节目和去博彩的视频,想拿这些去跟领导们要些钱。结果在博彩的地方偷录的时候被管理方当场抓住。去领完人,领导们还没想好怎么处置这个新员工,韩总发话了,意思这员工意志力不行,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把自己输得光光的,而且人品不行,愿赌服输,想翻盘也可以理解,但不能以这种方式去要挟,由小观大,此人决不能录用。本来大家还有些摇摆,韩总一说完,都觉得水平高,说得有理,加上他又是人力条线的分管领导,由他一锤定音也好。

从邮轮下来后,韩总在集团的地位显著提升了,大家都对他定邮轮为培训地点和处置人员的事点赞,老板知道后也很高兴,觉得用对了人,放心放手给他更大的施展空间。

第十八个案子,前进道路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集团经历了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发展的曲线还是走的方向向上的。集团新来的人力副总裁韩总,由提出邮轮培训方案一炮而红,随着集团不断扩张发展,老板需要管的事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步放权给了韩总,让他深度介入集团发展事务。

韩总也毫不客气,上来就开始大刀阔斧,对集团架构进行调整,在原有的业务同类项归并为同一二级集团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区域总部集团。

对于这一变化,我是很迷惑不解的,之前的架构才没调整多久,还没完全理顺,现在又成立区域总部,那这个区域总部和二级集团的隶属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谁管谁?还是互不隶属?就这个问题我也请教了东哥,没想到东哥说他也看不太明白,但他判断韩总这样做应该有他的道理,要不也很难说服老板同意,我们静观其变就好。

之前二级集团刚成立时候的连环案子让我还是心有余悸,所以特意多观察了一下调整的进展,结果发现这个区域总部跟二级集团的架构设置大同小异,没见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调整完架构,该填人了,有些当时二级集团没挑到好位置的领导跃跃欲试,纷纷开展游说和活动。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韩总发话,区域总部所有的部门领导及以上岗位都要进行竞聘,而且,不是单纯的内部竞聘,是内外部一起,要引入外部人才激活整个体系。

真是一步妙棋。成立了区域总部引入外来人才,首先不占用原有二级集团的编制,降低他们的抵触心理,其次,用内外部竞聘的方式,能者上,把一些混日子的人排除在外,还有就是,很快能拉起一队不小的人马,跟原有的业务体系可以继续进行赛马,提高效率。我把我的想法跟东哥说了,东哥觉得还是要再观察一下,他跟我提了一下财务告诉他的另外一条我不知道的信息,这批外部招聘的人员,工资有点高,当然,这也算正常,但是在原有的招聘方式和预算之外,韩总又追加了不少预算,用的是猎头找人的方式,因为猎头的服务费要年薪的百分之三十,所以财务对这块费用颇有微词。东哥告诉我说,韩总要了两百多万的猎头费预算,财务总跟他沟通过多次,集团例会上还闹过,财务总的意思是我们不是那种一流的大集团企业,这种钱能省点是点,韩总直接怼他,说,我们现在是还不算一流企业,但是把这些人才招进来后,很快就会有大的发展,就会迈入一流企业的行列。最后,还是老板出面,同意了这个两百多万的猎头费用,但要求分两年列支,算是平衡了财务和人力的矛盾。

随着区域总部人员的不断落位,区域总部和二级集团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在我看来,区域总部一开始的时候,谈的一些项目都是高大上的,跟集团原有的业务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甚至让人觉得务虚的多,而且,二级集团的领导大多是集团老人,对区域总部这些外来高管,没有太多了解也没共同语言,形不成老板想象中的要打造的区域总部+二级集团的高低搭配虚实结合的合力,更像多头领导各自为战。

这时,韩总又出手了。他亲自出马,跟二级集团的一些领导们面谈,达成了一项协议,即,把部分二级集团的领导的助理或者秘书,调到各个区域总部的核心部门任部门副职,让他们参与区域总部的业务开展,消除二级集团领导们的一些顾虑。

就这件事,我和东哥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步不错的棋,两边有这种层面的关系后,可以加快融合形成合力,毕竟助理或者秘书跟着领导们时间比较久了,深得信任,过去后可以消除很大一部分隔阂。东哥跟我意见相左,他认为韩总野心太大,动领导的秘书或助理,这个很不好,因为以往这种都是秘书跟的领导来安排秘书的去处的,他这样一安排,显得他在这方面的权力比这些领导都要高,后面跟领导的秘书和助理,本来应该死心塌地跟着领导,现在可能又多了一个选择,投奔韩总。总之,这事他不看好。

随着区域总部慢慢壮大,集团的不少资源也向区域总部倾斜,二级集团的领导们又开始躁动了。这次,韩总引入了外部咨询公司,给集团做组织架构战略,试图用外部的力量平息大家的疑虑。咨询公司做方案也需要做访谈,本来他们要找东哥的,东哥有其他安排,就推荐他们找我来做访谈了,我也很期待,想看看跟这些外脑的大牛们能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毕竟平常都是我访谈别人,这次角色互换了。

结果大失所望。我们合规做访谈,一般来说,首先功课会做足,了解行业信息和业务流程,找出关键点和风险点,其次,提出的问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除了一些常规问题,有一些关键问题是不能让被访谈人轻易摸到你的最终目的,最后,最关键的是不预设结果,以最终查实的证据和事实来说话定论。但是这帮咨询公司的外脑大牛们,首先对我们集团不甚了解,很明显没有深入做过功课,其次,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幼稚,要不就是行业里的常识,要不就是模棱两可的,最后,给我很强烈的感觉,他们是带着预设结果来的,所有的问题指向,都是为了论证和证明韩总提出的那一套区域总部+二级集团虚实融合的理论。

感觉很不好。很快,我的感觉也得到了印证,外部咨询机构的组织架构战略报告首版出来以后,老板看了不太满意,觉得太虚不落地,而且没有讲明白集团未来发展过程中,怎么向管理要效益,后来听说,做这个战略花了不少钱,改了好多遍,老板也都不是特别满意,也就慢慢把这事搁下了。

韩总真正让我怀疑的是另外一件事,他打算全集团推行竞业禁止,这个跟我们合规的领域有交集。其实由于集团所在行业不属于什么高科技或者资金密集型企业,竞业禁止刚流行的时候,东哥他们跟之前的人力行政负责人讨论过,结论是行业圈子不大,门槛不高,最关键的是先发优势,但现在已经很难再有新进入者了,都是几个老玩家,彼此知根知底,所以就没推进此事。韩总又开始推动后,行业其实没有太多变化,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他可能存有一定的私心。因为虽然都是给集团高管们签竞业禁止,但很明显,集团老人是不会轻易动地方,动的可能性大的反而是那些高薪外部招聘来的,最关键的是,他制订的补偿比例太高,一般来说是不低于连续 12 个月平均工资的 30%,在实践中一般能写在合同里给到 50% 就属于天花板了,超过 60% 那是只有最顶级的那些才会有。韩总上来就要按 80% 给,我们部门给的建议是 30%,到 40% 顶天了,毕竟行业就这水平。反正这事东哥一直顶着没松口,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但我对韩总的观感却是有了极大的变化。

真正让老板炸毛的是另外一件事。

那一年集团年终会在国内办的,选了一个海边酒店。酒店很棒,虽然年代久远了一点,但软硬件一点也不陈旧,相反整体还挺有历史的厚重感的。没想到入住的第一天,就让老板炸毛了。

第一天晚上,高管们聚餐,气氛到了兴致来了,把老板喝多了,是被他助理和几个高管架着回房间的。第二天一早,候在套房外房的老板助理被老板怒吼着叫了进去,进去一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花板滴滴答答地在漏水,滴下来的水滴把老板打醒了。惊慌失措的助理先是找来酒店人员,酒店方面也吃了一惊,表示之前从来没遇到过,实在抱歉,马上安排处理并给老板换房。这时集团行政总也闻讯赶到,帮着一起处理。

结果,酒店查询完房态,表示暂时没有套房了,在行政总的一再要求和强调下,酒店表示实在无能为力,说酒店本来就两个顶级套房,我们集团把酒店两个最好的套房都订走了,希望我们可以内部调剂一下,酒店愿意减免两个套房的所有费用并在总费用里给予一定的折扣。

行政总听了有点糊涂,因为印象中没有安排两个套房,而且出去住酒店,集团都有规矩,只有老板可以住套房,其他高管最多住行政楼层单间但不允许住套房,就算是年终会也不例外。他拉着酒店经理急匆匆地冲到另外一间套房门口,让酒店经理开门他要进去看看房间顺便把房间布置好。酒店经理敲了几下门,喊了几声没人应,行政总也不停地催他,意思既然是我们集团订的,那没有人比老板大,赶紧开门我们好进去布置。再三催促下,酒店经理极不情愿地开了门。

行政总第一时间冲了进去,发现房间里没人,定下神来仔细一看,这是一间比老板住的那间套房房间更大的套房,而且还是在老板套房的楼上。他一急,到处拉门看房间情况,一拉开卫生间的大门,见到辣眼睛的一幕,韩总和几个女子正在鸳鸯戏水!

行政总退出卫生间后,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房间,发现韩总鸳鸯戏水的卫生间,正好是在老板套房卧室的正正楼上!也就是说,一大早滴在老板脸上把他打醒的水,来自韩总在他楼上套房浴室的鸳鸯戏水。

事后行政部门追查才发现,集团年终会酒店分配房间的人是韩总安排的,虽然酒店套房的房间号是没有特别标注的,但韩总作为年会负责人之一是提前去踩过点,另外酒店向分配房间的对接人提供了详细的房间信息,所以,这个安排不好说是不是无意的。

老板年会全程黑着脸。回来后,就亲自交代东哥,把韩总牵头组建的各个区域总部好好摸摸底,看看真实的情况。东哥领命后,做好计划和安排,带着我们出发了。

第一站去了账面上业务开展最好的华北总部。预算上的数字倒是看着还可以,预算收入大幅超额完成了,利润部分比预算多亏了一些,但三张表实际一拆分,里面水分有点大,都不用访谈,光看几份主要的合同,就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为了业绩好看,他们竟然拿着公司大几百万的资金,在几个壳公司之间空转,玩了一手古典的虚增收入。脱水后发现,华北总部一年多时间虚增了将近一个亿的收入,为了抹平这部分虚增收入的税费部分,他们还把另外一些业务的利润让渡了出去,最可笑的是,这些能挣钱的业务大部分是原二级集团的业务,是二级集团领导的助理们调过来任各部门副职后带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更气人,因为老板希望新成立的区域总部快速打开局面,而且老板给了头两年的亏损额度,所以他们的年终奖是按照收入占 80% 利润 20% 来做的方案,导致他们在超额亏损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大幅度做高收入,获取不菲的年终奖。

「这帮人真是脸都不要了。」东哥忿忿地说。东哥初步整理了一下情况,正准备跟老板汇报,这时接到集团行政总的电话,行政总问了一下东哥的进展,这时候我才知道,老板安排的是多线出击,之前被收权的集团行政总也在跟进相关事项。

挂了电话,东哥跟我说,不用继续深查了,把数据确认固定了,出一个报告就行了。他告诉我,行政那边查出了更意外的事。

集团行政主要工作职责我还是很了解的,都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有什么特别夸张的事能称得上意外呢?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我。

没有悬念的,韩总被辞退了,严格按流程走的,没有给他留任何面子和空子。

事后我和东哥复盘,觉得韩总确实工于心计,一步步在布局。第一步,掏心窝地拿出三板斧,通过邮轮培训等获取领导和新员工的信任,第二步,给老板画饼设立区域总部,通过外部招聘选择自己能影响的候选人,间接掌握新设立的公司,同时将二级集团领导助理提拔交流到区域总部,离间助理和原领导的关系,树立他自身的权威,第三步,通过设计高额的竞业禁止补偿,给自己和党羽留后路,一旦有风吹草动,可以保证离开集团后仍然有收入保障。

这中间好像还差了点啥,我问东哥,那他怎么获取利益呢?

东哥看着我,认真地说:「利益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化身,有的人贪财,像我们之前处理过的案子里,阿光、金总这些就是典型;有的人恋权喜欢控制,像度假区那个邪教马博士恋权恋到甚至都走上邪路了;有的人溺色,像跟女下属乱搞的那两任物业公司总经理;有的人信风水,比如那个开会所要破老板风水,后来不知所踪的洪老板;而韩,他是全都想,全都要。」

「集团有 OA 系统,还有即时通讯工具的,这些都是集团自己开发的,归行政口下的 IT 部门管,你知道当时行政总发现了什么吗?」东哥说。

我摇摇头。

「咱们集团的内网是被 IT 部门全监控的,老板让行政总找一下韩总日常在内网的活动情况,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他有没有访问一些敏感材料或者对外发送什么。没想到行政总发现,相当一部分二级集团领导由韩总亲自把关新换的助理,定期用内部通讯工具或者内网邮箱,给韩发相关领导的工作动态和行踪。」东哥说。

终于补上了缺失的那一步,韩总通过控制人,掌握信息,然后一环扣一环地达到目的。

可惜他野心太大,运气太差,而且脑子撑不起。

(完)

结语:很多人会觉得,合规挺好干的,其实不然。开始的时候,新鲜感确实会很足,但很快,各种疲累会接踵袭来。首先是身体上的疲累,连轴转,加班到深夜基本是常态,出差能把几家航空公司都飞成金卡银卡,酒店各种自助餐和外卖交叉吃到吐,笔记本电脑桌面被各种报表和文件覆盖满;然后是精神上的疲累,由于业态多任务重,需要不停地学习和进化,掌握各种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稍有懈怠就有可能掉到陷阱,加上一些保密要求,发朋友圈都不方便带定位干脆少发或不发,更不用说再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最后是认知上的疲累,常说人间百态,做合规,百态不敢说,九十九态是肯定都能见到的,破局之后,到底见到的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看不清楚,也不想去看透。

你要问我,有机会的话要不要尝试做合规,当然,我说的是广义上的大型多元集团企业的合规,而不是狭义上的商业银行的合规。如果你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一流的学习能力、承压能力以及破局能力,我一定给你肯定的回答,合规工作就像为你量身定制一般,保证你不会后悔,你会很快洞悉商业本质、社会规律和人性底色。

就写到这,祝大家都好!

备案号:YXA1OrLPBRnS8zaGAmC0PLg

来自「盐故事」专栏《罪案故事馆》

继续阅读下一篇:非常警事之破伞查看本专栏全部85篇

杀警是重罪! 可清溪县刑侦大队教导员韩雷,却在妻女遇害的两个月后,被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残忍杀害、尸骨无存。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整个人处于一种凌乱状态。 因为就在半小时前,我还在市局的地下停车场和他打了个照面…… 1 韩雷死了,死在七天前。 刑侦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整个客厅满布早已凝固的暗紫色血迹。 墙上、沙发上、地板上…… 屋内家具凌乱,随处可见刀砍斧劈的痕迹,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打斗。 然而

编辑于 2022-11-30 18:38・IP 属地广东